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翠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胃癌
  • 4篇胃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3篇增殖
  • 3篇胃癌细胞增殖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癌细胞增殖
  • 2篇蛋白
  • 2篇熊果酸
  • 2篇氧化酶
  • 2篇胃泌素
  • 2篇环氧化酶
  • 2篇果酸
  • 2篇COX-2表...
  • 2篇丙谷胺
  • 2篇出血
  • 1篇蛋白酶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星形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泰州市人民医...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刘翠霞
  • 2篇孙为豪
  • 2篇何晓璞
  • 2篇李剑萍
  • 2篇邵耘
  • 2篇张东丽
  • 2篇张祎
  • 1篇许海尘
  • 1篇周苏明
  • 1篇赵治彬
  • 1篇李亚星
  • 1篇徐伟
  • 1篇伏亦伟
  • 1篇杨斌
  • 1篇陈国胜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果酸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SGC-7901和MGC-803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h后加熊果酸(10、20、40、80μmol/L),继续培养12、24、48h。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药物作用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前体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pro-Caspase-3)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和MGC-803细胞增殖;熊果酸剂量依赖性诱导SGC-7901和MGC-803细胞凋亡,抑制PCNA和pro-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熊果酸抑制SGC-7901和MGC-80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CNA表达和诱导pro-Caspase-3活化有关。
邵耘刘翠霞李剑萍何晓璞丁清清李晓林孙为豪
关键词:胃癌熊果酸
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及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及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B组采用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C组采用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将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作为研究指标。结果治疗后,B、C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且C组较B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C组较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荆花胃康、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在HP感染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并且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有较好的作用,同时能明显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在临床治疗上且安全有效。
翟恒勇张东丽刘翠霞赵治彬
关键词: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症状积分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疗效及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术中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将156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SD组(n=78)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TLDG)组(n=78)。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影响早期胃癌患者术中出血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SD组病灶完全切除率、病灶整块切除率高于TLDG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或低于TL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低于TLDG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高于TL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33)和未出血组(n=123),出血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7 kg/m^(2)、伴有溃疡、手术时间>150 min的患者比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BMI≥27 kg/m^(2)、手术时间>150 min、合并溃疡是影响胃癌患者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血清标志物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年龄≥60岁、BMI≥27 kg/m^(2)、手术时间>150 min、合并溃疡是影响胃癌患者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翠霞张祎刘妮杨桂凤
关键词: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
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加入胃泌素(终浓度为0.1、1、10、100nmol/L)或胃泌素(100nmol/L)加丙谷胺(终浓度为1、10、100、1000μmol/L),分别培养24、48和72h;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胃泌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而丙谷胺抑制了胃泌素诱导的细胞增殖。胃泌素增加COX-2在SGC-7901细胞的表达,丙谷胺有效抑制胃泌素诱导的COX-2表达。结论胃泌素通过胃泌素受体诱导COX-2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刘翠霞邵耘李剑萍何晓璞徐伟孙为豪
关键词:胃癌胃泌素丙谷胺环氧化酶2
熊果酸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h后加熊果酸或美洛昔康,药物终浓度均为10、20、40、80μmol/L,分别培养12、24和48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blot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表达。结果熊果酸和美洛昔康两者均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熊果酸的抑制作用小于美洛昔康(P<0.05)。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COX-2表达,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小于美洛昔康(P<0.05)。结论熊果酸和美洛昔康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OX-2表达下调有关。
李剑萍邵耘陈国胜何晓璞刘翠霞许海尘周苏明孙为豪
关键词:胃癌熊果酸美洛昔康环氧化酶-2
消化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1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止组和镜止组,各109例。常止组采用常规禁食、抑酸止血治疗,镜止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止血时间、总出血量、再出血情况。结果镜止组止血成功率为99.08%(108/109),高于常止组的89.91%(9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止组总出血量(719.38±82.36)mL、止血时间(1.91±0.35)d,优于常止组(1252.76±214.25)mL、(3.12±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止组再出血率(1.83%,2/109)低于常止组(14.68%,1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止血速度快,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提升该类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率,临床应用效果可靠,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后期标准修订提供了借鉴内容。
刘翠霞张祎刘妮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消化内镜止血效果再出血
结直肠癌组织PEA15、MSI-2的表达与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磷酸化蛋白15(PEA15)、MSI-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EA15、MSI-2表达差异。比较结肠癌组织中PEA15、MSI-2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对患者随访3年,分析不同PEA15、MSI-2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χ^(2)/P=96.288/0.000、118.063/0.000)。中低分化、原发癌灶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原发癌灶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EA15:χ^(2)/P=39.470/0.000、6.668/0.010、19.256/0.000;MSI-2:χ^(2)/P=33.846/0.000、8.638/0.003、27.262/0.000)。肝转移患者PEA15、MSI-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患者(χ^(2)/P=18.299/0.000、16.166/0.000)。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EA15表达与MSI-2表达呈正相关(r/P=0.575/0.000)。结直肠癌组织PEA15阴性、MSI-2阴性患者生存曲线显著优于PEA15阳性、MSI-2阳性患者(χ^(2)/P=26.436/0.000、22.896/0.000)。结论PEA15、MSI-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肝转移有密切关系,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EA15、MSI-2阳性表达患者总体预后较PEA15、MSI-2阴性表达患者差。
李昱江张东丽钱云伏亦伟杨斌刘翠霞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比阿帕替尼单药与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DP方案)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帕替尼组(A组)和阿帕替尼联合DP方案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阿帕替尼单药化疗,B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D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二线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l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析两组患者二线治疗后免疫细胞含量的变化;记录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化疗过程中,B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DP方案作为食管癌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化疗方案,能够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亚星刘兴祥刘翠霞华璐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晚期食管癌疗效
胃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BNC2-AS1的表达及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胃癌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疾病,是第五大最常见的被诊断的恶性疾病,并且是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最常见原因,在高风险的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胃癌经常在晚期阶段被诊断,所以胃癌相关的死亡率较高。晚期胃癌均以广泛的形态学多...
刘翠霞
关键词:胃腺癌NCL治疗靶点
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COX-2表达的影响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胃泌素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肽类激素之一,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和粘膜上皮细胞增殖。近来来研究发现,外源性胃泌素对胃癌细胞有促...
刘翠霞
关键词:胃癌胃泌素丙谷胺增殖COX-2表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