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动物源性食物抗原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动物源性食物抗原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9例,其摄入动物源性食物(鱼、虾、牛奶和鸡蛋)后,采集血清。采用食物抗原包被ELISA法检测糖尿病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ELISA法检测糖尿病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9例患者中,大量摄入虾的有4例(13.79%),大量摄入牛奶的有11例(37.93%),大量摄入鱼的有22例(75.86%),大量摄入鸡蛋的有19例(65.52%)。糖尿病组血清IgG、TNF-α、IL-1β和IFN-γ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特异动物源性食物可引发体内炎性反应,炎性反应过程产生的炎性因子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 孔令超刘立忠刘志强杨贵杨成彬朱清仙刘志刚
- 关键词:糖尿病免疫球蛋白G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
- 小麦GLB 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2014年
- 以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细胞融合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并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后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IgG亚型;通过间接ELISA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交叉性。利用双单抗夹心ELISA法检测单抗的抗原表位特异性。结果表明:共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小鼠抗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C4、4H5、1A9、4F5,经检测其Ig亚型均为IgG1,且4株单抗效价均在10-9以上。ELISA结果分析表明该4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且和其他常见食物无交叉反应性。将4株单抗两两配对进行ELISA实验,结果发现1C4与4H5可能有不同的抗原表位,以此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系统可以检测小麦Glb1-G3蛋白。实验成功制备了鼠抗小麦主要过敏原Glb-1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系统,为小麦主要过敏原蛋白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 孔令超杨成彬詹政科刘志强刘立忠刘志刚朱清仙
- 关键词: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学鉴定
- 蚕蛹粗提浸液致敏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蚕蛹粗提浸液致敏Balb/c小鼠哮喘模型,检测分析蚕蛹粗蛋白致敏性。方法以Balb/c小鼠为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阴性组、阳性组。阴性组腹腔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阳性组腹腔注射蚕蛹粗提浸液致敏,连续3次,每次间隔1周。然后滴鼻激发1周每天1次。末次激发后24 h内进行气道高检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检测特异性抗体(IgE)、细胞因子(IL-4、IL-10、INF-γ)以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对模型的构建进行评价。结果阳性组的小鼠肺部病理改变明显,呈明显炎症病理改变,灌洗液中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灌洗液IL-4、IL-10升高,INF-γ降低;阴性组各项指标均无升高。结论蚕蛹粗提浸液能使Balb/c小鼠发生致敏性哮喘,且致敏性强,建模成功,为以后相关过敏疾病防治奠定科研实验基础。
- 李维中詹政科杨成彬刘志强肖小军龚苗刘志刚
- 关键词:蚕蛹肺泡灌洗哮喘
- IL-18基因启动子区-656G/T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和哮喘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区-656G/T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和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120例哮喘(A组)、1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组)及112例健康对照者(C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656G/T基因型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656T等位基因频率在A、R、C组中分别为50.0%、60.4%、48.7%,R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656G/T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相关性而与哮喘无关。
- 陈小文易金萍刘志强朱清仙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类风湿关节炎哮喘
- PLGA为佐剂的螨变应原纳米疫苗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螨变应原Der p2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合成的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取雄性SPF级BALB/c小鼠30只,4~6周龄。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空白PLGA治疗组、螨抗原纳米疫苗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及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每组6只。按常规方法建立尘螨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空白PLGA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分别使用空PLGA、PLGA-Der p2纳米疫苗(含50μg Der p2蛋白)和50μg螨重组蛋白Der p2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 d注射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取螨变应原粗浸液200μg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在小鼠激发后的30 min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喷嚏次数、搔鼻及鼻分泌物量)评分情况;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 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P2载药量13.6%,包封率88.4%;纳米粒直径为200~400 nm。治疗后小鼠鼻部症状评分,PLGA-DP2治疗组鼻痒(0.67±0.52)分,喷嚏(1.00±0.63)分,清涕(1.67±0.41)分;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分别为(0.83±0.41)分、(1.50±0.55)分、(0.83±0.75)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特异性Ig E及IL-4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IL-2、IL-10和INF-γ水平显著增加,PLGA-DP2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PLGA-DP2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病理表现,上皮细胞基本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清晰,相对模型组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减少,鼻黏膜纤毛结构相对比较完整,黏膜基层肿大程度减轻;基本与正常组一致。结论尘螨变应原纳米疫苗加以PLGA为佐剂�
- 杨贵邱书奇祝小红马世博胡田勇马莉程保辉刘志强
- 关键词:纳米疫苗PLGA过敏性鼻炎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