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性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 1篇引流术
  • 1篇预后
  • 1篇色素上皮
  • 1篇色素上皮衍生...
  • 1篇上皮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急性期
  • 1篇微出血
  • 1篇临床应用及护...
  • 1篇脑微出血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急性期

机构

  • 3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刘颖
  • 2篇郭霞
  • 2篇武俊平
  • 2篇贾璐
  • 2篇吴丽娥
  • 1篇张佳
  • 1篇宋瑞琦
  • 1篇黄素坤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
2020年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12—2019-0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微出血患者55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EDF水平。结果2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浓度分别为112.08±36.67、152.77±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EDF是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基因型(GG、GA和AA型)与等位基因(G/A)在脑微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AA型基因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是GG型基因的6.2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患者PEDF水平较正常人低,PEDF水平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
王楠郭霞武俊平贾璐雍雯刘颖肖庆博刘美玉吴丽娥
关键词:脑微出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比较早期降压与晚期降压的差异。方法纳入2018-10—2020-08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合并血压升高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早期降压组和晚期降压组,记录2组患者14 d、30 d NIHSS评分和30 d、90 d mRS评分,比较2组预后。结果早期和晚期降压组患者在发病后14 d、30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晚期降压组患者在发病后30 d、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可能不获益,降压时间的早晚可能对预后无影响。
刘颖吴丽娥郭霞张佳宋瑞琦武俊平贾璐张晓芳雍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预后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讨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101位患者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果 7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5~7 d负压引流,行二期植皮,创面愈合好。18例感染性伤口在术后5~14 d拆除引流装置后,感染治愈;6例肌腱外露患者经过2~3周期VSD治疗,植皮修复,功能恢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且效果显著,转变了传统的换药方法和引流方式,减少换药次数,为医护人员减少了工作量,为患者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刘颖黄素坤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体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