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源
- 作品数:29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1997年
- 血清Ⅳ型胶原(CⅣ)是一种胶原蛋白,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当肝纤维化发生时,基底膜遭受破坏,致CⅣ显著增加,并导致肝细胞损伤及肝脏机能障碍加重。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Ⅳ含量检测,并观察肝硬化患者前列腺素E_1(PGE_1)治疗前后CⅣ水平的变化。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女10),年龄25~69岁,平均48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二)肝硬化组:40例(男30,女10),年龄25~71岁,平均51.3岁,40例患者均为乙肝后肝硬化,按Child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10例,病程6月~13年,无心脏病、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二、方法:PGE_1治疗肝硬化患者用法:PGE_1200mg+10%GS500ml,缓慢静滴,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所有检测对象均空腹静脉采血。
- 卢源谭玉洁周力张永宏
- 关键词:肝硬变血清
- 肝硬化患者血浆ANF、ET、PRA、ATⅡ水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我们测定了70例不同肝功能状态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F)、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TⅡ),以观察其改变规律并探讨了ANF、ET、PRA、ATⅡ之间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住院经病史询问、体检、血液生化、B超、CT等检查确诊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70例(男52,女18),年龄24.5~72岁,平均50岁。按Child分级A级18例,B级32例,C级20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病、肾脏病史,入选时无上消化道出血,血清Cr、BUN属正常范围。对照组选择健康人30例(男20,女10),年龄25~69岁,平均48岁。 二、方法: (一)标本采集:肝硬化组,予低盐饮食(NaCl<3g/d),限水、腹水者停利尿剂5天后。
- 周力张永宏卢源黄永辉
- 关键词:肝硬变心纳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 肝硬化患者用前列腺素E_1治疗前后血浆TXB_2和6-K-PGF_(1α)检测的临床意义
- 1998年
-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30例为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40例为综合治疗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组(实验组)。两组治疗前以上指标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两组均按child分级,治疗前肝硬化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α。水平均为A级<B级<C级。两组治疗4KW后再测定血浆TXB2与6-K-PGF1α含量结果发现:实验组在A、B两级肝硬化患者治疗后血浆TXB2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6-K-PGF1α治疗后无下降或下降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级和对照组治疗后TXB2与6-K-PGF1α无下降或下降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GE1对肝功能损害不严重的肝硬化患者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
- 张永宏周力卢源布小萍
- 关键词:肝硬化血栓素A2前列环素I2
- 肝硬化患者血清类洋地黄物质的改变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测定了100例不伴肾功能不全的肝硬化患者及2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类洋地黄物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1990~1995年经住院确诊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0例(男67,女33),年龄21~72岁,平均53.6岁。100例患者血清BUN、Cr均在正常范围。肝硬化伴肝肾综合征20例(男19,女1),诊断标准见文献。年龄31~70岁,平均51岁。对照组为健康人40名(男27,女13),年龄20~65岁,平均47.5岁。
- 周力卢源张永宏
- 关键词:肝硬变
- 不同温度和存放时间对血糖值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杨里福马启玲卢源赖冬
- 关键词:温度血糖
- 一氧化氮、内皮素在白血病中的变化被引量:7
- 2001年
- 李中东晏家益吴群林谭玉洁卢源曾小青季贵云
- 关键词:白血病一氧化氮内皮素
- 肝硬变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的变化被引量:11
- 1998年
-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RIA测定70例肝硬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血清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肝硬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为综合治疗组,实验组为综合治疗加前列腺素E1(PGE1).两组治疗前以上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按Child分级,治疗前患者血清HA,PⅢP,CⅣ水平两组均为A级<B级<C级.两组治疗4wk后再测定血清HA,PⅢP,CⅣ含量.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HA,PⅢP,CⅣ明显高于正常组(μg/L;982±658,248±46,168±41,vs253±10,93±18,81±31;P<001).实验组A,B两级患者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显著下降,A级:429±326,166±12,126±21;B级:686±419,267±21,169±30;vsA级:269±151,96±20,86±10,B级:419±326,150±36,111±31;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A,PⅢP,CⅣ也下降,A级:432±325,165±12,128±22,B级:690±42?
- 张永宏周力卢源张涛
- 关键词:前列地尔
- 急性胰腺炎患者TXB_2、6-Keto-PGF_(1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作者测定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浆TXB2、6-Keto-PGF1α的水平以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名健康对照者血浆TXB2、6-Keto-PGF1α。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浆TXB2呈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重型患者又明显高于轻型患者。患者的6-Keto-PGF1α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TXB2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有一定作用,TXB2的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
- 周力卢源黄永辉张永宏郑洲云吕锐
- 关键词:血栓素B2胰腺炎PGF
- 肝肾综合征患者尿TXB_2、6-Keto-PGF_(1)α测定的临床意义
- 1998年
- 测定16例肝肾综合征及36例肝硬化患者尿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发现:肝硬化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尿中这两种物质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肝肾综合征患者又明显高于无肾衰的肝硬化患者。因TXB2可引起血管收缩、肾缺血及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故提示TXB2在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
- 周力张永宏卢源黄永辉陈晓琴
-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前列腺素F类TXB2
- 甲巯丙脯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 1990年
- 本文报告甲巯丙脯酸治疗36例高血压病4周时总有效率86.1%。首次服药后15min降压,2h最明显,持续10h以上。用药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并都在首次服药后2h变化最明显。用药4周时血浆心房利钠因子浓度下降。
- 吴立荣姚淙李培卢源
- 关键词:甲巯丙脯酸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