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达美与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于临床,原来的静脉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表不能满足新药配伍的临床查询要求。笔者于2009年10月在临床上发现安达美与维生素C混合后,即变为浅蓝色且有絮状物出现,说明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廖昆仑蔡瑞卿覃少敏刘美玲
- 关键词:药物配伍禁忌表维生素C安达美静脉注射絮状物
- 低年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
- 目的:分析影响低年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的对策。方法:纳入2015年07月至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内科工作的56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护士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护士...
- 张璋刘美玲黄旭霞
-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舒缓疗护对化疗期白血病患儿症状感知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化疗期白血病患儿症状感知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儿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接受常规疗护,观察组给予舒缓疗护;比较两组症状体验、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观察组症状感知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15 d,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第1次化疗(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Q-C30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期白血病患儿提供舒缓疗护,能有效降低患儿的症状感知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刘秋婵刘龙珍黄惠刘美玲
-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生活质量
- 集体活动对改善肿瘤患儿情绪紊乱症状的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集体活动对恶性肿瘤患儿情绪紊乱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肿瘤科的57例恶性肿瘤患儿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集体活动;按年龄、性别、病种配对,选择另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7例恶性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情绪紊乱症状问卷和儿童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情绪紊乱症状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情绪紊乱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干预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活动可改善恶性肿瘤患儿的情绪紊乱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欧阳娜周雪贞蔡瑞卿刘美玲黄海英邱星刘可
- 关键词:儿童症状群生活质量
- 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状况、自我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肿瘤患儿,其家长人数64人,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自我效能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影响家长不确定感、相关因素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1.34±11.35)分;积极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为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示,能够影响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为自我效能、积极应对能力、患儿病情状况及家长文化水平(P<0.05)。结论:为了能够降低家长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需要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从而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 刘秋婵刘美玲吴素云钟美霞
- 关键词: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恶性肿瘤患儿父母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初期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初期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醒护理人员应高度警觉,避免该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儿童肿瘤科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患儿150例,其中发生血源性感染27例,收集所有患儿血常规、化疗组合及不良反应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患儿初期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影响血源性感染的多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PICC导管定期维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P<0.05)。结论化疗初期应根据患儿血常规和肿瘤细胞水平选择使用,同时为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和营养水平,制订具有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的饮食方案,并定期巡访通知患儿家长进行PICC置管维护。
- 刘美玲余婉琪钟美霞刘秋婵
-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血源性感染影响因素
- 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预防美罗华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美罗华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26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流感样症状,3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2例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美罗华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美罗华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 刘美玲张璋覃少敏蔡瑞卿
- 关键词: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
- 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体外扩增HLA-半相合供者免疫细胞输注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体外扩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供者免疫细胞输注(HDICIs)的不良反应,为如何护理此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例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共接受92例次HDICIs,观察并记录每位患儿在HDICIs过程中、结束2h及24h内的不良反应,并为患儿提供心理护理,输注前护理,输注过程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输注后出院宣教及随访。结果在92次HDICIs过程中,共出现20例次发热反应,其中有6例次伴畏寒、寒战,1例次伴高热惊厥,对症处理后缓解;共出现5例次轻微情绪改变;其余各例次HDICIs过程中及结束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水肿、过敏反应等异常反应的发生。每程HDICIs前后,所有患儿的血象及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HDICIs行免疫治疗是安全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输注前的抗过敏治疗,重视体温监测、及时发现高热惊厥的前兆,重视不良反应的对症处理,重视随访和出院宣教对于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接受HDICIs行免疫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 蔡瑞卿彭彩芬覃少敏刘美玲
- 两种恶心评估工具在中国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 2023年
- 目的引进并检验儿科恶心评估工具(PeNAT)、巴克斯特干呕面部表情评分(BARF)在评估中国恶性肿瘤儿童化疗相关恶心时的信效度,探索恶心需要临床干预的临界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描述研究,2021年7—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44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儿,用PeNAT、BARF、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修订版(FPS-R)评估化疗前、后及使用解救性止呕药/止痛药前及用药后30~60 min的恶心和疼痛水平,化疗后询问患儿恶心变化程度和是否需要止吐干预。结果对主观感知化疗前、后恶心程度相同的患儿进行重测信度分析,PeNAT、BARF的组内相关系数均为0.940(均P<0.05)。化疗后PeNAT、BARF评分分别为1.5(1.0,2.0)和2.0(0,2.0)分,显著高于化疗前的1.0(1.0,1.0)和0(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19、-9.09,均P<0.01),接受止呕治疗的11例患儿化疗后PeNAT、BARF评分分别为4.0(4.0,6.0)分和3.0(2.0,4.0)分,高于无需止呕治疗的患儿的0(0,2.0)分和1.0(1.0,2.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3.86,均P<0.05);化疗后PeNAT、BARF评分与VAS恶心评分相关系数r=0.933、0.957(均P<0.01),与FPS-R评分相关系数r=0.192、0.189(均P<0.05)。应用止呕药后PeNAT、BARF评分分别为2.0(2.0,3.0)和2.5(2.0,4.0)分,较使用止呕药前的3.0(3.0,3.8)和4.0(4.0,8.0)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7、-2.83,均P<0.05)。依据ROC曲线和截断值判断,PeNAT≥3分、BARF≥4分时有临床意义并需要干预。结论PeNAT、BARF在恶性肿瘤儿童化疗相关恶心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有效识别需要临床干预的恶心症状,用于止吐治疗的疗效评估。
- 刘美玲邓军刘龙珍余婉琪杨玉云黄惠刘秋婵伍柳红蔡瑞卿
- 关键词:肿瘤儿科护理学恶心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