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勇

作品数:3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淮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5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文化
  • 2篇大运河
  • 2篇人文
  • 2篇识别性
  • 2篇水文
  • 2篇水文化
  • 2篇里运河
  • 2篇历史街区
  • 2篇民居
  • 2篇教育
  • 2篇街区
  • 2篇街区保护
  • 2篇建筑
  • 2篇包装盒
  • 2篇城市
  • 1篇新论
  • 1篇形式美
  • 1篇形制
  • 1篇修缮
  • 1篇遗址

机构

  • 30篇淮阴工学院
  • 2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0篇吴建勇
  • 12篇张洪艳
  • 3篇王迪
  • 2篇朱洁冰
  • 2篇李鑫
  • 1篇何艳婷
  • 1篇伍玉宙
  • 1篇张光祥
  • 1篇尹国军
  • 1篇李鑫
  • 1篇李雯雯

传媒

  • 5篇中国名城
  • 2篇装饰
  • 2篇包装工程
  • 2篇高等建筑教育
  • 2篇创意与设计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宗教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林产工业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知识经济
  • 1篇广西轻工业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 1篇艺术评论
  • 1篇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运河沿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淮安龟山村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和量化方法,结合田野考察和定性分析,本文得出龟山村现状空间形态的特征: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和扩张无序性,龟山村平面形态为具有带状倾向的指状聚落;公共空间实体界面围合度低,结构松散,单体建筑及庭院形态主要受当地经济和淮河影响,具有乡土特色。最后对苏北运河沿线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李鑫吴建勇
关键词:苏北运河传统村落乡村聚落
设计中汉字电脑通用体的图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英文电脑通用体的对比分析,对汉字电脑通用体图形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有关汉字识别性和纹饰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对立性关系的观点。希望有利于今后相关理论的研究。
张洪艳吴建勇
关键词:识别性
非文物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研究: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以高邮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以高邮历史街区为例,从历史街区的民众性、历史街区对城市物质系统与人文系统关系的维系、历史街区对城市发展的启示三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价值本体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从静止的时间及风貌保护转向动态的历史过程保护、从孤立的建筑保护到广泛联系的空间系统保护"两种基本的历史街区的保护观。
吴建勇
关键词:历史街区
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生成探讨——以大运河为中心被引量:1
2021年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吴建勇张洪艳
关键词:水文化大运河景观
淮安市遗产廊道选线规划与艺术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淮安市作为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交接点,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天灾人祸等多种因素使得淮安城区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空间上呈现出零星散点式分布。从保护状况来看,除了少部分遗产点保护较好,众多遗产保护情况较差。从保护方式上来看,采取的多为封闭圈围式保护,导致很多文化遗产埋没在城市森林中不为人们所知。
王迪吴建勇
关键词:运河文化通达性交接点
明清堤柳营造及当代价值--以苏北为例
2022年
明清时期堤柳种植与河工体系产生了深度融和,突破了生物意义上的种植,呈现出设计营造属性。文章理析明清堤柳走向保障性营造的过程及原因,阐释其中方法与原理,从明清河工文化系统认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当代滨水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它的当代价值,认为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吴建勇
走向构因观察与开放系统保护:水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水文化遗产虽然可以用作部分文化遗产的类属判识,但却很难形成涵括性的对象界定;国内很多研究意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尚无共识。事实上水文化遗产更像一种文化遗产认知视角,是文化遗产研究走向构因观察及开放系统保护的一种路径选择,而不是指向某种文化遗产类型亦或保护模式;文中试图从这个角度去建立水文化遗产概念的价值判识,并借此就构因观察及开放系统保护在文化遗产认知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探讨。
吴建勇张洪艳李鑫
关键词:开放系统
高邮古城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及成因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相关文献、实地考察与测绘,利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平面布局、高度变化等方面,对高邮传统民居的平面组织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选择木架构、大门、墙、屋面等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对其细部特征进行概括分析。进而从自然、社会环境等角度对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形成有关高邮传统民居研究的初步资料,并希望有助于相关研究的开展。
吴建勇
关键词:传统民居
立体构成新论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从立体造型能力的培养角度对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目标、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立体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目标理论,并间接批判了当前立体构成研究中偏重"共性事物"结论性陈述的现象。希冀引起人们对本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视。
吴建勇张洪艳
整合型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从多元价值角度阐述了整合型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必要性。同时,采用文化因子分层分析法,对于淮安市沿里运河城区内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层分析,并以空间和时间条件分析入手,整合式地构建淮安市里运河遗产廊道,从而有效地论证了整合型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可行性。
王迪吴建勇李雯雯朱洁冰
关键词:里运河可行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