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扩散
  • 7篇扩散加权
  • 7篇扩散加权成像
  • 7篇加权成像
  • 7篇成像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4篇表观
  • 4篇表观扩散系数
  • 4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性病
  • 2篇实性
  • 2篇细胞癌
  • 2篇良性病
  • 2篇良性病变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颖
  • 8篇白人驹
  • 3篇孙浩然
  • 3篇刘海东
  • 2篇于铁链
  • 2篇叶宁
  • 1篇李栋
  • 1篇闫喆
  • 1篇叶兆祥
  • 1篇鲁振宇
  • 1篇汪俊萍
  • 1篇王德华
  • 1篇马晓军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刘颖
肝脾布氏杆菌病一例
2007年
刘颖白人驹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肝脾转氨酶升高腰部疼痛间断发热传染病史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USCs)。方法:收集3名健康成人新鲜尿液,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细胞。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对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情况,采用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钙结节和脂质的形成以验证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结果:成功从健康成人新鲜尿液中分离到USCs,该细胞贴壁生长,其外观呈长梭形,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且传代过程中其染色体核型并未改变;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的阳性表达率均达到99%,CD34和CD45均呈阴性,阳性率均低于2%;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健康成人尿液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USCs,并且鉴定了其具有较强的稳定增殖和分化能力。
余胡燕刘颖顾秋华连宇航鲁振宇李栋
关键词:体外培养
MRI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08年
MRI是宫颈癌术前确定分期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扩散加权成像及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复发、监测放疗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颖孙浩然白人驹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被引量:53
2009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分别行常规MR平扫及DWI检查,其中8例患者于治疗开始后15d加行一次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横轴位T2WI上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分析各疗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结果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前平均ADC值明显低于肿瘤部分消失(PR)组(P<0.05);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与治疗前ADC值负相关(r=-0.574,P<0.05)。治疗后1个月肿瘤ADC值变化率与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0.572,P<0.05);治疗后15d与治疗前比较,平均ADC值升高(P<0.05),而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宫颈癌治疗前DWI检查有助于预测放化疗疗效,治疗过程中DWI检查有助于早期监测和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刘颖白人驹孙浩然
关键词:宫颈肿瘤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放化疗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肺恶性肿瘤与实性良性病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肺恶性肿瘤与实性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肺内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共66个病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b值为500s/mm2,观察病变区DWI信号特点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不同病变组DWI信号虽有一定特点,但不具特征性。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ADC值分别为(1.256±0.320)×10-3mm2/s、(1.648±0.4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P=0.001),ADC值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400×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4.1%;小细胞肺癌ADC值为(1.064±0.196)×10-3mm2/s,非小细胞肺癌ADC值为(1.321±0.335)×10-3mm2/s,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67,P=0.007);原发性肺癌ADC值为(1.255±0.328)×10-3mm2/s,肺转移瘤ADC值为(1.263±0.280)×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3,P>0.05)。结论ADC值有助于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鉴别诊断方法。
刘海东于铁链刘颖叶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肺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初探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探讨相控阵线圈联合并行采集空间敏感度编码技术(ASSET)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检查肺内恶性肿瘤和实性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并优化DWI检查扫描参数。方法 12例肺良性病变和50例肺恶性肿瘤(共66个病灶)被纳入研究,其中最初就诊的12例构成不同DWI方案实验组(组1),全部62例病例构成b值实验组(组2)。组1采用4种不同DWI扫描方案:A,ASSET+自由呼吸+4NEX;B,ASSET+自由呼吸+1NEX;C,ASSET+屏气+1NEX;D,常规DWI+屏气+1NEX;比较各方案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从中选出最佳扫描方案。组2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扫描方案行不同b值(200、300、500、700和1000s/mm2)DWI检查,比较各b值组的SNR、CNR、ADC值以及ADC值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从中选出最佳b值。结果组1内4种扫描方案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且方案A最大。组2中,不同b值组间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0);从200~1000s/mm2不同b值的4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608、0.537、0.785、0.583、0.576,均有诊断意义(Az〉0.5),b取500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此时ADC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为1.400×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4.1%。结论在1.5TMR设备上,采用相控阵线圈和ASSET技术对肺恶性肿瘤和良性实性病变行DWI检查切实可行;在自由呼吸状态下采用b值为500s/mm2、激励次数(NEX)为4时能够获得满意的胸部DWI影像。
刘海东于铁链刘颖叶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常见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并比较各种亚型CT动态强化方式及表现特征。结果:平扫CT,160例透明细胞癌中密度不均141例,24例乳头状癌中密度不均17例,而8例嫌色细胞癌中6例密度均匀。多期增强检查,透明细胞癌(153/160)增强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快进快出"型;而乳头状癌(23/24)和嫌色细胞癌(6/8)皮髓质期均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经统计学分析,三种亚型肾癌间的平扫及排泄期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皮髓质期及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间CT值在皮髓质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透明细胞癌与其它亚型肾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常常较为困难。
马晓军白人驹孙浩然刘颖汪俊萍闫喆
关键词: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
DW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宫颈癌初诊患者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结短径和长径的平均秩次均大于非转移淋巴结,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L/S、S/L以及T2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157;P=0.166);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均低于非转移淋巴结,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短径、长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对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均有诊断意义(Az>0.5),其中最小ADC值的诊断效能最高,选取最小ADC阈值为0.983×10-3mm2/s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1.8%。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最小ADC值对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最敏感,其诊断效能高于平均ADC值和形态学指标。
刘颖白人驹刘海东王德华叶兆祥
关键词: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淋巴结
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被引量:35
2009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42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1000 s/mm2,观察DWI上信号强度并测量宫颈癌和正常宫颈ADC值,计数其中32例宫颈癌HE染色病理切片的肿瘤细胞密度。结果宫颈癌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宫颈无高信号灶;宫颈癌平均ADC值为(0.88±0.15)×10-3mm2/s,正常宫颈平均ADC值为(1.50±0.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5±0.13)×10-3mm2/s,腺癌平均ADC值为(0.98±0.22)×10-3mm2/s,两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和病理级别均呈负相关(r=-0.711,P=0.000和r=-0.778,P=0.000)。结论DWI能够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其定量指标ADC值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也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可反映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度,为评估肿瘤病理级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刘颖白人驹
关键词: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细胞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