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浩

作品数:39 被引量:295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动脉
  • 12篇介入
  • 10篇心肌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急性心肌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低氧
  • 9篇介入治疗
  • 8篇替罗非班
  • 8篇慢性
  • 7篇蛋白
  • 7篇细胞
  • 7篇慢性低氧
  • 7篇急诊
  • 7篇肺动脉
  • 6篇蛋白激酶
  • 6篇蛋白激酶C
  • 6篇低氧大鼠
  • 6篇慢性低氧大鼠
  • 6篇急诊介入

机构

  • 34篇温州医学院附...
  • 9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39篇周浩
  • 18篇张怀勤
  • 17篇黄伟剑
  • 9篇王良兴
  • 9篇陈少贤
  • 8篇王群姬
  • 7篇肖方毅
  • 6篇吴高俊
  • 6篇张洪勤
  • 6篇杨德业
  • 5篇蔡雪黎
  • 5篇计光
  • 5篇谢于鹏
  • 5篇陈彦凡
  • 4篇王卫
  • 4篇林杰
  • 4篇范小芳
  • 3篇王万铁
  • 3篇周蒙滔
  • 3篇林以诺

传媒

  • 5篇温州医学院学...
  • 4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 8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甲状腺功能(血清T_3、T_4、TSH水平),术后30d心脏射血分数(EF),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PCI术前冠脉造影血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即刻、术后30min试验组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T3水平及30d E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在AMI直接PCI治疗中改善患者的低T_3综合征,从而改善其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陈灵芝周浩黄茜茜徐克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肌梗死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杀伤能力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酶(CFSE)及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两种荧光染料标记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杀伤能力,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FSE标记靶细胞,PI标记被杀伤细胞,并通过直接杀伤实验和双向杀伤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性。分离各组C57BL/6小鼠脾细胞作为攻击细胞,Balb/c小鼠脾细胞经5μmol/LCFSE染色后作为靶细胞。将攻击细胞与靶细胞按20∶1的比例混合,培养6h后用PI染色10min,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Balb/c小鼠脾细胞致敏C57BL/6小鼠组(免疫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的脾细胞杀伤能力。结果:CFSE及PI两种荧光染色细胞可以在流式细胞仪上明显区分。CFSE和PI双阳性细胞是被杀伤的靶细胞。免疫组与地塞米松处理组的杀伤能力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CFSE与PI两种荧光染料染色的杀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周浩陈必成杨丽红周蒙滔
关键词:细胞毒性试验免疫CFSE
脐血来源的人类内皮前体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体外细胞培养、增殖人类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 :从人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体外定向分化 ,并扩增内皮前体细胞。结果 :4× 10 7个脐血单核细胞经定向培养之后可以获得约 10 6个内皮前体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并定向分化培养后 ,经流式细胞计数证实 (78 0 5± 1 16) %细胞呈内皮前体细胞表面抗体CD3 4和人类VE Cadherin双阳性 ;有 (79 69±1 5 3 ) %细胞摄取荧光低密度脂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80 60± 2 5 2 ) %细胞Ⅷ因子染色阳性。结论 :使用定向诱导的方法 ,可以从人类脐带血中获取较多的具有内皮细胞潜能的前体细胞。
张怀勤胡盛寿杨德业张浩周浩黄晓燕吴建波
关键词:脐血细胞培养冠心病血运重建
第4页/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ST段回落的影响(摘要)
2011年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
周浩黄伟剑吴高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回落替罗非班急诊介入治疗冠脉内
7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血的急诊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的急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7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伴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积液CT值为(38.6±5.8)HU,怀疑为心包积血,其中3例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其余4例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均存活,内科药物保守治疗3例患者死亡,1例存活。结论:对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当确认心包积液为心包积血时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病死率高。
林杰黄伟剑周浩程德志冯霞飞孙成超蔡雪黎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
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变化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变化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将二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 (A)和低O2 组 (B) ,低O2 时间为 4w。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MT % )、管壁面积占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MA % )、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影响。结果 :①B组mPAP、RV/LV +S显著高于A组 (P <0 .0 1)。②光镜下B组MT %、MA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电镜显示B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 ,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③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 10 0~ 2 0 0 μm)Ⅰ型胶原含量 (平均吸光度值LD)较A组明显为高 (P <0 .0 1) ,Ⅲ型胶原LD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④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10 0~ 2 0 0 μm)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较A组明显为高 (P <0 .0 1) ,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⑤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Ⅰ型前胶原mRNA与mPAP、MT %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低氧引起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
周浩陈少贤张怀勤王良兴徐正祄龚永生王群姬张洪勤
关键词:低氧肺性胶原
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ST段回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98名,分为实验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实验组术后2、8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min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70%(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周浩黄伟剑计光王卫张怀勤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ST段回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名,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30天射血分数(EF),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试验组术后2h、4h、8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分钟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天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00%(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周浩黄伟剑吴高俊苏兰张怀勤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两种内皮祖细胞修复兔颈动脉内膜损伤血管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比较外周血两种内皮祖细胞(EPC和EOC)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以不同的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兔外周血EPC和EOC。并将相同数量(5×10^5个)的EPC和EOC分别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亲脂性碳青染料标记两类细胞,进行细胞示踪。术后4周,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段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在血管中膜、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均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EPC移植组和EOC移植组的再内皮化区域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3.6%、89.1%±6.3%vs62.1%±7.5%,P〈0.01),但移植细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C移植或EOC移植均可显著加速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相等数量的两种内皮祖细胞移植表现出相近的效果。
黄伟剑肖方毅张怀勤林以诺蔡雪黎周浩林杰杨德业
关键词:细胞移植内皮祖细胞
另一类型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外周血另一种内皮祖细胞(EOCs)自体移植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的效果。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EOCs移植组(n=8)和对照组(n=8)。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将第二次传代的EOCs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移植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CM-DiI标记EOCs移植,进行细胞示踪。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内膜损伤血管段再生内皮覆盖率(RA/TA)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IA/MA)。结果: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在血管中膜、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均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伊文思蓝染色显示,EOCs移植组的再生内皮覆盖率(89.1%±6.3%)显著高于对照组(62.1%±7.5%,P<0.01);与对照组比较,EOCs移植组的新生内膜形成明显减少,两者的IA/MA比值分别为0.88±0.14和0.44±0.06(P<0.01)。结论:EOCs移植可显著加速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蔡雪黎肖方毅张怀勤黄伟剑林以诺周浩林杰杨德业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再内皮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