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凯

作品数:3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甲醛
  • 14篇细胞
  • 11篇小鼠
  • 11篇DNA-蛋白...
  • 8篇污染
  • 7篇哮喘
  • 6篇DNA损伤
  • 5篇空气污染
  • 4篇单细胞
  • 4篇单细胞凝胶
  • 4篇单细胞凝胶电...
  • 4篇电泳
  • 4篇遗传毒性
  • 4篇异辛酯
  • 4篇凝胶
  • 4篇凝胶电泳
  • 4篇污染物
  • 4篇辛酯
  • 4篇邻苯二甲酸二...
  • 4篇空气污染物

机构

  • 30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0篇吴凯
  • 25篇杨旭
  • 13篇杨光涛
  • 9篇王黎明
  • 8篇丁书茂
  • 8篇娄小华
  • 7篇曹毅
  • 7篇袁均林
  • 6篇柯翔鸿
  • 6篇李艳
  • 5篇彭光银
  • 5篇乔永康
  • 5篇徐钱
  • 4篇严彦
  • 3篇姜英
  • 3篇王昆
  • 3篇柯珂
  • 3篇朱燕
  • 2篇刘凯于
  • 2篇周砚青

传媒

  • 5篇公共卫生与预...
  • 5篇2006年国...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2005“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醛暴露对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Rita Levi-Montaleini在50多年前发现,由3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物[1]。它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
吴凯
关键词:甲醛空气污染物神经生长因子致敏作用免疫毒性遗传毒性
文献传递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致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小鼠肥大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BBP(0、4、20、100μmol·L-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肥大细胞染毒60min,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KCl-SDS沉淀法检测细胞DNA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结果表明,低、中、高浓度(4、20、100μmol·L-1)的BBP均可引起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低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断裂为主,而中、高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唐蓓吴凯吴丹常青刘丹丹袁均林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DNA断裂DNA-蛋白质交联小鼠肥大细胞
液态或气态甲醛诱导大鼠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形成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甲醛可能具有诱导白血病的作用,然而甲醛诱导白血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不同浓度液态和气态甲醛对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染毒,采用KCl-SDS 法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程度,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 链断裂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甲醛(液态甲醛浓度为:5μmol·L-1和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0.5mg·m-3 和 1.0mg·m-3)可以引起 DNA断裂水平显著增高 (p<0.01);而高浓度甲醛 (液态甲醛浓度为:125μmol·L-1 和 6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3.0mg·m-3)则可以引起 DNA-蛋白质交联水平显著增高(p<0.01; p<0.05). 研究结果提示:甲醛染毒可以导致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暗示甲醛诱导白血病具有高度的可能性.
王昆周砚青吴凯丁书茂杨旭
关键词:遗传毒性骨髓细胞DNA-蛋白质交联单细胞凝胶电泳
甲醛致斜纹夜蛾SL-1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2006年
为了研究甲醛致昆虫细胞DNA-蛋白质的交联作用(DNA-protein crosslinks,DPC)和DNA的断裂作用,以斜纹夜蛾SL-1细胞为材料,采用KCl-SDS沉淀法和彗星实验来检测液态甲醛染毒后SL-1细胞中DPC的含量及DNA的断裂效应.KCl-SDS沉淀法的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液态甲醛(25μmol/L,125μmol/L)不能引起DPC,较高浓度(625μmol/L)可以引起明显的DPC(P<0.01);而彗星实验的结果则显示甲醛在低浓度(5μmol/L,25μmol/L)时可以引起DNA链的断裂(P<0.01),在较高浓度(625μmol/L)时尾部DNA%和尾矩比空白对照显著降低(P<0.01),表明此时甲醛所致的DPC掩盖了DNA断裂的作用.结论是甲醛在较高浓度时可以导致明显的DPC作用,而在低浓度时以DNA断裂为主.
甘耀坤杨光涛彭光银吴凯刘凯于杨旭
关键词:甲醛DNA损伤细胞
气态甲醛致小鼠脑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气态甲醛暴露后所致小鼠脑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不同剂量气态甲醛(0.5,1.0和3.0 m g/m3)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吸入浓度为0.5和1.0 m g/m3的甲醛后,可造成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而3.0 m 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结论气态甲醛可造成脑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
杨光涛徐钱娄小华吴凯王黎明李艳柯翔鸿杨旭
关键词:气态甲醛脑细胞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
甲醛吸入致小鼠脑和肾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研究小鼠吸入气态甲醛后,甲醛对小鼠的脑、肾组织蛋白造成氧化损伤和脂质的过氧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小鼠脑、肾组织蛋白质的羰基含量,以判断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程度;用M DA(丙二醛)试剂盒测定组织中M DA含量,来判断脂质的过氧化程度。结果只有吸入3.0 m g/m3的气态甲醛时,才会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而在0.5 m g/m3时,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比肾组织中显著。结论0.5 m g/m3的气态甲醛不造成蛋白质氧化损伤,而对脑组织中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却很显著,可见0.5 m g/m3甲醛对生物体存在着直接的神经毒性;3.0 m g/m3的气态甲醛对脑、肾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质会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且肾组织比脑组织敏感。
娄小华徐钱王黎明吴凯李艳柯翔鸿杨光涛杨旭
关键词:空气污染
DEHP对小鼠脑细胞DNA的影响及组织器官氧化损伤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DEHP对的小鼠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损伤。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小鼠每日腹腔注射染毒2周,通过彗星实验检测染毒2周小鼠的脑细胞DNA损伤,并测定肝,睾丸,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DEHP浓度增高,小鼠脑组织细胞DNA的损伤随之加重,DEHP的浓度达到125mg/kg和375mg/kg时,其可造成DNA的显著断裂(P<0.01)。肝、睾丸、脑的SOD活性变化是随DEHP浓度由低到高而先升高后降低,375mg/k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EHP可造成小鼠脑组织细胞DNA的损伤,及各脏器的氧化损伤。
柯翔鸿王黎明李艳鲍利峰娄小华杨光涛吴凯袁均林丁书茂杨旭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彗星试验超氧化物歧化酶
甲醛致大鼠肺和肾组织细胞DNA-蛋白质交联及其修复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探讨甲醛致生物机体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及其修复能力。方法以3月龄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进行体内(0、0.5、1.0、3.0mg/m3气态甲醛吸入染毒72h)和体外实验(0、25、50、100、150、200μmol/L液态甲醛染毒1h),并进行体内(3.0mg/m3的气态甲醛吸入染毒72h)和体外(75μmol/L的液态甲醛染毒1h)修复实验(修复0、6、12、18和24h)。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大鼠肺、肾组织细胞DPC率。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低浓度的气态甲醛(0.5mg/m3)不能明显诱导大鼠肺、肾组织细胞产生DPC,较高浓度的气态甲醛(≥1.0mg/m3)可以产生明显的DPC作用(P<0.05);由3.0mg/m3浓度的气态甲醛使肺、肾组织细胞产生的DPC可在24和18h内得到修复,并可在24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体外实验表明,低浓度的液态甲醛(25μmol/L)不能明显诱导大鼠肺、肾组织细胞产生DPC,较高浓度的液态甲醛(≥50μmol/L)可以产生明显的DPC作用(P<0.05);由75μmol/L浓度的液态甲醛使肺、肾组织细胞产生的DPC可以在18和12h内得到修复,24h内可以恢复至空白对照水平。结论较低浓度的甲醛不能明显诱导DPC的形成,而较高浓度的甲醛则能显著诱导DPC的形成,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可得到修复,且体外修复比体内修复时间要短。
江中发邓灵福李宁吴凯杨旭张本延
关键词:甲醛DNA-蛋白质交联DNA修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致小鼠不同器官细胞DNA-蛋白质效应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导致生物机体内不同器官DNA-蛋白质的交联(DPC)作用。方法以采用KCl-SDS沉淀法来检测DEHP体外染毒后昆明纯系小鼠体内肝、脑、睾丸、肺等4个器官的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当DEHP的浓度为5μM时,小鼠肝细胞的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当DEHP的浓度分别升高到10、20、40和80μM时,DPC系数显著上升,且DP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在脑细胞中,当DEHP的浓度分别为5、10μM时,能显著诱导DPC的生成(P<0·05),但是,随着DEHP的浓度升高,DPC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睾丸的细胞中,当DEHP的浓度为5μM时,小鼠睾丸的细胞DPC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升高(P<0·05);当DEHP的浓度升高到10、20、40、80μM时,DPC系数显著上升,且DP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肺细胞中,DEHP的浓度为5μM时,就能显著诱导DPC的生成(P<0·05)。结论DNA-蛋白质交联是一种严重的DNA损伤,DEHP可诱导DNA-蛋白质交联的产生。
王黎明丁书茂吴凯杨光涛娄小华李艳柯翔鸿袁均林杨旭
关键词:DNA-蛋白质交联
甲醛致酵母菌与大肠杆菌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探讨甲醛致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s,DPC)的作用,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为材料,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液态甲醛染毒后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DPC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25μmol/L)甲醛不能引起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DPC(P>0.05),而较高浓度(125和625μmol/L)甲醛可引起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明显的DPC(P<0.05);另外,酵母菌的DPC系数是大肠杆菌的DPC系数的10倍左右。这表明甲醛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DPC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而且真核细胞的DPC系数比原核细胞的DPC系数更高。
甘耀坤徐钱彭光银吴凯刘凯于杨旭
关键词:甲醛DPC毕赤酵母大肠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