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国铭

作品数:18 被引量:28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养殖
  • 5篇文蛤
  • 4篇水产
  • 3篇水产养殖
  • 3篇水质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对虾
  • 2篇亚硝酸
  • 2篇亚硝酸氮
  • 2篇硝酸氮
  • 2篇硫化物
  • 2篇南美白对虾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氨氮
  • 2篇白对虾
  • 2篇半致死浓度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藻
  • 1篇单细胞藻类

机构

  • 18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作者

  • 18篇孙国铭
  • 7篇姚国兴
  • 6篇许璞
  • 5篇陈爱华
  • 4篇万夕和
  • 4篇汤建华
  • 4篇刘培廷
  • 3篇宋晓村
  • 3篇刘绿叶
  • 2篇于志华
  • 2篇仲霞铭
  • 2篇杨家新
  • 2篇吉红九
  • 2篇王汉清
  • 2篇范可章
  • 1篇张美如
  • 1篇吴磊
  • 1篇陈淑吟
  • 1篇沈怀舜
  • 1篇陆勤勤

传媒

  • 11篇水产养殖
  • 2篇海洋渔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州海区滩涂青蛤死亡原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对2003年9月通州海洋渔港养殖公司一万余亩滩涂养殖的青蛤发生大面积的死亡进行了专题调查和取样分析认为:此次青蛤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水中饵料生物缺乏、潜居密度过高、产卵后体质虚弱、小潮汛期间内河排淡、青蛤品种混杂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死亡后的青蛤腐烂发臭,污染了滩涂底质,使死亡现象进一步加剧。此外还针对青蛤死亡原因提出了几点防治建议。
孙国铭万夕和刘培庭许璞高创新
关键词:滩涂养殖青蛤
文蛤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和水体COD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文蛤密度加大,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产生幅度加大,溶解氧的消耗急剧增加,水质的恶化愈提前,这表明文蛤密度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变化的波动性亦随文蛤密度的加大而加大。各实验组中,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具显著正相关,硫化物量值变化与COD量值变化相匹配,并且硫化物高值与COD高值的出现基本吻合,并稍微滞后。
范可章孙国铭陈爱华姚国兴杨家新许璞
关键词:文蛤硫化物COD
江苏海域滩涂底泥中硫化物含量与文蛤死亡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碘量法对江苏海域四个文蛤增养殖区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5 ̄8月,硫化物含量吕四海域持续在100mg/kg以上,东凌、新港在80mg/kg以上,东沙相对较低在50 ̄70mg/kg。东凌、新港海域分别在6月上旬和9 ̄10月发生文蛤幼苗和种苗的集中死亡,吕四和东沙区域8 ̄9月发生文蛤大批集中死亡。结果显示,文蛤幼苗对硫化物的忍受限度小于大规格种苗和成品文蛤;硫化物对文蛤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并可能与文蛤大批死亡存在一定的关系。
姚国兴陈爱华孙国铭
关键词:硫化物
三种有毒物质对文蛤的毒性试验被引量:6
1997年
在常温和静水条件下,用通常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H2S、Zn、NH3对文蛤的急性毒性试验,求出了它们对3.60~3.74厘米体长文蛤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为江苏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从侧面提供了分析的依据。
孙国铭于志华
关键词:文蛤毒性试验半致死浓度
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系统中叶绿素a的变化
2005年
采用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模式,维护系统生态平衡。通过检测系统内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以监测系统中各池贝类规格、数量与叶绿素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成贝对叶绿素a的日消耗量为0.3μg/L·kg-1以上,种苗的日消耗量为0.2μg/L·kg-1左右;系统消耗叶绿素a的总量大于单细胞藻类自繁产生的叶绿素a量,鱼类与贝类养殖面积匹配不平衡。
陈爱华姚国兴孙国铭
关键词:叶绿素A含量生态养殖模式单细胞藻类养殖面积成贝
海水鱼贝菜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陈爱华姚国兴于业绍万夕和孙国铭吉红九宋晓村许璞高锡伦
“海水贝鱼菜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研究建立了贝、鱼、耐盐植物于一体的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健康、高效的贝类种苗培育、养殖新模式,项目实施的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提高了...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
水产环境快速测定试剂盒、新渔药及防病生态制剂的研制开发
许璞万夕和孙国铭陆勤勤宋晓村荆燕
该课题研制的NH_3-N和NO_2-N快速测定试剂盒液体标准色阶避光保存以1年以上稳定不变,目视法比色测定误差为:NH_3-N≤0.2mg/L,NO_2-N≤0.02mg/L,达到规定指标。进行了新渔药菌必克的体外抑菌试...
关键词:
水体中Ca^(2+)、Mg^(2+)、K^+对南美白对虾淡化苗生存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南美白对虾淡化苗在放养水体不同Ca^(2+)、Mg^(2+)、K^+浓度下成活率的试验,初步阐明了水质因子对淡化苗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淡化苗在投放淡水养殖中水质调配的要求,以保证放苗的成活率。
仲霞铭刘培廷孙国铭
关键词:水体CA^2+MG^2+K^+南美白对虾淡化苗
不同文蛤密度下冲氧与否对水质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文蛤密度下冲氧与否对水质变化影响。总设12个实验组:1-6组培养箱中的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实验期间冲气培养;设与上述对应的7-12组,不冲气培养。结果表明:非冲气时水质变坏较早,密度大时水质变坏较早,文蛤不存在的对照组,非冲气的条件下水质随时间推移恶化同样明显。在水交换条件差的海域,文蛤养殖密度不得超过50粒/m2。
范可章姚国兴陈爱华孙国铭杨家新许璞
关键词:水质恶化
条斑紫菜冷藏网试验及其产品质量分析被引量:20
1998年
马家海张礼明吉传礼袁明陈胜贵王汉清沈旺沈怀舜孙国铭顾善邦沙锦荣陈昌钰
关键词:条斑紫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