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文

作品数:19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肿瘤
  • 3篇断层摄影
  • 3篇断层摄影术
  • 3篇恶性
  • 3篇MRI
  • 3篇病理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张量成像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综合征
  • 2篇腺癌
  • 2篇螺旋CT

机构

  • 19篇广东医学院第...
  • 10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周伟文
  • 13篇何旭升
  • 9篇陈珊红
  • 7篇温志玲
  • 5篇刁胜林
  • 5篇张扬贵
  • 3篇冯友权
  • 3篇廖文华
  • 2篇林永文
  • 2篇冯有权
  • 1篇全国彪
  • 1篇马有新
  • 1篇赵益炼
  • 1篇王东
  • 1篇吴耀初
  • 1篇欧陕兴
  • 1篇李勇
  • 1篇唐震
  • 1篇符有文
  • 1篇陈银众

传媒

  • 6篇中国CT和M...
  • 3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恶性脑膜瘤、15例脑胶质瘤、30例转移瘤行常规头颅平扫及增强,三维成像(AX3DFSPGR)、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利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后处理重建,测量肿瘤实质区、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白质纤维束走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脑肿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纤维束均发生破坏、中断,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发生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鉴别颅内恶性肿瘤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陈珊红张杨贵谭学渊周伟文胡虞馨廖文华梁钰笛温志玲
关键词:恶性脑肿瘤白质纤维束
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评价
2006年
目的:分析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38例结肠粘液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共扫描59个肝转移灶,平扫为低密度灶42个,等密度灶5个,高密度灶12个,增强后门静脉期边缘强化43个。螺旋CT正确诊断51个病灶,诊断符合率为86.4%(51/59),其中高密度灶12个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对28例患者的30个转移灶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93.7%(30/32),其余10例经外科评估无切除意义。28例手术切除患者的5a生存率为53.6%。结论:螺旋CT扫描对结肠粘液癌肝转移的检出和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
周伟文何旭升刁胜林陈珊红
关键词:粘液瘤肝转移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陈珊红陈银众赵益炼谭学渊周伟文胡虞馨余佐时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其中弥散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分别取800s/mm^2,1 000s/mm^2,2 000s/mm^2,2 500s/mm^2和3 000s/mm^2,观察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并结合动态增强后处理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值为2 500s/mm^2和3 000s/mm^2时,前列腺癌弥散明显受限,ADC值显示为低信号,增强曲线图以流出型为主,与前列腺增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曲线图有明显不同。结论选择高b值及分析动态增强曲线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
陈珊红张扬贵何旭升周伟文廖文华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前列腺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增强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利用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脑部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白质纤维束发生破坏、断裂,ADC值和FA值均呈低信号改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胡虞馨陈珊红谭学渊张杨贵周伟文梁钰笛
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分析(附13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3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和CT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结果在CT像上,13例均见病灶内钙化,其中,轻度钙化4例,中度钙化8例,重度钙化1例;脑萎缩10例,其中,6例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脉络丛扩大3例;颅骨增厚6例。结论脑叶皮层“脑回样”钙化是Sturge-Weber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CT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周伟文何旭升冯友权林永文
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脑萎缩
慢性硬膜下血肿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13例。结果113例125个血肿。血肿形态表现为弓背形、新月形94个(占75.2%),梭形和双凸形25个(占20.0%),不规则形6个(占4.8%);血肿密度表现为混杂密度66个(占52.8%),等密度29个(占23.2%),低密度30个(占24.0%);并中线结构移位占81%,侧脑室受压变形占67%,脑回皱襞聚拢内移占89%,脑灰白质内移占78%。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螺旋CT与病理对照分析对提高CT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周伟文何旭升冯友权刁胜林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
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76例行多期螺旋CT扫描的小胰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三期的增强变化。根据CT征象分析病灶检出率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在三期增强扫描中,正常胰腺组织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它两期,胰腺一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它两期,小胰腺癌在胰腺期(35~45 s)显示最清晰。胰周血管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满意。76例中,动脉期检出率为69.7%(53/76),胰腺期检出率为94.7%(72/76),门静脉期检出率为53.9%(41/76)。76例中,62例术前评估可切除的肿,有51例可切除,符合率为82.2%(51/62)瘤,但术中仍有11例不可切除;14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检查中,胰腺期是小胰腺癌检出最佳期相,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是病灶术前评估最好时期,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周伟文何旭升冯有权张扬贵温志玲
关键词:小胰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螺旋CT对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评价
2005年
目的分析肝脏大血管的CT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手术、病理和随访2年以上证实的肝脏大血管69例,74个病灶。对平扫肿瘤内“更低密度区”和增强边缘“结节样强化”进行分组观察。结果CT平扫更低密度区在4.1~6cm组,6.1~8cm组和>8cm组中显示率分别为18/35(51.4%),16/21(76.2%)和18/18(100%),(P<0.01)。增强边缘结节样强化在4.1~6cm组,6.1~8cm组和>8cm组中显示率分别为26/35(74.3%),13/21(61.9%)和9/18(50.0%),(P<0.01)。结论螺旋CT对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周伟文何旭升陈珊红冯友权
关键词:肝肿瘤多期扫描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平片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良恶性石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5例,恶性7例。结果: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为早期无症状,发病轻,进展慢。恶性型临床特点为发病早,进展快,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12例石骨症的基本X线表现为全身骨质硬化,髓腔变窄。其中5例良性病变的特征性X线征象:椎体呈"夹心蛋糕"征5例,髂骨呈"同心圆"征5例,伴发病理性骨折2例;7例恶性病变的特征性X线征象:长、短骨呈"棒球杆"征7例,"骨中骨"征6例,肋骨呈"浆"征7例,头颅呈"面罩"征7例,椎体呈"夹心蛋糕"征2例,伴发佝偻病改变7例。结论:良恶性石骨症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早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周伟文何旭升刁胜林庞伟明温志玲欧陕兴
关键词:石骨症放射摄影术骨骼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