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岳斌

作品数:2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神曲》
  • 5篇文学
  • 4篇伦理
  • 4篇美学
  • 2篇人间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意识
  • 2篇诗化
  • 2篇宗教
  • 2篇美学思想
  • 2篇美意
  • 2篇国文
  • 1篇德国文化
  • 1篇地狱
  • 1篇地狱观念
  • 1篇调侃
  • 1篇敦煌变文
  • 1篇星辰
  • 1篇虚幻
  • 1篇虚幻性

机构

  • 11篇浙江财经学院
  • 6篇咸宁师范高等...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咸宁学院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24篇姜岳斌
  • 2篇邱紫华
  • 1篇鲁春芳
  • 1篇陈晦

传媒

  • 6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外国文学评论
  • 3篇咸宁学院学报
  • 2篇咸宁师专学报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希伯来美学思想的物化表现
2009年
众所周知,希伯来民族具有否定偶像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传统,但考古发现的古代器物中仍存在着人物和动植物等形象,这反映了这个民族从多神到一神宗教演进过程中的审美思想变化,也反映出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对两河流域、迦南、埃及、希腊和拜占庭艺术吸收的结果;其次这也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艺术在后来的时期里逐渐由具像向抽象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形像、变形形象和符号象征的过程。
姜岳斌
关键词:美学思想宗教传统宗教意识考古发现演进过程
“俗语问题”与但丁声誉的厄运
2006年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姜岳斌陈晦
关键词:俗语彼特拉克
但丁的声誉与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命运被引量:1
2006年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姜岳斌鲁春芳
关键词:政教分离维柯
古希伯来文学中神异意识的美学价值
2008年
本文研究《旧约》等古希伯来文献中表现的神异意识,亦即古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叙事与传说中对神迹的表现。提出神异意识的美学价值,在于它创造一种喜剧式的完美,它神奇地消解了人生的悲剧意识,超越了俗、谐趣及狂欢等喜剧理念,达到一种崇高神圣的美学境界。
姜岳斌
关键词:美学
《神曲》与《西游记》中天堂观念的比较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比较但丁《神曲》中所描绘的天堂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天堂 ,指出但丁的天堂具有形象的虚幻性 ,表现了美学上的崇高 ,而吴承恩的天堂则呈现为形象的具象性特征 ,并且以现实的方式与人间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两部作品同为喜剧 ,但风格迥异 ,因此 ,二者的对比又更加映衬出《神曲·天堂篇》
姜岳斌
关键词:《神曲》天堂《西游记》虚幻性人间崇高
《神曲》与敦煌变文故事中的地狱观念被引量:5
2000年
地狱对灵魂的惩罚所依循的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判断以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因此《神曲》与我国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和《目连变文》中描绘的地狱实际上反映了中古时期东西方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心理方面的不同内容。本文试图指出,两部敦煌变文通过地狱惩罚体系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忠孝、官本位以及来自佛教的轮回等观念,而《神曲》
姜岳斌
关键词:文学研究地狱观念
全文增补中
西基尔、阿奎那与“两重光交相辉映”的查士丁尼——但丁政治伦理的诗化表述被引量:1
2006年
阿奎那与西基尔在论战中不共戴天,但丁却让二人在天堂相聚,意图何在?《神曲·天堂篇》中的情形表明但丁实际上是把西基尔“哲学与神学脱离”的观点用作自己“政教分离”思想的哲学基础;但丁借阿奎那之口表明宗教伦理不能代替政治伦理,又在查士丁尼身上寓以一种政教统一的理想。
姜岳斌
关键词:政治伦理
论十九世纪西欧文学中个人奋斗者的价值观
2001年
本文拟研究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个人奋斗者形象的主导精神 ,认为这种主导精神就是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人道主义在资本主义全面占据历史舞台的新的条件下的各种演变。表现为这些人物如何对待自身的尊严。
姜岳斌
关键词:个人奋斗者价值观
“伦理的诗学”与但丁诗学思想的特殊性被引量:1
2006年
强烈的伦理关注是但丁诗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但丁把他的《神曲》看作道德哲学,说明他从本质论上强调诗歌的伦理价值;他的诗歌形象,无论是地狱的怪诞恐怖还是天堂的和谐崇高都体现为一种诉诸道德价值的审美论,他的诗歌批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伦理评价的意识。因此可以认为但丁的诗学是一种伦理的诗学。
姜岳斌邱紫华
关键词:诗学伦理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意识——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个人奋斗者形象的美学意义
2001年
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研究 19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个人奋斗者形象。与以往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不同 ,他们身上体现出简洁明快的 ,并且是通俗直觉的审美特征 ,这是西欧文艺复兴带来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首先是平民的美学观 ,表现为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尤其强调平民的意志力量等因素。这一时期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取向又突出地表现为对人物形象的敏捷、果决与成功等审美特征的欣赏 ,其中还包括了强悍乃至邪恶等因素 ,就象《人间喜剧》对伏脱冷形象的美丑熔为一体的表现———他的邪恶 ,他的冷酷可怖 ,同时还有他的精明 ,他的侠义和他的坦诚。这种美丑熔为一体的美学体现同样是审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
姜岳斌
关键词:平民意识资本主义时代审美意识现实主义美学文学艺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