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利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硅氧烷
  • 14篇合成技术
  • 8篇提纯
  • 7篇有机溶剂
  • 7篇溶剂
  • 7篇聚倍半硅氧烷
  • 7篇倍半硅氧烷
  • 6篇低聚
  • 6篇多面体低聚倍...
  • 6篇金属
  • 6篇金属催化剂
  • 6篇催化
  • 6篇催化剂
  • 5篇能耗
  • 4篇笼形
  • 4篇聚硅氧烷
  • 4篇后处理
  • 4篇分离提纯
  • 2篇索烃
  • 2篇热稳定

机构

  • 15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刘利锋
  • 14篇来国桥
  • 14篇吴春勇
  • 14篇李泽
  • 8篇李美江
  • 8篇蒋剑雄
  • 8篇邱化玉
  • 8篇田堃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中存在的产物官能团无规分布与产品提纯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是以结构式如(II)所示全同...
李泽叶国方吴春勇田堃刘利锋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一种索烃状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索烃状聚硅氧烷研究中存在的没有切实可行的合成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索烃状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以小环状硅氧烷与水为原料,并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再经过后...
李泽吴春勇刘利锋田堃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文献传递
一种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现有合成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技术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合成效率低、适用性差、能耗高等缺点,而且很难避免生成线性聚硅氧烷,分离提纯过程复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李泽吴春勇刘利锋来国桥
文献传递
不对称含羟基双甲板形与梯形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不对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多集中在左右带有两种不同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上下两个面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上,合成方面存在着产物官能团无规分布...
李泽叶国方刘利锋田堃吴春勇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一种含有大环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超支化聚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大环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是在有机溶剂中,以小环状硅氧烷和水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化合反应并经后处理制备而成的。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
李泽刘利锋吴春勇来国桥
文献传递
一种不对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不对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多集中在上下两个面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左右带有两种不同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上,合成方面存在着产物官能团无...
李泽叶国方田堃刘利锋吴春勇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文献传递
新型梯形/梯-笼状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含氢不对称环四聚硅氧烷的聚合行为研究
聚倍半硅氧烷兼具优异热稳定性与结构多样性的优点,为制备先进有机硅材料创造了可能。自1960年Brown首次用“热平衡缩聚法”合成一种梯形结构的聚倍半硅氧烷后,近五十多年合成的一些规整结构的聚倍半硅氧烷不是因为产率低,就是...
刘利锋
关键词:缩合反应
文献传递
一种不对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不对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多集中在上下两个面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左右带有两种不同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上,合成方面存在着产物官能团无...
李泽叶国方田堃刘利锋吴春勇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一种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中存在的产物官能团无规分布与产品提纯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不对称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是以结构式如(II)所示全同...
李泽叶国方吴春勇田堃刘利锋李美江来国桥蒋剑雄邱化玉
文献传递
一种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硅氧烷合成技术领域。现有合成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技术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合成效率低、适用性差、能耗高等缺点,而且很难避免生成线性聚硅氧烷,分离提纯过程复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环状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李泽吴春勇刘利锋来国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