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良秀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钻井
  • 3篇钻井技术
  • 2篇优快钻井
  • 2篇钻井液
  • 1篇地层
  • 1篇丁苯
  • 1篇丁苯胶
  • 1篇丁苯胶乳
  • 1篇断层
  • 1篇优快钻井技术
  • 1篇水泥浆
  • 1篇水泥浆配方
  • 1篇水泥浆体系
  • 1篇套管
  • 1篇泥浆
  • 1篇泥浆体系
  • 1篇逆断
  • 1篇逆断层
  • 1篇盆地
  • 1篇破碎地层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姚良秀
  • 4篇张乐启
  • 1篇吕兴辉
  • 1篇常领
  • 1篇杨麦收
  • 1篇郭鹏

传媒

  • 5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轮古7井技术套管破裂原因分析及补救过程
2008年
轮古7井,设计井深5400m,二开下入技术套管φ177.8mm×5142.44mm,下套管到底后由于开泵不通,活动套管和在固井过程中,套管在外界力量作用下,在套管本身质量薄弱的地方断裂或出现破损,固井未封固应封固的二开盐水地层,地层流体经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而平衡地层流体密度至少1.15g/cm3,三开进入潜山地层压力低,会出现上喷下漏的现象。因此三开前必须对技术套管进行补救。介绍该井技术套管破裂原因分析及套管补救过程,供业内同行参考。
姚良秀张乐启
关键词:挤水泥
准噶尔盆地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重点已西移,勘探重点是在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这几个盆地的油气层埋藏较深,最为典型的是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钻井,都是一些较深的油气井。 准噶尔盆地地层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深,井身...
姚良秀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钻井技术优快钻井井身结构
文献传递
老168丛式井组优快钻井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胜利油田滩海地域的新生界第三系的馆陶组、东营组均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利用大型密集式丛式井进行开发,旨在用海油陆采方式开发,减少建设投资,降低开发成本的试验新尝试。老168大型海油陆采丛式井组的施工,积累了丛式井组防碰、浅层大井眼定向、高造斜率、浅层长裸眼井壁稳定、摩阻扭矩、井身轨迹控制、环保要求等丰富的经验,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研究。对丛式井组预防钻井事故与复杂,确保海油陆采丛式井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海油陆采丛式井的钻井质量与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乐启郭鹏姚良秀
关键词:丛式井组海水钻井液
对加快渤南义34区块钻井速度的认识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对渤南义34区块的十几口井的钻探情况研究,特别是对义34—X16、义34—X20等井钻进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同时结合长期的现场经验,归纳总结出提高义34区块钻井速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对该地区的钻井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姚良秀杨麦收
关键词:快速钻井钻头钻井液
新1井严重破碎地层钻井技术分析与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新1井是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阶带旗3东构造高部位的一口预探直井,设计井深3900m,在2350m左右的二叠系地层曾发生过构造运动,形成逆断层,存在残余应力,地层裸露后易应力释放;而且构造运动时地层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迫使地层破裂形成裂纹,稳定性差。在钻进过程中进入逆断层断裂带附近,井眼裸露地层发生周期性应力释放,表现为周期性严重井壁垮塌。垮塌掉块多、尺寸较大,且不易被带出地面,因而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严重阻卡和卡钻事故。该井发生复杂事故简要过程和并分析其原因,阐述运用合理钻井工程和钻井液技术,克服地层严重井壁垮塌的技术措施,供业内同行参考。
姚良秀张乐启
关键词:逆断层破碎地层钻井技术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的抗蚀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了与丁苯胶乳配套的外加剂,包括分散剂、稳定剂、缓凝剂等,形成了适合不同温度下的胶乳水泥浆体系,并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胶乳水泥石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水泥石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该丁苯胶乳水泥石的抗压、抗折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该体系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常领吕兴辉张乐启姚良秀
关键词:胶乳水泥浆耐腐蚀丁苯胶乳水泥浆配方
米泉1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和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米泉1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白杨河乡,是一口区域探井,属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七道弯背斜构造带,设计井深3600m。准噶尔盆地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裂陷、洋盆发育、板块对接、拆离、俯冲、碰撞和基底楔冲作用,地层应力高,地层易斜,井壁坍塌、缩径严重,地层地质情况复杂,钻井施工难度大。实钻中,地层岩性灰色泥岩、深灰色岩、灰黑色碳质泥段长达2361m,并夹有厚煤层,属于典型的山前高陡构造;侏罗系及以下地层倾角70°左右,井身易斜,大井眼406.4mm、311.2mm防斜、纠斜困难,直井井眼轨迹变化较大,增加钻进、起下钻、下套管摩阻;钻井过程中曾因为地层坍塌、缩径发生多起井下复杂和事故[1]。简要介绍井下复杂和事故过程,分析处理复杂事故原因、钻井技术难点和对策。
姚良秀
关键词:井壁失稳煤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