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 作品数:133 被引量:886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相关染色体易位及其意义 2012年 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观察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相关染色体易位,探讨其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1999至2006年间病例55例(其中45例ALCL,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LSIALK双色分离重排探针,利用FISH法检测ALCL中ALK相关染色体易位,并与前期免疫组织化学(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ISH检测结果显示,45例ALCL中,38例成功检测到清晰的红绿信号,其中24例(24/38,63.2%)见明显的荧光分离信号,表明存在ALK相关染色体易位,其中1例表现为ALK基因多拷贝;14例(36.8%,14/38)仅见红绿融合荧光信号,表明不存在ALK相关染色体易位;7例无荧光信号或信号太弱无法判断结果,检测失败。FISH法检测ALK相关染色体易位与前期IHC检测ALK蛋白、RT—PCR法检测ALK相关融合基因的结果基本一致(均P〈0.01)。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中,均未见ALK相关染色体易位。结论ALCL是一类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ALK表达异常的淋巴瘤。FISH法能有效地检测出ALCL中ALK相关染色体易位,但其可能受蜡块存放时间影响较大,与IHC、RT—PCR法互相补充,有助于ALK+ALCL与ALKALCL的鉴别诊断。 黄文涛 李小秋 姚晓红 陆永明 盛伟琪 陆洪芬 周晓燕关键词:易位 bcl-10蛋白异常表达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 bcl-10蛋白表达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 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不同部位的 MALT 淋巴瘤,包括胃38例、眼眶35例、肠16例、皮肤15例、涎腺15例、肺14例、甲状腺3例、其他部位4例。对照:10例扁桃体反应性滤泡增生(RFH)、5例眼眶的淋巴组织增生和143例非 MALT 淋巴瘤、不同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20例 NK/T 细胞淋巴瘤、20例滤泡性淋巴瘤(FL)、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20例淋巴结内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10例原发胃 DLBCL、13例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12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AITL)、6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3例 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SLL)、1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和1例浆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检测 bcl-1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CD20与 bcl-10的共表达。结果在扁桃体 RFH 中,bcl-10蛋白呈中等强度表达于生发中心 B 细胞质中,套细胞不表达,边缘区细胞和副皮质区 T 细胞呈弱表达。在眼眶淋巴组织增生中,2例 bcl-10阴性,3例主要呈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B 细胞质阳性,与扁桃体 RFH 的表达类似。在非 MALT 淋巴瘤的其他类型 NHL 中,除3例(3/10)原发胃 DLBCL 呈胞核阳性外,其余均未见胞核表达;在不同 NHL中的胞质阳性分别为:结内(12/20)和胃(7/10)DLBCL、FL 和 ALCL(16/20)、PTCL(5/6)、AILT(6/6)、NMZL(13/13)、SMZL(11/11)、B-SLL(3/3)和浆细胞瘤(1/1),11例 MCL 呈胞质可疑阳性,20例 NK/T 细胞淋巴瘤和1例 LPL 阴性;在部分淋巴瘤中可见肿瘤性细胞表达而反应性小淋巴细胞不表达:MALT 淋巴瘤之 bcl-10的总表达率为92.1%(129/140),其中54.3%(76/140)胞质阳性,37.9%(53/140)胞核阳性;但不同部位之胞核阳性率有所不同。在 MALT 淋巴瘤中,bcl-10蛋白核强表达最常见于眼眶(25.7%,9/35); 李百周 周晓燕 叶洪涛 杨文涛 范月珍 陆洪芬 施达仁关键词: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AKT活化对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株弥漫大 B 细胞性淋巴瘤(DLBCL)细胞株中 AKT 及磷酸化 AKT(pAKT) 表达状态,并探讨其对 DLBCL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 Western bloting 检测 DLBCL 细胞株... 张铁成 周晓燕 于宝华 张太明 施达仁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文献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bcl-6蛋白表达及基因重排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6和CD10蛋白表达以及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51例DLBCL(22例为淋巴结内,29例为淋巴结外)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蛋白表达,并与CD10的表达作比较分析;应用断裂分离探针及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2例淋巴结内DLBCL(22例为石蜡组织,10例为新鲜组织)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石蜡组织中bcl-6基因的重排。结果(1)淋巴结内、外DLBCL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bcl-6蛋白均呈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75.9%(22/29)、100.0%(10/10);CD10的阳性率分别为40.9%(9/22)、41.4%(12/29)、100.0%(10/10),所有CD10阳性肿瘤均共同表达bcl-6蛋白。(2)40.9%(9/22)的淋巴结内DLBCL和41.4%(12/29)的淋巴结外DLBCL为两蛋白共同阳性表达;将之与两蛋白均不表达的DLBCL(27.3%,6/22和24.1%,7/29)相比,前者(Ⅰ或Ⅱ期)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Ⅲ或Ⅳ期,P<0.05)。(3)淋巴结内DLBCL样本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8.1%(9/32),其中石蜡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7.3%(6/22),新鲜组织样本阳性率为30.0%(3/10),P>0.05。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样本中均未检测到bcl-6基因重排,与DLBCL相比P<0.05。结论(1)在DLBCL中bcl6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bcl-6和CD10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协助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和CD10共同阳性的DLBCL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2)bcl-6基因重排可能参与了部分DLBCL的发生,并可作为DLBCL诊断的参考指标。 闵大六 夏海龙 周晓燕 孙孟红 杨文涛 张太明 郑爱华 施达仁关键词:基因重排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瘤组织 ENVISION法 BCL-6基因 淋巴结外 AKT/mTOR通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活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活化及其与Bc16基因表达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不同类型DLBCL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D... 于宝华 周晓燕 肖秀英 颜士岩 李百周 秦涛 施达仁关键词:DLBCL PAKT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散发性大肠癌CpG岛甲基子表型的基因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大肠癌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对71例散发性大肠癌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行p14^ARF、人类mut-s同系物1(hMLH1)、p16^INK4a、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肿瘤甲基化位点1(MINT1)共5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确定CpG岛甲基子表型;进行K-ras、APC、P53、Bax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TGFβRⅡ)共5个基因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散发性大肠癌CpG岛甲基子表型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71例散发性大肠癌中,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率为21.1%(15/71);K-ras、APC、P53、Bax和TGFβR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7%(31/71)、42.3%(30/71)、47.9%(34/71)、71.4%(50/70)和59.2%(42/71)。CpG岛甲基子表型和APC、P53、Bax、TGFβRⅡ蛋白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K-ras蛋白表达显著相关,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者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pG岛甲基子表型阴性者(66.7%比37.5%,P=0.043)。结论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蛋白呈高表达,提示多基因同时甲基化与K—ras蛋白的激活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表明表遗传学机制可以间接引起遗传学改变。 蔡国响 徐烨 蔡三军 师英强 陆洪芬 管祖庆 廉朋 彭俊杰 周晓燕 杜祥 施达仁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CPG岛 甲基化 表型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BCL-6、CD10均为淋巴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GC-B细胞)的标志,它们在结内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其它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值得研究。本研究分析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分析135例B-NHL常见类型[包括DLBCL 2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1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7例,Burk itt’s淋巴瘤(BL)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3例;结外DLBCL 29例,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L)18例]和对照组5例T-NHL、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以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包埋组织中BCL-6、CD10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CL-6和CD10阳性表达均只见于RLH(100%和100%)、结内DLBCL(72.7%和40.9%)、结外DLBCL(75.9%和41.4%)、FL(88.9%和72.2%)以及BL(100%和100%),其余B-NHL如B-SLL、MCL、MALT-L、LPL、LBL以及T-NHL和NLPHL中均未见BCL-6和CD10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表达可见于结内、结外DLBCL、FL、B-SLL、MCL、MALT-L以及LBL,阳性率分别为:36.4%、27.6%、83.3%、88.9%、86.7%、72.7%和33.3%;而LPL、BL、T-NHL以及NLPHL未见BCL-2蛋白表达;②DLBCL中BCL-6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GC/FL型、中间型、散在型和阴性型;③40.9%的结内DLBCL、41.4%的结外DLBCL、72.2%的FL以及100%的BL为BCL-6+/CD10+表达,其中BCL-6蛋白表达均为GC/FL型;④在临床特征上,BCL-6+/CD10+的结内DLBCL与非BCL-6+/CD10+的结内DLBCL相比,前者的临床分期低于后者(P<0.05)。结论:BCL-6、CD10和BCL-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部分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BCL-6+/CD10+的结内淋巴瘤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闵大六 周晓燕 陆洪芬 许越香 范月珍 郑爱华 施达仁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CL-6 CD10 蛋白表达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组织中ezrin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S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ezrin蛋白表达部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TaqMan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132例SCR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43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ezrin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SCRC组织中ezrinmRNA含量和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转移组ezrinmRNA含量和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胞膜为主型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31.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6.9%,P=0.0006);转移组胞浆为主型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55.4%)与未转移组(6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胞膜为主型组ezrinmRNA含量与胞浆为主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组ezrinmRNA含量高于年龄≥50岁组(P=0.016);右半结肠组胞膜为主型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和直肠(P=0.0003),左半结肠组胞浆为主型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和直肠(P=0.004)。ezrinmRNA、ezrin蛋自在SCRC中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侵袭程度、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ezrinmRNA和ezrin蛋白表达的增高与S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zrin蛋白表达从胞浆到胞膜的移位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ezrinmRNA含量可能与患者年龄相关,ezrin表达部位可能与SCRC发生部位相关。ezrinmRNA、ezrin蛋白水平及表达部位可能成为临床判断SCRC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颜歌 周晓燕 覃业军 肖秀英 张瑰红 杜祥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EZRIN MRNA EZRIN 免疫组织化学 小干扰RNA靶向抑制埃兹蛋白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膜与细胞骨架连接的埃兹蛋白(Ezrin)对肠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肠癌细胞系(Lovo,SW480)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方法下调Ezrin的表达,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NA对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及下调作用随干扰时间的变化。根据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选取Ezrin蛋白表达最低的时间点检测干扰后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运用CCK-8法检测2株细胞干扰前后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zrin siRNA对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下调Ezrin蛋白后,2株肠癌细胞S期细胞比例略有下降,G1期细胞比例略有上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株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下降,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干扰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在肠癌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抑制肠癌发生发展的新靶点。 颜歌 周晓燕 邹丽萍 杨银龙 祝蕾 罗建民 杜祥关键词:肠肿瘤 高危型HPV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2014年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对于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ICC)及其癌前病变的致病性存在亚型及地区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地区3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HPV亚型分布特点,进一步识别罹患包含ICC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风险更高的亚型,并比较这些高风险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患者具备组织学随访结果的宫颈标本,行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HPV基因分型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亚型与CIN2+病变的风险关系,并构建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价不同亚型及亚型组合检测CIN2+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符合研究要求患者413例,含38例CIN1,184例CIN2/3,126例ICC和65例阴性对照人群。HPV16、58、33和18依次为致CIN2+最常见的4种HPV亚型,仅HPV16(P<0.000 1)、58(P=0.002)及33(P=0.015)为罹患CIN2+病变的高风险亚型。联合检测HPV16/18/33/58诊断CIN2+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显著高于HPV16/18亚型组合(P=0.006 6)。结论:HPV16/18/33/58亚型组合用于辅助本地区CIN2+病变的检测可能更为有效。 万晓春 杨慧娟 周晓燕 向礼兵 杨文涛 蔡旭 陆永明 陈颖 平波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