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鸣
- 作品数:38 被引量:3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脏干细胞生长及凋亡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大鼠肝脏干细胞(WB-F344)的基本特征,探讨各种理化因素对肝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观察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检测饥饿、紫外线及乙醇对肝干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Western-blottting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干细胞ALB、AFP的表达;结果WB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8h,与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的倍增时间相近,是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2倍;紫外线和缺乏营养可引起WB细胞凋亡,而乙醇则引起WB细胞坏死;WB细胞较HepG2细胞和LO2细胞对乙醇、紫外线及饥饿的耐受性强;免疫组化、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的结果相似,提示WB细胞和LO2细胞均表达AFP、ALBmRNA和蛋白,HepG2细胞仅表达AFPmRNA和蛋白,而不表达ALBmRNA和蛋白。结论肝干细胞倍增时间与正常肝细胞相仿;紫外线、乙醇和饥饿等理化因素可引起肝干细胞凋亡或坏死,但肝干细胞对它们的耐受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及肝肿瘤细胞。
- 周一鸣胡大荣姚鹏王帅韩聚强范公忍
- 关键词:肝干细胞凋亡
- 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的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门静脉移植和肝实质内移植干细胞两种方式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对于药物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干细胞移植后3周,两种方式的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肝实质内移植组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5);肝实质内移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1)。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白蛋白恢复;肝实质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易引起肝脏损害。
- 王方周一鸣张小岗张静
- 关键词:肝功能损伤骨髓干细胞细胞移植
- 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对UDCA反应不佳的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熊去氧胆酸治疗1年疗效不佳的PBC患者14例,给予UDCA 15 mg/(kg·d),加非诺贝特0.16 g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71.4%(10/14)的PBC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57.1%(8/14)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85.7%(12/14)的患者腹胀减轻,71.4%(10/14)的患者尿色变浅。治疗后较治疗前总胆红素[(43.1±19.6)μmol/L vs.(65.3±21.5)μmol/L]、直接胆红素[(38.3±11.0)μmol/L vs.(49.6±15.3)μmol/L]、总胆固醇[(5.36±1.82)mmol/L vs.(8.63±1.58)m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55.6±86.3)U/L vs.(421.3±123.4)U/L]、碱性磷酸酶[(196.2±101.5)U/L vs.(395.1±156.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2.5±18.9)U/L vs.(58.3±23.8)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3±25.6)U/L vs.(53.3±23.7)U/L]明显下降(P均<0.05);胆碱酯酶及白蛋白较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UDCA疗效不佳的PBC患者,UDCA联合非诺贝特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生化指标。
- 周一鸣马丽孟向红王伟芳曹建彪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非诺贝特
- 应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可行性。方法:出现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初诊患者,先行耐信量表(RDQ)测定,8分以上者均行C13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HP)、胃镜检查、给予耐信抑酸降阶梯治疗或清菌基础上的降阶梯治疗;14周后再行RDQ测定,并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比较各种方法的效价。结果:11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5:1,平均年龄41.7岁。RDQ分值≥8分且<12分者为32例,占27.1%;RDQ分值≥12分者86例,占72.9%,最高29分,平均19.08分。表现为烧心的频度和程度都高于其它症状。当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内镜诊断为RE且HP为阳性的几率为56.98%。而当RDQ分值≥8分且<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86例患者经16周抑酸降阶梯或清菌基础上的抑酸降阶梯治疗后,复测的RDQ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采用RDQ,则接受系统清菌治疗总费用为1336元(与传统治疗组每例1636元比较,P<0.05),无需接受系统清菌治疗者为1036元(传统组每例1336元,P<0.05),与传统诊疗方法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DQ分值初诊GERD有一定可行性,较传统内镜方法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当设定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中56.98%患者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当RDQ分值<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且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
- 曹建彪郭汉斌龚丽娟周一鸣胡学玲刘杰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效价比
-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全部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4.2%)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腹水消退24例(44%),腹胀减轻45例(90%),而对照组分别为2例(4.2%)和7例(14.9%),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3.1±8.3g/L和25.6±7.6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3.0±11.4%和38.2±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2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天出现低热,余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 王方张小岗张静周一鸣印建国云升浩冯雪梅周新人黄涛
-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细胞治疗
- 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2004年
- 肝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肝实质细胞 ;2 .卵圆细胞 ;3.骨髓造血干细胞 ;4 .胚胎肝细胞 ;5、肝细胞样祖细胞。
- 周一鸣胡大荣
- 关键词:肝干细胞肝实质细胞卵圆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初步探讨被引量:5
- 1999年
-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505例肝病患者系我院住院病人,男403例,女102例,年龄4~78岁,平均36.1岁。其中急性肝炎135例,慢性肝炎轻度85例,中度94例,肝硬变159例,丙型肝炎32例。健康对照组67例系正常体检者,男52例,女15例,年龄12~83岁,平均26.1岁,无肝病史,肝功能正常。
- 张益兴宋进生周一鸣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
-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或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HBV—DNA、肝功能、血小板、脾脏厚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而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HBV—DNA水平元明显下降(P〉0.05),仅部分肝功能指标有所好转;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部分改善。而阿德福韦酯组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性好转(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
- 周一鸣曹建彪范公忍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复方丹参滴丸肝硬化
- 成功抢救1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
- 2010年
- 本文报道1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严重的患者,在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条件下,急诊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TIPSS术治疗,出血得到控制。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TIPSS术治疗是急诊救治肝硬化并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 周一鸣闻纬任永强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 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为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肝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完成。骨髓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一例肝硬化患者,应用Ficoll分离液分离培养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采用倒置显微镜形态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前后不同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白蛋白和角蛋白18核糖核酸和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形态及其白蛋白和角蛋白18的表达等指标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结果:①经Ficoll分离液分离得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20d左右细胞生长达80%~90%汇合,其形态呈较均一的长梭形。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培养3周后,诱导组中出现圆形细胞,呈克隆样生长。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2周时,表达少量白蛋白核糖核酸,于诱导3周时可见白蛋白核糖核酸的表达明显增多。④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3周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浆中白蛋白及角蛋白18染色均呈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 王帅胡大荣姚鹏周一鸣李杨
-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