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敏航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急性
  • 6篇骨髓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髓系
  • 4篇髓系白血病
  • 4篇细胞
  • 4篇化疗
  • 4篇基因
  • 4篇急性髓系
  • 4篇急性髓系白血...
  • 3篇地西他滨
  • 3篇融合基因
  • 3篇淋巴
  • 3篇难治
  • 3篇复发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造血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高淳县人民医...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周敏航
  • 8篇于力
  • 8篇靖彧
  • 7篇王莉莉
  • 6篇徐媛媛
  • 5篇周宏伟
  • 5篇孙君重
  • 5篇王志红
  • 5篇高丽
  • 5篇刘默
  • 5篇丁一
  • 4篇曹婷婷
  • 4篇王全顺
  • 3篇姜孟孟
  • 3篇郭玥潞
  • 2篇姚子龙
  • 2篇窦立萍
  • 2篇彭朝津
  • 2篇王楠
  • 2篇周晓燕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军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 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及骨髓特点等。应用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DAC 20 mg/m^2·d 1-5±以阿糖胞苷20 mg/d d3-9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71-84岁,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31.2(1.38-179)×10~9/L,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中位数42.7(23-94)%。接受了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的中位疗程数为2.5(1-20)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50%(4/8),中位OS为9.5(2-36)个月,3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了1年,8周内死亡1例。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87.5%)和肺部感染(50%)。结论: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年龄>70岁)AML,明显提高了有效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
周宏伟周敏航王志红李鹏飞刘默杜瑜姚毅冰彭朝津靖彧孙君重
关键词:地西他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阿糖胞苷骨髓抑制
急性红白血病1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3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3例急性红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表明,红系及非红系同时表达增高,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34,部分有核红系抗原表达Gly、CD71。核型分析显示3例有轻微核型异常,2例有复杂核型,1例为正常核型,在其余患者未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5例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其中3例MLL-MLL融合基因阳性,1例MLL突变,1例为NRAS基因突变,在其余8例中未检测出异常基因。经含地西他滨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患者CR率为53.8%(7/13),PR率为15.4%(2/13),最终8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OS率79%,3年RFS率78%。结论:AML-M6为急性白血病中特殊亚型,由MDS转化,含有不良基因,预后较差,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DAC相关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率。
郭玥潞周敏航曹婷婷窦立萍陆晓林张茜菲姚子龙王莉莉于力靖彧
关键词:急性红白血病复杂核型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CBFB-MYH1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伴CBFB-MYH1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293例AML中12例伴CBFB-MYH1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结果表明,在293例AML患者中伴CBFB-MYH11者占4%(12/293);本组12例发病中位年龄为32.5(21-57)岁;FAB分型为M4Eo 8例(66.7%),M4 4例(33.3%);初诊时中位白细胞数为19.8×109/L(2.46-164.3×109/L),WBC数的大于100×109/L者占16.7%(2/12);12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者10例(83.3%),经2个疗程治疗达CR者2例(16.7%),总CR率为100%;5年的RFS率和OS率分别为80%和83%。结论:伴CBFB-MYH11的患者多为FAB分型中的M4Eo或M4型,细胞多表达CD33、CD34、CD117、HLA-DR、CD15、CD64、CD14,伴CBFB-MYH11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高,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长。
曹婷婷周敏航袁磊王倩窦立萍徐媛媛王楠王莉莉于力靖彧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多重PCR快速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BCL2/IGH与BCL6/IGH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点都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PCR技术在DLBCL患者骨髓BCL2/IGH及BCL6/IGH等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利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80例初治DLBC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BCL2/IGH及BCL6/IGH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携带目的融合基因共12例,阳性率为15%;其中BCL2-IGH阳性患者为6例,BCL6-IGH阳性患者为6例。DLBCL患者携带不同的融合基因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结论:运用多重PCR方法对DLBCL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方法,使之对融合基因能做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这对于DLBCL患者的诊断、协助分期、预后评估、微小残留病变的估测,指导临床治疗DLBCL有重要意义。
郭玥潞董丽丽高丽徐媛媛丁一王莉莉靖彧薄剑周敏航曹婷婷于力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重PCRBCL2BCL6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PD组(25、50、100μg/kg),1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造成小鼠急性肠道放射损伤模型,TPD组照射前经尾静脉连续给药3 d,观察小鼠照射后20 d的生存时间,并用相同方法测定照射后3.5 d隐窝数量。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给予1 nmol/L TPD作用12 h后经10 Gy60Coγ射线照射,应用CCK-8法检测照射后0、1、2、3、4 d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4.2 d,最佳给药组(100μg/kg)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对照组和最佳给药组平均隐窝数量分别为(11.0±1.3)个、(35.1±1.9)个;连续测定4 d IEC-6增殖活性,给药组平均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小肠隐窝数量来实现。
柳茜王志红周宏伟姚毅冰刘默周敏航程莉孙君重
关键词:小鼠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及半相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回输治疗老年AML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目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约占所有AML患者的55%,其化疗相关死亡率高,长期生存时间短,亟需一种有效的毒性低的诱导化疗方案。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臂单中心的非盲的临床试验,地西他滨(DAC)联合改良CAG(阿...
周敏航
关键词:地西他滨淋巴细胞
文献传递
76例老年急性髓系AML(非APL)诱导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AP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年龄≥60岁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诱导化疗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诱导化疗组51例,接受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包括DA、MA、HA、IA及CAG方案;最佳支持治疗组25例,接受羟基脲及输血等最佳支持治疗。对诱导化疗组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化疗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0.2-89)个月和3(0.1-17)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化疗明显延长了老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诱导化疗组中有5名患者存活超过60个月,有1人存活9年余。第1疗程化疗后,诱导化疗组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10/51)19.6%,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为(10/51)19.6%,总有效率39.2%;诱导缓解期的死亡率为(7/51)13.7%。最佳支持治疗组无1例获缓解。MA方案第1疗程化疗后CR率44.4%,总有效率55.5%,疗效较DA、HA、IA及CAG方案好。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1-14)周期。随访发现,诱导化疗组与最佳支持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5%和42%,6个月两组生存率分别为43%和21%,1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29%和13%,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13%和0%。随访结果显示出诱导化疗组生存优于最佳支持治疗组。诱导化疗组中51例中第1周期化疗无效(no response,NR)31例占60.8%。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老年AML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较年轻患者低,诱导缓解方案用MA疗效较DA、HA、IA及CAG方案略好,若第1周期化疗未达到CR或PR的患者可以考虑最佳支持治疗。老年AM
杨华牛建花朱成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周敏航王全顺于力靖彧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最佳支持治疗
逆转录-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周敏航姜孟孟高丽徐媛媛丁一王莉莉靖彧王全顺于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
多重巢式RT-PCR对骨髓增殖性肿瘤中PDGFRα融合基因的快速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巢式RT-PCR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快速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利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146例MPN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PDGFRα融合基因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146例MPN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6例出现PDGFRα融合基因,其阳性率为4.11%,其中4例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均获疗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RT-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确定MPN的分子类型,并为该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依据。
姜孟孟周敏航高丽丁一徐媛媛王莉莉靖彧王全顺于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GNP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GNP(吉西他滨、奈达铂联合甲泼尼松龙)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自愿接受GNP化疗的30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其中难治12例,复发13例,进展5例。类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18例,T细胞或NK/T细胞淋巴瘤12例。接受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2(2-7)个疗程。结果 2个周期GNP治疗,显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总反应率(over response rate,ORR)为76.7%,1年总生存率(over survival,OS)为86.7%,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占40%,中位PFS为10个月(95%CI:5.8-14.2个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 GNP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王志红周宏伟刘默曹志刚周敏航邢丽冯少美古永建彭朝津孙君重杨清明
关键词:奈达铂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