孟祥文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构建消减文库的方法与策略被引量:7
- 1994年
- 消减杂交是一种相对快捷的筛选目的基因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已经获得了一些特异的基因片段。尽管这种方法在理论上颇具吸引力,在实际应用时却不尽人意。在实验设计方面应该通盘考虑,避免事倍功半。本文旨在结合我们的工作对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做一介绍。
- 孟祥文李璞
- 关键词:消减杂交消减文库基因DNA
- 肺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克隆
-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腺癌更容易发生转移.作者选择了两株具有相同的细胞来源,但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G ZY 83a和Anip973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的消减杂交,AP-PCR DNA指纹图及...
- 孟祥文
- 关键词:基因克隆肿瘤转移肺腺癌基因表达肿瘤细胞转移表型
- ApoA Ⅰ-CⅢ-AⅣ基因区域DNA多态性及其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1989年
- 近年来,有关载脂蛋白AⅠ-CⅢ-AⅣ基因区域DNA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基因区域的某些限制性多态片段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在某些种族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这些限制性多态片段和单倍型可做为一种很好的遗传标记,从基因水平直接探讨上述疾病的发病本质。在特定的人群中预测某些与脂类代谢有关的分子缺陷。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为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孟祥文张贵寅
- 关键词:DNA高血脂病动脉粥样硬化
- 胃腺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型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初步分析了23例原发性胃癌p53基因第5、7外显子的突变。经SSCP检测发现第5外显子无一例异常泳动变位,而第7外显子发现2例阳性结果(突变率8.7%).经测序证实一切发生了剪切位点突变,另一例突变为静息突变。
- 王琪孟祥文傅松滨张贵寅李璞
-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P53基因突变
- 载脂蛋白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5
- 1990年
- 本文利用重组DNA技术,以人apoAI cDNA片段为探针,对50例正常血脂汉族个体和33例冠心病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频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汉族群体载脂蛋白AⅠ—CⅢ基因区域亦存在Sst-Ⅰ和Msp-Ⅰ多态位点,可产生S_2和M_22种多态片段,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7和0.22,均高于高加索人但低于日本人,表明这2个多态部位的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种族差异。我们还对44例正常血脂个体和2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单倍型分析,没有发现S_1S_2M_1M_1,S_2S_2M_1M_2和S_2S_2M_1M_1基因型个体,因此,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可能仅存在3种单倍型:S_1—M_1(0.81),S_2M_2(0.17)及S_1—M_2(0.02),而不存在S_2—M_1这种单倍型。同日本人和高加索一样,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_1S_2与M_1、M_2之间亦存在连锁不平衡。本研究结果表明,S_2与M_2等位基因在正常血脂的汉族人与冠心病病人之间的分布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冠心痛病人的S_1—M_2单倍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有极显著的差异。提示S_1—M_2这种单倍型与冠心病有明显的关联,可做为一种假定的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基因的连锁标记,对有关个体进行连锁分析。
- 孟祥文张贵寅李璞杜杨柱
- 关键词:载脂蛋白单倍型冠心病
- AP-PCR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13
- 1995年
- 为了分离和确认某些细胞或在某些情况下差异表达的基因,需要一种有效、灵敏的方法。以往在分离目的基因时主要采用的是消减杂交技术,但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近发展起来的AP-PCR技术,可快速地从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织细胞中分离出差异基因或基因差异表达产物,并且具有简单、灵敏、有效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这种方法的原理、类型及其应用。
- 孟祥文李璞
- 载脂蛋白Al-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冠心病的关系
- 孟祥文
- 载脂蛋白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及单倍型频率的研究被引量:3
- 1989年
- 本文以载脂蛋白AI(apoAI)cDNA片段(1.0kb)为探针,对50名正常血脂的汉族个体的apo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频率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2个多态片段:S_2和M_2,其频率分别为0.153,0.167。并对其中44名个体进行了单倍型分析,未发现S_1S_2M_1M_1,S_2S_2M_1M_2和S_2S_2M_1M_1基因型个体。因此,可能仅存在3种单倍型:S_1-M_1,S_2-M_2及S_1-M_2,其频率分别为0.81,0.17,0.02。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由apoCⅢSst-Ⅰ和apoAI Msp-Ⅰ多态所确定的等位基因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
- 孟祥文张贵寅杜杨柱
- 关键词:脂蛋白DNA多态单倍型
- 中国正常汉族人中apoA-Ⅰ基因区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利用1kb的apoA-I cDNA探针,检测了56名正常个体的apoA-I基因区域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首次报道了S_2突变位点的存在,其基因频率为0.143,高于高加索人的此基因频率(0.06)。S_2基因的检出和基因频率的获得为进一步揭示apoA-I基因区域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 杜杨柱张贵寅孟祥文段玉琴
- 关键词:RFLP探针杂交
- 载脂蛋白AⅠ-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为探讨载脂蛋白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作者利用重组DNA技术,对59名正常血脂汉族个体和44名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BI)患者载脂蛋白AI-CⅢ基因区域DNA多态频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S2和M22种多态性片段,正常人群等位基因频率为0.157和0.195,而在ABI患者中分别为0.364和0.48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S2和M2与ABI发生有关。单体型分析表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S1-M2单体型频率(0.125)明显高于正常血脂人(0.029),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S1-M2单体型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有可能在中国人群中预测某些与脂类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
- 姚璧张贵寅李璞孟祥文
- 关键词:载脂蛋白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