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兰兰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浙江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佛手柑内酯对双氧水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背景: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内皮细胞的衰老,传统的中医药提取较困难,佛手柑内酯提纯简练,价格经济,关于佛手柑内酯在延缓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佛手柑内酯对双氧水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过氧化氢处理建立衰老细胞模型,并用0.1,1,10μmol/L佛手柑内酯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pR b,pA mpk,pS 6,LC3-Ⅱ,Beclin-1蛋白,β-半乳糖甘酶染色确定各组衰老细胞数,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S 6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1)Western blot结果、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采用佛手柑内酯后预处理的衰老细胞模型中,pS 6,pR b蛋白表达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和免疫荧光pS 6阳性细胞数减少,pA mpk,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升高(P<0.05);(2)结果说明,佛手柑内酯预处理对双氧水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 丁燕傅友单兰兰奈文青吴洪渊唐亮陈顺枝戴萌
- 关键词:内皮细胞佛手柑内酯P衰老PBECLIN-1
- 血管内皮细胞敲除Rheb基因杂合子小鼠模型建立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敲除Rheb基因杂合子小鼠模型,旨在进一步研究Rheb基因在胚胎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只Rheb^(flox/flox)雄鼠与15只Rheb^(flox/+)雌鼠进行交配,共繁殖出子代小鼠76只(基因型为Rheb^(flox/flox)或Rheb^(flox/+))。将76只子代小鼠与20只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Tek-Cre重组酶的小鼠(以下称Cre小鼠)进行交配,得到基因型为Tek-Cre×Rheb^(flox/+)及单纯Rheb^(flox/+)子代小鼠共140只。采用PCR法对140只小鼠鼠尾组织Rhebflox及Tek-Cre基因型进行鉴定,并记录其2月龄体长及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ek-Cre×Rheb^(flox/+)小鼠与单纯Rheb^(flox/+)小鼠肝组织Rheb蛋白表达。结果共得到基因型为Tek-Cre×Rheb^(flox/+)小鼠72只、单纯Rheb^(flox/+)小鼠68只,其体长分别为(18.50±0.13)、(18.80±0.10)cm,体质量分别为(29.50±0.15)、(30.10±0.21)g,二者比较P均>0.05;肝组织Rhe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0.17、0.66±0.12,二者比较P<0.05。结论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敲除Rheb基因杂合子小鼠模型,将为研究Rheb基因在胚胎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丁燕赖丽芬奈文青奈文青单兰兰陈顺枝唐钰戴萌
- 关键词: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
-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老年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差异基因表达谱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集E-MTAB-2055。该数据包含24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24例稳定斑块,分别来源于24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系列数据分析从中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寻找与该疾病高度相关的风险模块。结果不稳定斑块中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439个,其中上调基因为232个,下调基因为207个。涉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大部分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有关。生物网络和模块分析提示CXCR4、VCL和TYROBP可能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老年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其中CXCR4、VCL和TYROBP可能参与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
- 奈文青丁宇张克伟王媛媛单兰兰傅友吴洪渊丁燕戴萌
-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 狗牙根颖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植株再生被引量:24
- 2004年
- 以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cv.‘Suncity’]颖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外加浓度在2.0-6.0mg/L的2,4-D,能高频率地诱导出高质量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以4.0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及分化的培养方法为:用MS+2,4-D 4.0mg/L继代1-2次,然后转入1/2 MS+2,4-D 2.0 mg/L中继代1-2次,再在无激素的1/2 MS中光照培养10 d,最后在MS+6-BA 3.0 mg/L中诱导分化,分化成苗率达31.7%。经电镜观察发现,胚性愈伤组织结构紧密,细胞较小,内容物丰富,而非胚性愈伤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巨大,内含一大液泡,几无细胞器。
- 谢海燕毛碧增单兰兰陈毓荃
- 关键词:颖果胚性愈伤组织超微结构
- 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相关基因及可能的信号通路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E-MTAB-2055。该数据包含24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24例稳定斑块组织,从中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该疾病高度相关的风险模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五对不稳定斑块和斑块旁标本,验证风险模块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不稳定斑块中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439个,其中上调基因为232个,下调基因为207个。涉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大部分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有关。生物网络和模块分析提示CXCR4、VCL和TYROBP可能在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XCR4和TYROBP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不稳定斑块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TYROBP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进程中新的致病基因。
- 奈文青刘灏王媛媛单兰兰傅友吴洪渊丁燕陈顺枝刘正军陈婕戴萌
-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
- 盆栽非洲菊基因枪介导法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 2004年
- 以非洲菊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影响;基因枪介导法转化的不同轰击距离对转化率影响。结果表明:1.5 mg/L BA的培养基上增殖倍数最高,高达8.96倍;9 cm的目标轰击距离转化效率最高,达到10.9%。建立了非洲菊盆栽品种的再生和转基因体系,为非洲菊基因工程育种打下基础。
- 毛碧增单兰兰范魏巍赵丽涵李德葆
- 关键词:盆栽非洲菊基因转化体系培养基
- ASA处理对采后枇杷果实组织木质化的影响
- 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天然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以及诱导抗逆性等过程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SA可能作为二级信号分子同乙烯、ABA、茉莉酸和活性氧分子(ROS)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植物生物学反应的系统调控;...
- 蔡冲单兰兰周春华张望舒李鲜陈昆松
- 关键词:枇杷果实组织木质化冷害生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规范化问卷问诊对健康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规范化问卷问诊对健康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4年1~5月8450人次和2015年1~5月9806人次实施“规范化问卷问诊”,并从健康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的角度对实施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规范化问卷问诊”后,一般健康风险因素的早期筛查率明显提高;常见慢性病早期筛查率提高;检查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从2.02%下降到0.51%;放射检查符合率从76.69%提高到95.36%;疾病危险因素评估开展率从59.65%提高到95.38%。结论建立和实施规范化问卷问诊对提高健康管理医疗质量十分有效。
- 陈顺枝丁宇单兰兰丁燕吴洪渊傅友戴萌
- 关键词:健康管理
- 草坪草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5年
- 综述了冷季型、过渡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草坪草组培外植体种类、再生方式和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草坪草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单兰兰毛碧增夏波赖齐贤
- 关键词:草坪草转基因再生方式
- 基因融合与肿瘤被引量:1
- 2014年
- 1914年Boveri首先提出染色体异常可能是诱发肿瘤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一假设.随后,Nowell和Hungerford[1]首次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中发现融合基因BCR-ABL,即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长臂发生相互易位,具体定义为t(9;22) (q34;q11).该融合基因在CML中发生率接近100%,证实了由染色体重排形成的融合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染色体绑定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和比较基因组技术的相继诞生,细胞遗传学得以快速发展,许多特异性和致病性融合基因相继在其他肿瘤中被发现,并且可以精确定位到单个基因的分辨率水平,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深入研究融合基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 奈文青常红恩单兰兰戴萌
- 关键词:肿瘤发生发展基因融合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