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玉菲

作品数:26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地电
  • 8篇地震
  • 7篇地电场
  • 7篇应力场
  • 6篇震源
  • 6篇震源机制
  • 5篇构造应力
  • 5篇构造应力场
  • 4篇震源机制解
  • 3篇地电场观测
  • 3篇地壳
  • 3篇地壳应力
  • 3篇地壳应力场
  • 3篇直流
  • 3篇直流输电
  • 3篇输电
  • 3篇高压直流
  • 3篇高压直流输电
  • 2篇地电阻率
  • 2篇地震台

机构

  • 19篇江苏省地震局
  • 1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0篇中国地震局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江苏省高邮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南京基准地震...
  • 1篇南京市地震局

作者

  • 26篇卜玉菲
  • 8篇万永革
  • 8篇鲍海英
  • 4篇盛书中
  • 3篇何斌
  • 2篇高见
  • 2篇张秀霞
  • 2篇黄骥超
  • 2篇毕雪梅
  • 2篇瞿旻
  • 2篇李飞
  • 2篇张元生
  • 2篇赵晓燕
  • 2篇李祥
  • 2篇李伟
  • 2篇王凯
  • 1篇李迎秋
  • 1篇顾勤平
  • 1篇刘旭宙
  • 1篇张骞

传媒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震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地球球型自由振荡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了智利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球型振荡振型周期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预测的球型自由振荡周期基本吻合。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杨宜海万永革卜玉菲高见
关键词: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智利地震
P波极性揭示的甘东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分析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周边固定台站2010年1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记录的大量近震资料,对区域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P波极性数据推断了甘东南地区主应力轴方向,给出了0.25°×0.25°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表现出旋转特性。最大主压应力轴由北部的NEE向逐渐向南部偏转为近EW向和SEE向。结合该区域其它结果讨论了本区域应力场的成因机制。
卜玉菲张元生万永革刘旭宙高见
关键词:P波初动构造应力场
一种地电阻率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电阻率检测设备,包括箱体、箱盖、地电阻率仪、频率测量仪、探针以及连接电线;频率测量仪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数据采集器以及变频器;微处理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的输出端以及变频器的信号伸入端电连接;在...
鲍海英毕雪梅夏忠瞿旻卜玉菲潘颖
文献传递
地电观测仪器台站比测技术指标
2021年
在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的编写中,为了衡量比测仪器的稳定性和观测数据的一致性,会设置具体的技术指标值来进行约束。为了验证技术指标设置值的合理性,利用地电场仪、直流地电阻率仪对比观测所得数据,按照规范编写中的方法计算技术指标值,经分析认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中的技术指标值设置合理,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技术的编写和地电观测仪器台站比测提供依据与支撑,从而为规范地电观测仪器和产出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高质量地电观测数据提供保障。
高熹微张骞卜玉菲赵卫红郭宇鑫李玉
关键词:比测
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现今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结果被引量:50
2015年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缘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绕鄂尔多斯周缘的银川—吉兰泰断陷带、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和渭河断陷带内,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正断层型为主,且综合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边界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现今的拉张状态相一致.(2)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逆冲、逆冲走滑和走滑型,反映了鄂尔多斯块体在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南缘的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远处为东向,源自于青藏高原向东北挤压作用,靠近鄂尔多斯块体表现为北东—南西向.(3)P轴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但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P轴方位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从南向北,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北;在其北缘,由西向东,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东.在其南缘和东缘,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不大,大体上平行于控制各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P轴倾角在西南缘为近水平,在其周缘各盆地内P轴倾角近直立.(4)T轴方位总体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在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带内,T轴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以及断陷盆地走向相垂直.(5)鄂尔多斯块体在其西南角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和其东北角深部物质上涌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拉张力联合作用,上述作用使得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除西南区为挤压区外,其余区域均为剪切拉张区,与先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相符合,较好地解释了环鄂尔多斯周缘的断陷盆地构造,亦�
盛书中万永革黄骥超卜玉菲李祥
关键词:应力场P波初动鄂尔多斯块体
江苏地区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
2018年
利用谐波振幅和峰谷值2种方法,计算江苏地电台站渗流方位角,并尝试利用渗流方位角进行映震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2种方法计算的渗流方位角相差不大,由此所得地震对应关系应基本可靠;(2)高邮地电台渗流方位角与高邮—宝应M_S 4.9地震对应关系较好。因此,对江苏地区开展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鲍海英李飞蒋延龄卜玉菲韩丽
关键词:地电场映震
基于B/S架构的区域前兆数据库信息服务与运行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7年
区域前兆台网的大量数据存于数据库中。为便捷地查询测项信息、台站工作日志和观测日志、台站基础信息,并减少区域台网中心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建立了基于B/S架构的前兆数据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预报研究中心、各省属地震台和市县地震部门广泛使用。
卜玉菲梅卫萍鲍海英何斌潘颖王凯
关键词:信息服务B/S架构管理平台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震源区震后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波形资料,采用gCAP方法反演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 6.0地震震源机制解以及17次M>3.5余震震源机制解,并用所得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了震源区震后构造应力场.获得以下结论:(1)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309°、68°和4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01°、53°和152°,矩心深度为10.7 km,矩震级为5.8,结果表明主震属于兼具有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余震序列以逆冲型地震为主;(2)震后震源区主压应力轴方位为NEE,倾角近乎水平,主张应力轴方位为SSE,倾角接近垂直,属于逆冲型应力状态,与周边地质构造运动状态相吻合;(3)结合震源机制解特征、余震展布、等震线长轴方向以及周边地质构造特征,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长宁—双河背斜北翼褶皱伴生的NW向断层,对应于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
胡晓辉盛书中万永革卜玉菲李振月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基于B/S架构的地球物理观测台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3年
为做好江苏省地球物理观测台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解决业务交流不便,尤其是市县台站维护管理缺乏信息化平台等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采取任务模式与可视化流程式操作,方便区域地球物理台网中心和台站维护人员快速熟悉并使用,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弥补了市县站信息化管理薄弱的缺陷,是对全国地球物理台网管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潘颖何斌卜玉菲孙小航缪发军王凯章东
关键词:系统设计B/S架构
高压直流输电对新沂台地电场的影响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8条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对新沂台地电场影响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时段,3个测向变化形态、幅度均不相同,长短极距之间差异性较小。综合运用影响量、幅值比、相互间的形态关系可判别具体线路。影响机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HVDC对地电场的影响与入地电流、线路和接地极到台站的空间距离、各测向夹角及地下介质差异性等有关。
李飞孙君嵩卜玉菲
关键词:地电场入地电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