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琛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登革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Ⅰ)——兼评Newton的登革热传播模型被引量:11
- 2001年
-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 吴开录吴开琛陈文江赵治国
- 关键词:登革热数学模型埃及伊蚊流行病学
- 采用加强传染源防治结合健康教育的新对策控制海南山区疟疾的试点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目的:探索与当前的流行病学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及费用-效益原则的新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新的防治对策以高危村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在高危村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村和曾在山上住宿的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药物治疗,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治疗,但不采用传统的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结果:采取新的防治对策措施后群众的疟疾知识、蚊帐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各项疟疾指数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乡的年疟疾带虫发病率从1994年的3.5%下降至1996年的1.1%和1997年的0.8%;恶性疟带虫发病率从1.0%分别下降至0.3%和0.3%;疟原虫率从1995年5月的7.2%下降至1996年11月的2.1%和1997年10月的1.2%,其中恶性疟原虫率则从1.2%下降至0.1%;没有疟疾病例的村比例从18.6%上升到54.2%,发病率大于5%的高危村从14个减少至2个;费用-效益比率1995~1996年为1∶2.4,1997年为1∶4.4。结论:试点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
- 陈文江吴开琛吴开琛汤林华林明和王善青汤林华蓝秀汉顾政诚王善青陈雄盛慧锋
- 关键词:疟疾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流行病学
- 在海南山区搜索残余疟疾病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试图在近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零的海南山区搜索残余疟疾病人,以检验当地疟疾发病率降至零的可靠性,为评估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进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东南部原高疟山区万宁市南桥镇以及三更罗镇的两个行政村及其邻近的南林农场和新中农场的三个作业区,以经常上山住宿的高危人群作为调查检测对象,同时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即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D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总共调查检测480人,PCR检测全部为阴性;RDT检测发现两例间日疟阳性反应。但经厚血膜镜检复查均为阴性,予以否定。结论调查结果从一个个侧面证实当地疟疾传播确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对当地发病率监测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 林明和王善青杜建伟林理胡锡敏王光泽李雨春吴开琛
- 关键词:疟疾搜索
- 海南山区疟疾的“上山感染”及其控制的现场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为了解海南山区疟疾“上山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传播特征,并探讨控制“上山感染”的方法,1991~1996年在海南山区南桥乡,通过纵向调查和定群研究,表明上山住宿者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为未上山住宿者的6.2~6.5倍,感染恶性疟的相对危险度为11.3~36.8倍。通过对上山住宿人群采用蚊帐保护,减少人蚊按触,降低媒介能量,同时加强疟疾病例治疗,将传染源控制至低水平,则可有效控制“上山感染”
- 林明和陈文江蓝昌雄顾政诚顾政诚李海平黄明珊陈雄蓝秀汉吴开琛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 评论:全球消灭脊灰和脊灰模型
- 2004年
- 林明和张立新吴开琛
- 关键词:脊灰流行病学病毒学病毒传播
- 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免疫学检测
- 1989年
- 子孢子率是描述一个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蚊媒自然种群的子孢子率主要依靠单个蚊虫的唾腺解剖、镜检来确定,但这一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仅可检查新鲜蚊虫,敏感性低,不具有种特异性,且不能定量。近年来随着抗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以 IRMA、ELISA 或 IFAT 通过检测蚊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抗原,在实验室及现场检查、鉴别及定量测定蚊虫个体及种群体内的疟原虫子孢子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免疫学方法省时、省力、操作简便,不仅可检测新鲜蚊虫,亦可检测干燥或冰冻保存4~6个月的标本,不仅可检测个体.亦可批量检测(20~25只)。本法特异性极好,只有在 P.v.与 P.o.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ELISA 通常可查出300~400个子孢子/蚊,IRMA 通常可查出500~1000个子孢子/蚊。因 ELISA 设备简单,不受放射性试剂寿命限制,不需考虑放射性污染等,故比 IRMA 更具优点。IFAT 不能定量,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A10及 NFS2是用于检测蚊媒体内子孢子的标准化 ELISA 的理想单克隆抗体(McAbs)。目前免疫学测定的主要问题是,该方法可同时查出卵囊、血腔及唾腺中的子孢子抗原,往往得出偏高的结果,仅检测蚊虫的头胸部可能更为准确。本文涉及到的免疫学方法同时为蚊媒体内其它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经验。
- 苏天运卢艳如吴开琛
- 关键词:疟原虫子孢子蚊虫免疫学检测
- 应用疟疾传播数学模型比较疟疾与丝虫病的传播动力学及防治效应被引量:6
- 1993年
- 通过 Ross&MacDonald 疟疾模型模拟计算的比较,指出了疟疾传播快,丝虫病传播慢的现象,其动力学机制是由于丝虫的感染效率比疟疾低得多,从而导致媒介能量,即传播速率明显低于疟疾。由于丝虫的感染度对感染效率影响很大,通过服药治疗,特别是普服药盐措施,降低感染度和感染效率,可以使媒介能量或传播速率降至临界水平以下,从而达到阻断传播的目的。而在疟疾,只有通过防制蚊媒(包括防蚊),才能降低媒介能量和传播速率,从而在根本上控制疟疾。上述理论分析正在为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防治实践所证实。
- 吴开琭吴开琛
- 关键词:疟疾丝虫病数学模型
- 徐州市1977~1993年疟疾IFA结果初析
- 1995年
- 本文报告了原间日疟流行区徐州市两个监测点居民和15岁以下儿童用IFA试验进行17年疟疾抗体调查的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与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70,P<O.01),流动人口疟疾抗体阳性率和当地居民疟疾抗体阳性率有显著的差异(U=11.87,P<0,01)。自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后,每年流行季节末朝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03%~4.26%,儿童抗体阳性率为0~3.5%。显示疟疾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1985~1993年每年疟疾流行季节儿童疟疾抗体阳性发生率都很低.而其恢复率较高。表明,IFA试验可用于监测疟疾的流行态势和评价抗疟措施的效果.
- 娄培安吴步华姜本启吴开琛刘吟龙吴宪张忠学薛钊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荧光抗体试验
- 海南疟疾防治试点改变假定性治疗措施的初步评价
- 1999年
- 海南疟区实施疟疾假定性治疗措施已有12年之久[1]。近年在海南山区进行疟疾现状及疟疾社会经济因素的调查中,发现此项措施已产生一些弊端,部分疟疾病例给予2d假定性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即使镜检确诊疟疾,亦不再进行正规治疗,以致遗留较多的传染源,这是当地...
- 李海平林明和陈文江陈文江顾政诚吴开琛黄明珊顾政诚
- 关键词:疟疾
- 江南稻田区浙江省德清县疟疾传播动力学研究
- 1996年
- 江南广大稻田区,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很大,但近年来,多数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平稳。而在黄淮平原和江汉平原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某些新稻田区或“旱改水”地区,尽管采取了较严密的防治传染源的措施,但疟疾发病率却不稳定。为了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979...
- 施恒华蒋妙根吴开琛刘吟龙刘吟龙桑柏林姚润林罗曼珍
- 关键词:疟疾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