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房颤发作前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方法收集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测量房颤发作前窦性心律(SRbaseline)、房颤发作、房颤自行转为窦性心律即刻(SRpost AF)时的QT间期。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QT间期。测量每阵房颤的持续时间。分别采用Bazetts、Fridericia和Framingham公式校正QT间期(QTc),分析房颤发作时间与SRpost AF的QTc之间的关系。结果SRpost AF的QTc显著短于SRbaseline的QTc[(407±38)ms vs(435±34)ms;(397±31)ms vs(423±31)ms;(393±35)ms vs(422±30)ms,P均<0.001],而房颤发作时QTc较SRbaseline、SRpost AF的QTc显著性延长[采用三种QT校正公式的QTc分别是(503±69),(454±53),(449±44)ms]。SRpost AF的QTc缩短与房颤短阵发作持续时间无显著相关,与房颤发作前的QT间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00,0.547,0.507;P均<0.01)。结论房颤发作时QTc显著延长,而房颤发作自行转复窦性心律后QTc显著缩短。
- 闻松男刘念白融阮燕菲李松南王悦吴晓燕康俊萍汤日波杜昕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QT间期窦性心律心电图
- 心房颤动QT间期校正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Bazett、Fridericia和Framingham3种公式对心房颤动QT间期校正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CA)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与心房颤动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收集CA术前、CA术后0.5h的心电图.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QT间期.采用Bazett、Fridericia和Framingham 3种公式校正QT间期.每例患者CA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均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电复律.所有患者除外药物、严重冠状动脉缺血、近期电转复、电解质紊乱等影响心率校正QT间期的所有因素.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CA术前和术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5)次/min比(82±11)次/min,P=0.06].采用Bazett、Fridericia和Framingham公式校正QT间期,心房颤动患者和PSVT患者术后QT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患者:(436±28) ms比(441±42) ms,P=0.398;(412±27) ms比(413±36) ms,P =0.887; (408±25) ms比(409±31)ms,P =0.762.PSVT患者:(436±17)ms比(437±14) ms,P=0.837;(411±16)ms比(421±13) ms,P=0.151;(412±14)ms比(422±12)ms,P=0.110].应用Bazett、Fridericia和Framingham公式分析心房颤动患者CA术前QTc与RR间期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0.088、-0.031.结论 CA本身对QTc无影响.采用Bazett,Fridercia和Framingham 3种公式校正QT间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A术后的QTc无显著性改变.心房颤动患者采用Framingham公式校正QT间期受心动周期的影响更小.
- 闻松男刘念白融阮燕菲李松南吴晓燕杜昕刘小慧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QT间期窦性心律心电图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诱发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近年来,早期筛查、诊断技术及治疗模式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远期预后。然而,伴随治疗时间和生存期的延长,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
- 蒋乐李林凌吴晓燕马长生
- 关键词:心脏毒性
-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疗效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病)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合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稳定后的免疫病患者共15例(免疫病组),并按照1∶4比例匹配了60例房颤类型、性别、年龄(±2年)、手术时间(±1年)的非免疫病房颤患者(非免疫病组)。比较两组包括C反应蛋白在内的临床特征及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消融术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免疫病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免疫病组(6.14±9.50 mg/dl vs 1.81±2.35 mg/dl,P=0.001 8),其它临床指标两组无差异。随访462±416天,两组房颤复发率无差异[33.33%(5/15)vs35%(21/60),P>0.05]。免疫病组5例均在81天内复发(中位数18 vs 92 d,P=0.037 3)。免疫病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66.7%,10/15)。结论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稳定后,免疫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率高。
- 闻松男闫倩吴晓燕李松南杜昕康俊萍喻荣辉汤日波龙德勇白融董建增马长生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自身免疫性疾病
-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诊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评估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诊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3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的冠心病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组(98例)和单纯冠心病组(12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并进行WELLs评分,比较单独D-二聚体、单独WELLs评分以及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诊断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特异性、敏感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应用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单独D-二聚体预测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36%、82.42%(AUC=0.885,95%CI 0.836~0.934,Z=17.65,P<0.0001),单独WELLs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8%、71.45%(AUC=0.860,95%CI 0.812~0.908,Z=10.05,P<0.0001),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68%,90.14%(AUC=0.959;95%CI 0.937~0.982,Z=10.98,P<0.0001)。结论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诊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风险有预测价值。
- 王静吴晓燕梁颖郭伟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痛D-二聚体
- 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并评价此类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共入选14例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观察组),按照1∶2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消融的无肺部手术史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并随访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小于对照组[(23.6±3.1)kg/m2比(26.3±2.8)kg/m2,P=0.006],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对照组(35.7%比7.1%,P=0.019);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在观察组患者中更为常见(64.3%比17.9%,P=0.002),且房颤相关症状更为严重。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消融总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5±73.2)min比(169.5±65.3)min,P<0.01]和[(45.7±28.5)min比(32.0±26.8)min,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64.3%)和14例(50.0%)复发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单次消融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略低于对照组(35.7%比50.0%,P=0.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尽管单次消融成功率略低,导管消融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李松南董建增王璐吴晓燕闻松男白融刘念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肺癌外科术后
- 心房颤动QT间期校正方法的探讨
- 目的 探讨Bazetts、Fridericia和Framingham三种公式对心房颤动(AF)QT间期校正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CA)的持续性AF患者,收集与房颤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阵发性室上...
- 闻松男桑才华汤日波龙德勇喻荣辉杜昕董建增刘小慧马长生刘念白融阮燕菲李松南吴晓燕李新吴佳慧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