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兆

作品数:4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22篇列车
  • 11篇仿真
  • 8篇铁路
  • 7篇脱轨
  • 7篇机车
  • 7篇机车车辆
  • 6篇铁路事故
  • 6篇列车脱轨
  • 6篇车辆
  • 5篇应力
  • 3篇动力学仿真
  • 3篇动应力
  • 3篇应变模态
  • 3篇云仿真
  • 3篇云计算
  • 3篇实时仿真
  • 3篇转向架
  • 3篇渲染
  • 3篇脱线
  • 3篇吸能

机构

  • 45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成都航空职业...
  • 2篇神华铁路货车...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车青岛四方...

作者

  • 46篇唐兆
  • 9篇邬平波
  • 6篇张建军
  • 4篇王开云
  • 4篇张建军
  • 3篇凌亮
  • 3篇黎荣
  • 3篇丁国富
  • 3篇王建斌
  • 2篇张涛
  • 2篇蒋涛
  • 2篇翟婉明
  • 2篇黄珊
  • 2篇邓锐
  • 2篇陈清华
  • 2篇刘林
  • 2篇宋冬利
  • 2篇徐建喜
  • 2篇金潇
  • 2篇杨云帆

传媒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铁道学报
  • 2篇机械制造与自...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机械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电子制作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内燃机车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铁路计算机应...
  • 1篇成都航空职业...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2007年度...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数字孪生的列车脱轨试验监控系统研究
2023年
针对当前列车脱轨安全性能分析研究中存在的监控要素难覆盖、历史试验场景难重建、脱轨后动态行为表达不全面以及影像与数据关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列车脱轨试验监控系统架构。在试验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将孪生模型与信息模型相结合,构建了贯穿脱轨试验全过程的融合模型,从动态信息、几何属性和物理属性3个方面实现了脱轨试验全过程的全要素精确映射。针对多源异构的孪生数据特点提出了数据采集传输与数据可视化映射方法,实现了各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依据提出的列车脱轨试验监控系统架构搭建了软硬件系统,并在列车脱轨机理试验台上进行了系统验证,为数字孪生在列车性能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王力霆唐兆胡玉炜李岳洪
关键词:监控系统安全性能
车辆转向架全域应力推演与实时监控
2016年
为了提高疲劳强度评定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可靠性与精度,基于结构可测位置应力提出了全域应力推演方法进行任意位置的应力预测。引入了基于无网格计算的径向基函数插值理论,建立了新的插值域选择规则,改进了传统Multi-Quadric(M-Q)径向基函数。为了验证改进的M-Q径向基函数的插值性能,在对转向架构架施加横向载荷为58kN,牵引载荷为55kN,垂向载荷为85kN,选取了应力不可直接测量的8个位置,分别采用改进的M-Q径向基函数与薄板样条(TPS)径向基函数进行插值精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M-Q径向基函数预测的应力最大相对误差为0.090 6%,平均相对误差为0.028 4%,采用TPS径向基函数预测的应力最大相对误差为1.611 3%,平均相对误差为0.604 2%,因此,采用改进的M-Q径向基函数推演转向架构架应变片不可测位置应力的计算精度远优于采用TPS径向基函数的精度;结合改进的M-Q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开发了一套车辆转向架全域应力推演和实时监控系统(TPL Monitoring),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唐兆聂隐愚邬平波
关键词:车辆工程转向架径向基函数实时监控
铁路吊复救援优化设计与可视化仿真
2019年
针对传统铁路起重机吊复救援参数主要依靠人工估计,无法给出最优解以及事先无法对铁路起重机救援可视化仿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铁路吊复救援优化设计与可视化仿真方法。首先,基于UG NX完成铁路起重机吊复救援可视化仿真模块设计,然后,利用Visual Studio完成铁路吊复救援参数优化软件的开发,最后,两者相结合,把优化参数导入UG NX参数接口里面去进行动态模拟与校验相应数据,最终获得可行救援数据,技术人员可按照救援数据进行吊复救援工作,保证铁路吊复救援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马宗唐兆位喜会袁晓林张建军
关键词:三维建模可视化仿真铁路起重机参数优化
数字孪生在列车曲线通过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列车曲线通过性实时预测方法,解决传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在列车曲线通过性能分析时,面临的多自由度耦合模型构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困难等问题,提高仿真结果的实时性与精确度。构建面向列车曲线通过安全性的数字孪生体,可视化呈现列车曲线通过时安全性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MQRNN深度学习算法稳健高效的特点,对列车曲线通过时的构架横向加速度、轮轴横向力、轮轨垂向力、脱轨系数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特征提取,动态仿真以及实时预测,并将结果与LSTM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LSTM方法,提出的MQRNN方法将最大误差,最大绝对误差分别降低至0.017, 0.09,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给出置信区间为90%的预测结果。所研究为列车曲线通过数字孪生体的构建及安全性预警奠定了基础。
董少迪唐兆王开云王建斌黎荣张建军
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铁路救援双车吊复辅助同步协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铁路救援双车吊复辅助同步协调控制方法,用以辅助铁路事故应急救援双车吊复同步问题;采用同步终端、视觉测量终端、后台服务器,通过视觉测量实时获取事故现场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数据信息,后台服务器将会...
唐兆徐建喜张建军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算法在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21年
梳理了人工智能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实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中常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归纳和评述了2种学习算法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分类;从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动力学性能预测与动力学性能优化等方面入手,详细讨论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力元建模和仿真、轨道不平顺预测、运行平稳性预测、噪声预测、侧风安全性预测、运行安全性预测、悬挂优化、轮轨匹配优化、结构优化以及主动与半主动控制等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算法在动力学仿真应用中主要面临的训练样本缺乏、泛化能力不够、可解释性欠缺等问题;展望了今后人工智能算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交叉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经典力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混合建模理论可作为之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算法对解决随机动力学中的随机不确定性,提高随机动力学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与优化算法相结合来实现动力学性能优化,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势。
唐兆董少迪罗仁蒋涛邓锐张建军
关键词:铁道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铁路救援双车吊复辅助同步协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铁路救援双车吊复辅助同步协调控制方法,用以辅助铁路事故应急救援双车吊复同步问题;采用同步终端、视觉测量终端、后台服务器,通过视觉测量实时获取事故现场对象的空间三维坐标数据信息,后台服务器将会...
唐兆徐建喜张建军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云仿真的高速列车动力学可视化评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仿真的高速列车动力学可视化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步骤S5:步骤S1:面向列车动力学实时仿真分析的求解器集成;步骤S2:轻量化的列车动力学仿真前处理;步骤S3:中心化的异构资源统一管理;步骤S4:基于...
唐兆王力霆黎荣许篮心张勇杰马建勇
一种列车脱轨后防脱线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脱轨后防脱线装置,具体为:包括轮架解耦装置和脱轨后制动装置,轮架解耦装置由低刚度弹簧套件和空悬部件组成,并列安装于轴箱与构架之间;轴箱通过转臂安装在构架的转臂安装座上;低刚度弹簧套件包括低刚度螺旋弹簧...
唐兆刘圣欣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模型在吸能装置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机车车辆结构耐撞性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在已有仿真分析数据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方法,对车辆关键结构的耐撞性以及碰撞安全性进行分析预测.首先,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车辆关键结构的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次,通过试验验证了防爬吸能装置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此模型为基础获得不同壁厚防爬吸能装置的碰撞响应仿真数据;然后,以吸能装置壁厚作为模型输入,不同壁厚所对应的位移、速度、界面力和内能等碰撞响应作为模型输出,将有限元仿真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优化后的数据挖掘模型的拟合优度在0.922以上;最后,为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将碰撞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速度、位移、界面力和内能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10%、4.51%、6.20%和2.5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数据挖掘模型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反映防爬吸能装置的碰撞特性,大幅降低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车全伟雷成李玉如朱涛唐兆姚曙光
关键词: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模型吸能装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