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金波

刘金波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便秘
  • 4篇结肠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切除
  • 3篇肠癌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联合手术
  • 2篇结肠切除
  • 2篇功能性便秘
  • 2篇肛肠
  • 2篇钡餐
  • 2篇便秘患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低位直肠

机构

  • 15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刘金波
  • 10篇袁维堂
  • 5篇吴长才
  • 4篇王贵宪
  • 4篇杨会锋
  • 3篇宋军民
  • 3篇张志永
  • 2篇何涛
  • 2篇李震
  • 2篇王丽
  • 2篇李惠东
  • 2篇李国宾
  • 2篇周全博
  • 1篇孙振强
  • 1篇齐艳
  • 1篇宋丽杰
  • 1篇文建国
  • 1篇晁宏伟
  • 1篇梅志强
  • 1篇龚舒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基因的合成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9年
目的:合成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利用SyntheticGeneDesigner软件对HBcAg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分成24条相互重叠的寡核苷酸片段,采用PCR法扩增获得完整的HBcAg基因,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30a(+),得pET30a(+)-HB-cAg,经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定点突变法改正错误位点。之后将重组子转入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蛋白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HBcAg,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效率64%左右;WesternBlot显示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合成HBcAg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王丽刘金波段春燕龚舒何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合成定点突变原核表达
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9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MM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MM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MMR表达状态与患者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淋巴结数量、治疗模式、化疗周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是影响MMR表达状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MMR状态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但与复发转移率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仅有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MMR状态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至随访截止日期,220例pMMR患者中,69例出现复发转移(31.4%),48例死亡(21.8%)。74例dMMR患者中,13例出现复发转移(17.6%),9例死亡(12.2%)。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χ^(2)=2.986,P=0.084)、总体生存率差(χ^(2)=3.934,P=0.047),差异均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与MMR表达状态密切相关。MMR表达缺失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蔡郁辉刘金波曹阳张廷涛晁宏伟
关键词:结肠癌无病生存率
河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统计分析河南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特征,为此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且行根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 820例,查询患者出院病历,统计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有无家族肿瘤史、吸烟(吸烟史>1年,且每天均存在吸烟行为)、有无合并症、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类型、肿瘤位置],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特征。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地区结直肠癌男女比例为1.269:1,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患者比例为1.096:1,结直肠癌患者分期以Ⅱ、Ⅲ期为主(Ⅱ期3 059例、Ⅲ期3 232例),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6 924例),大体类型以溃疡型为主(5 706例),分化类型以中分化为主(7 003例),肿瘤位置以直肠为主(5 029例)。2015年结直肠癌患者例数占所有患者例数的比例为27.1%。结论结直肠癌肿瘤分期集中于Ⅱ、Ⅲ期;分化类型以中分化为主;直肠癌发病率高于结肠癌。
王福奇周全博孙振强刘金波杨帅玺连玉贵孙献涛宋军民袁维堂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疾病特征
猪干扰素-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测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猪干扰素γ(porcineinterferongamma,poIFN-γ),并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猪干扰素-γ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纯化后,测定其抗病毒活性。结果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84.5%,纯化后的纯度达到95%以上,在PK15细胞上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6.2×105U/mg。结论PoIFN-γ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活性。
王丽刘金波何涛郑小莉梅志强李洪
关键词: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
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经少量钡餐法胃肠运输试验确诊为有胃肠道慢传输因素存在的老年便秘患者51例,其中结肠慢传输患者17例,全部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9例,5例行全结肠切除,4例行包括结肠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直肠混合型患者25例,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16例行包括结肠次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果全组治愈44例(86·3%),好转7例,有效率(治愈+好转)100%。25例结直肠混合型便秘患者,单纯结肠次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44·4%(4/9)和93·8%(15/1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全消化道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75%(3/4)和100%(5/5)。两者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中手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或结肠全切除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结肠慢传输患者应选择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应选择全结肠切除术,对合并有盆底异常、直肠排空障碍和出口梗阻的慢传输便秘患者应选择联合手术。结肠部分切除疗效较差,应慎重考虑。
袁维堂文建国吴长才刘金波杨会锋管霞李惠东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切除术
联合手术与单一手术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和单一手术对功能性便秘(F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0年手术治疗FC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情况分为单一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排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时间、自觉排便困难程度等。结果单一手术方式和多种方式联合手术治疗FC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自觉排便困难程度均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排便时间联合手术组优于单一手术组(P<0.01)。术后12个月时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两组无差异(P>0.05),但排便时间和自觉排便困难程度联合手术优于单一手术组(P<0.01)。结论联合手术治疗FC远期效果优于单一手术方式。
张志永刘金波宋军民李震王贵宪吴长才袁维堂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结肠切除联合手术
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实施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异质性较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随发生部位、分级、分期的不同而不同。鉴于这种肿瘤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在临床教学中普及该肿瘤的相关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案例学习(CBL)教学法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NEN诊疗过程中的多学科的问题,本文探讨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实施C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的NEN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并反思其需要改进之处,以更好改善教学效果。
刘金波宋丽杰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
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9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9(AQP9)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便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印迹半定量检测法检测4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试验组)和21例无便秘患者(对照组)结肠黏膜AQP3和AQP9,把AQP3和AQP9与相应内参蛋白β-actin的灰度值之比视为AQP3和AQP9的相对含量。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QP3主要表达在结肠黏膜顶部的吸收细胞.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的基底侧和腔面,杯状细胞少见阳性染色,AQP9主要表达在黏膜腔面的杯状细胞,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的基底侧。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升结肠AQP3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905和0.798(P〈0.05)。AQP9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544和0.54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降结肠AQP3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697和0.701(P〉0.05),AQP9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575和0.732(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升结肠黏膜AQP3表达高于非便秘者,而其降结肠AQP9表达则低于非便秘者;AQP3和AQP9含量的增减可能在便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维堂杨会锋张志永刘金波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结肠
腹腔镜下经髂前上棘旁隧道式悬吊术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的盆腔脏器脱垂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髂前上棘旁隧道式悬吊术(L-TASISS)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症状的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L-TASISS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了119例合并OOC的POP患者,经POP评价系统(POP-Q)评分均为Ⅱ~Ⅳ度。回顾性总结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有51例(42.9%)单纯行L-TASISS ,68例(57.1%)行L-TASISS联合STARR。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的患者。手术时间(67.8±10.9)min,出血量(10.3±3.8)ml,留置尿管时间(3.6±1.1)d,住院时间(5.1±1.8)d。术后1个月,主诉腹壁疼痛或牵张感者15例(12.6%),其中3例经局部注射封闭、1例行切口缝线松解术后缓解,其余11例均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均未见输尿管狭窄或积水、髂内血管血栓形成以及其他补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年,全组患者均获随访,93例(78.2%)OOC症状缓解(满意76例,非常满意17例),仅1例(0.8%)压力性尿失禁未缓解,15例(12.6%)性交痛或性交不快未缓解,但未见新增性交痛或性交不快患者;症状复发11例(9.2%),其中排粪不尽感9例(7.6%);术后POP-Q分度Ⅱ度2例(1.7%),Ⅲ度1例(0.8%);便秘罗马Ⅲ评分(1.4±0.9)分[术前为(7.8±3.6)分]。术前有53例(44.5%)发生肠疝,术后仅有1例(0.8%)(χ^2= 64.77,P= 0.000);术前有106例(86.6%)排粪困难,87例(73.1%)排粪不尽感,术后明显改善,分别只有7例(5.9%)和9例(7.6%)症状未完全缓解(χ^2= 155.78 ,P= 0.000);术前有3例(2.5%)排粪失禁,经手术后均得到改善。结论L-TASISS或联合STARR术对于合并OCC的PO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术式安全可行。
刘金波周全博李国宾张志永王贵宪袁维堂
关键词:腹腔镜盆腔脏器脱垂
189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少量钡餐(SAB)法胃肠传输试验,观察并分析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并接受SAB法胃肠传输试验的189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检查前均随粥服下20g医用硫酸钡,分别在餐后4、8、12、24h及之后每间隔24h接受立位腹部X线检查。根据预设标准,评估全消化道及各节段(胃、小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的传输特征。结果全组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良好,均按计划完成检查。结果显示,1890例患者中,传输功能正常者794例(42%),传输缓慢者1096例(58%)。按传输缓慢的发生部位划分,胃传输缓慢者151例(8%),小肠传输缓慢者175例(9%),右半结肠传输缓慢者986例(52%),左半结肠传输缓慢者1039例(55%)及直肠传输缓慢(出口梗阻)者139例(7%)。1096例消化道慢传输患者中,多节段型和单节段型传输缓慢者分别为907例(83%)和189例(17%)。907例多节段型传输缓慢者中,668例(74%)为全结肠慢传输,61例(7%)为结肠慢传输并出口梗阻,138例(15%)为小肠结肠慢传输型,40例(4%)为全节段慢传输。189例单节段型传输缓慢者中,17例(9%)为单纯胃传输缓慢,37例(20%)为单纯小肠传输缓慢,19例(10%)为单纯右半结肠传输缓慢,78例(41%)为单纯左半结肠传输缓慢,38例(20%)为单纯出口梗阻。结论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各异,多数表现为合并结肠传输缓慢的多节段慢传输。SAB法胃肠传输试验有助于慢性便秘患者消化道传输特征的分段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金波谷晓明张海荣万天琪王贵宪袁维堂
关键词:慢性便秘动态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