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田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6
-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崇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通过调查了解崇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对该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指导该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工作。方法 从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随机抽取我院体检中心及消化内科住院患者500例,并实施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13C-UBT检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不同人员的各种信息,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人员的各项资料实施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500例人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80%(214/500),其中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家庭人口、吸烟、饮酒、饮茶、生冷辛辣饮食以及共用刷牙、口杯、餐具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从事医疗卫生相关职业、餐前洗手习惯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崇州地区消化内科患者与健康人员中均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且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并加强生活干预,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 杨秀英刘绍田宿冬远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影响因素饮食习惯
- 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sTREM-1和sB7-H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和可溶性B7-H2(sB7-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施他宁组(单独组)和施他宁+乌司他丁组(联合组),每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sTREM-1和sB7-H2水平。结果单独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08%,略低于联合组的85.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REM-1和sB7-H2含量显著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和IgG含量显著升高,CD8^+(%)和补体C3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尽管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不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降低sTREM-1和sB7-H2的水平。
- 徐建宿冬远刘绍田张忠文
- 关键词:施他宁乌司他丁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功能STREM-1
- 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为主的药物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饮食控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低钠低磷,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控制血压,厄贝沙坦片0.15g/(次?d)。根据病情可增至0.3g,连续治疗8周。结果 21例患者中,有2例近期治愈(9.52%),14例显效(71.43%),3例有效(14.29%),总有效率达到95.24%。治疗组连续8周治疗后Scr、24h尿白蛋白定量均降低,分别降低到(93.4±12.3)μmol/L、(103.23±34.21)mg/24h,Ccr升高到(84.2±8.9)mL/min,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针对早期肾病的临床特点,能有效的延缓和阻止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刘绍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厄贝沙坦
-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ARD9、BCL-10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B细胞淋巴瘤因子-10(B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62)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n=6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比较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ARD9、BCL-10水平、炎性因子、胰腺体部血流指标、血清胰腺消化酶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ARD9、BC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ARD9、BC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流量、血容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流量、血容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胰蛋白酶原2、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胰蛋白酶原2、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对外周血单核细胞CARD9、BCL-10水平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可有效减轻炎症,改善胰腺血流、消化功能。
- 刘靓懿黄强宿冬远刘绍田张玲孙祖建
-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外周血单核细胞
-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给予1周的HP根除治疗,之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连续4周,HP阴性者直接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q d,连续5周。治疗组HP阳性者给予对照组相同的HP根除治疗方案,1周后给予雷尼替丁,连续用药4周,HP阴性者直接给予雷尼替丁,连续用药5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周复诊1次,记录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并于5周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达到83.33%,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的57.69%(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全部有效,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的76.92%(P<0.05)。胃镜下治疗组临床痊愈、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67%,与对照组的50%、69.23%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质子泵抑酸剂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优越于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的治疗作用,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 刘绍田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
-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率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在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热点.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并与预后有关[1-2].有学者提出,48 h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升高是判断S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指标[3],但很少有报道中性粒细胞率(neutrophil rate,NR)升高与感染及SAP的关系.本研究检测AP患者的血NR,探讨其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 陈俊冀陈和平李昌平宿冬远刘绍田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病情严重程度
- 抗心衰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抗心衰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崇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左心衰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评价早期抗心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早期抗心衰治疗措施包括:限制钠盐、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和液体总量、速尿推注和调整晶胶体比例等。对照组为崇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左心衰,而未行早期抗心衰治疗的患者。结果 12例经早期抗心衰治疗的患者全部好转出院,其中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2例并发轻至中度肝肾功能损害;10例未经早期抗心衰治疗的患者,8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有创呼吸机治疗后,其中2例早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后期死于腹腔脓肿感染,存活的6例患者均并发胰腺假性囊肿,4例并发中度至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结论抗心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延缓或消除ARDS,未重视或早期抗心衰治疗不及时,易导致ARDS,加重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使其病死率明显提高。
- 宿冬远刘绍田徐建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抗心衰治疗
- 酒精性脂肪肝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AFL)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AFL伴T2DM患者50例(AFL伴T2DM组)、单纯AFL患者50例(单纯AFL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FGF21水平。收集AFL伴T2DM组血脂相关资料(TC、TG、HDL-C、LDL-C)、胰岛素抵抗相关资料[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AFL伴T2DM组、单纯AFL组、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分别为(2.35±0.08)、(1.87±0.09)、(1.23±0.08)ng/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FL伴T2DM组与单纯AFL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FL伴T2DM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FL组(P<0.05)。AFL伴T2DM组、单纯AFL组及对照组FPG、FINS、HAMO-IR均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TG、FINS、HAMO-IR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2、0.583、0.602,P均<0.05),与TC、HDL-C、LDL-C、FPG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216、-0.198、0.241、0.257,P均>0.05)。结论 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机体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 刘靓懿宿冬远刘绍田张忠文孙祖建张玲王辉陈和平
-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
- 小剂量利尿剂在中-重度胰腺炎中的作用评价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尿剂在中-重度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62例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病历资料。入院后立即给予积极液体复苏及综合治疗,使24 h尿量达到1 000 m L以上,有46例患者在24~48 h内出现呼吸〉24次/min,心率〉100次/min。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尿剂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限制液体量和滴速,利尿剂组24例患者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小剂量利尿剂,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出入量、治愈率、并发症、住院周期。结果两组平均24 h入量为利尿剂组(1 076.67±88.99)m L、对照组(1 140.45±133.75)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24 h尿量为利尿剂组(1 219.17±242.05)m L、对照组(1 038.18±171.5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尿剂组24例患者短期内心率、呼吸恢复正常,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2%,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治愈好转率为91.7%,平均住院时间为(13.88±3.79)d;22例对照组患者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7.3%,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9%,治愈好转率为63.9%,平均住院时间为(19.09±4.68)d;除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尿剂在中-重度胰腺炎治疗中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周期。
- 宿冬远刘绍田吴晓艳张玲张忠文
- 关键词:小剂量利尿剂并发症
- 十二指肠钩虫病16例诊治体会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总结在我院就诊并作胃镜检查的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7月诊治的16例十二指肠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钩虫存在部位十二指肠黏膜均见散在点状充血,其中黑便3例,大便潜血阳性13例;16例中合并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慢性胃炎10例,无明显异常1例。16例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均痊愈。结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与消化性溃疡同时存在,胃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及时诊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刘绍田
- 关键词:十二指肠钩虫病缺铁性贫血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