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

作品数:19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梅毒
  • 5篇性病
  • 3篇性传播
  • 3篇血清
  • 3篇手部皮炎
  • 3篇皮炎
  • 3篇细胞
  • 3篇干预
  • 3篇艾滋病
  • 2篇行为干预
  • 2篇性病感染
  • 2篇性传播疾病
  • 2篇疫情
  • 2篇疫情报告
  • 2篇知识
  • 2篇实验室
  • 2篇收教人员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仪
  • 2篇核查

机构

  • 19篇广州市皮肤病...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刘颖
  • 17篇叶兴东
  • 14篇汤少开
  • 14篇何婉苹
  • 10篇高可羡
  • 8篇朱慧兰
  • 6篇戴向农
  • 6篇谢尚仁
  • 5篇许端倪
  • 4篇李锦亮
  • 4篇张锡宝
  • 4篇黄雪梅
  • 3篇杨谦
  • 3篇李振洁
  • 2篇李嘉彦
  • 1篇陈清
  • 1篇冀新凤
  • 1篇胡婷婷
  • 1篇李美青
  • 1篇罗敏红

传媒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毒网络直报病例实验室诊断依据核查结果分析
许端倪高可羡刘颖何婉苹汤少开谢尚仁叶兴东
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性病感染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的性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5-2011年间广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共3076名暗娼嫖客收教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进行HIV、淋病、梅毒等性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76名学员共...
何婉苹汤少开叶兴东杨谦高可羡李锦亮刘颖
关键词:暗娼性病
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性病哨点机构(包括哨点医院和专科哨点机构)开展梅毒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哨点医院和专科哨点机构分层抽样,选取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哨点,统计2005-2010年各机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筛查量,分析两类哨点梅毒筛查的人次及阳性率变化趋势,以及同期因卖淫嫖娼被治安收容人群的梅毒感染率趋势。同时,统计同期哨点机构开展的行为干预的工作量。结果 6年间,累计筛查39.8万人次,发现RPR阳性1.41万人次,阳性率3.54%;哨点机构初诊RPR筛查人次年均递增22.00%,RPR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按照不同哨点机构来源分析,性病专科哨点机构RPR阳性率分别从7.81%上升到12.19%,而哨点医院RPR阳性率则从3.79%下降到2.56%。卖淫嫖娼人群的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双阳性率,由2005年的5.85%下降到2011年的4.03%。结论广州市性病哨点医院普通人群梅毒筛查量逐年增加,结合性病哨点专科机构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及行为干预,在广州市梅毒控制中有重要作用。
叶兴东何婉苹黄雪梅汤少开刘颖朱慧兰张锡宝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梅毒行为干预
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性病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的性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5~2011年间广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共3076名暗娼( FSWs)及嫖客收教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进行HIV、淋病、梅毒等性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76名学员中,324人患1种性病,8名女性学员同时患2种性病,1名女性学员同时患3种性病,总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各类性病343例,性病检出率为11.15%(343/3076),以梅毒检出率最高为6.05%(186/3076),其次为尖锐湿疣2.34%(72/3076)和滴虫感染1.33%(41/3076), HIV 阳性检出率为0.19%(6/3076)。男女性病检出率分别为4.17%(48/1150)和15.32%(295/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4,P<0.01)。2005~2011年性病检出率总体呈稳中下降的趋势,2011年检出率较2005年下降了56.95%。结论:广州市暗娼嫖客性病感染情况仍然不容忽视,以梅毒的危害性最为严重,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何婉苹汤少开叶兴东杨谦高可羡李锦亮刘颖
关键词:暗娼性病
广州市梅毒报告病例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兴东刘颖汤少开何婉苹许端倪谢尚仁高可羡
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何婉苹高可羡汤少开朱慧兰
关键词:梅毒性传播疾病
流式细胞仪CBA技术对手部皮炎患者血清Th型细胞因子表达检测
目的检测不同表现的手部皮炎(HD)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HD患者Th1/Th2免疫状态并指导治疗。方法我们将HD分为渗出型和角化型,利用细胞微球捕获法(CBA)检测67例HD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
叶兴东戴向农刘颖李振洁朱慧兰
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诊断和报告准确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分区按不同医疗机构抽取病例,在医疗机构现场核实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查阅病历,完成核查登记表。根据隐性梅毒诊断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不同科室报告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抽查了8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1352例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73%。TPPA、TP—ELISA、RPR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3%、5.6%、16.3%;TPPA/RPR双阴性报告率5.0%。按疫情报告科室分析,皮肤科报告的准确率高于非皮肤科[Х^2=41.33,P〈0.01,比值比(OR)=3.06,95%可信区间(CI)2.13~4.27],性病哨点医院报告隐性梅毒的准确率高于非性病哨点(Х^2=25.69,P〈0.01,OR=1.92,95%CI1.50~2.50);医疗机构皮肤科开展RPR滴度检测多于非皮肤科(Х^2=66.64,P〈0.01,OR=4.27,95%CI2.96~6.16);性病哨点医疗机构多于非哨点机构(Х^2=39.24,P〈0.01,OR=2.3,95%CI1.71~3.00);性病专科哨点多于非专科哨点(Х^2=25.24,P〈0.01,OR=8.47,95%CI3.06~23.17)。结论广州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存在过度诊断和报告现象,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梅毒归口诊疗和会诊制度,同时加强疫情报告人员梅毒知识培训,提高隐性梅毒疫情报告质量。
叶兴东戴向农刘颖谢尚仁何婉苹汤少开
关键词: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病例报告
广州市2005~2010年4种性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10年性病监测点4种性传播感染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实验检测结果和趋势资料,探讨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在我市ST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点2005~2010年6年间每年上报的HIV、梅毒螺旋体(TP)、奈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4种STIs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同时,收集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网上广州市2005~2010年历年报告的梅毒、淋病、Ct感染及AIDS病例,分析疫情趋势。结果:15个性病检测点连续6年的STIs实验室检测表明:HIV监测阳性率趋势平稳,TP、GC、Ct的监测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GC阳性率由5.16%下降至1.66%;Ct阳性率由9.42%下降至3.38%。疫情报告网资料显示广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发病趋势平稳,淋病、Ⅰ期、Ⅱ期梅毒继续下降,潜伏梅毒和Ct感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控制广州市性病流行有重要作用,淋病、Ⅰ期、Ⅱ期梅毒呈连续下降趋势,Ct感染及潜伏梅毒呈现上升趋势,提示性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Ct感染和潜伏梅毒研究。
黄雪梅汤少开叶兴东何婉苹刘颖朱慧兰张锡宝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行为干预
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何婉苹高可羡汤少开朱慧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