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全
- 作品数:44 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老年病人疾病谱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老年人疾病分布。方法收集1 918名≥60岁老年人,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疾病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肃南县老年人患病率居前五位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28.26%)、循环系统疾病(23.20%)、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5.69%)、消化系统疾病(14.91%)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60%);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75%)、急性呼吸道感染(12.20%)、高血压(10.64%)、关节病(9.59%)及心脏病(9.38%)。女性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牧民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非牧民(P<0.05)。结论肃南县老年人疾病谱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可能与当地居民特有的生活习惯及环境有关。
- 杨秀琳海向军马力扬何进全马斌何烨
- 关键词:疾病谱裕固族
- 甘肃东乡族成人跟骨骨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跟骨骨强度指数(SI),获得该地区成人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同时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该人群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448例20~83岁东乡族成人右脚跟骨骨密度,计算T值、骨强度指数及骨折风险系数,将测试结果按性别,每10岁作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1东乡族男女跟骨骨强度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男性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先降低再增加,峰值出现在40~岁年龄组,50岁后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女性跟骨SI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20~岁年龄组,随后逐渐下降,40~岁略有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下降。2东乡族男性SI明显大于女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东乡族人群60~岁身高、体重与跟骨SI呈正相关。结论 1东乡族男女跟骨SI变化规律明显不一致,50岁以后男性SI表现为缓慢下降,而女性表现为快速下降。2获得东乡族健康人群跟骨SI峰值,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价值。
- 苏露海向军马力扬何进全马斌顾巧玲叶蓁蓁杨涛何烨马卫红
- 关键词:跟骨影响因素
- 甘肃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 探讨不同汉族群体之间舌运动的类型关系,积累人类学研究的资料。整群随机抽样选择甘肃省平凉市四十里铺乡、武威市富强铺乡、兰州市的汉族人群共计546人(男266人,女280人)调查了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
- 马斌海向军何烨汪玉堂何进全马卫红席焕久
- 关键词:汉族群体出现率
- 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讨与实践——以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解剖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对医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探讨人文教育渗透到解剖学教学之中的可行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白静雅海向军汪玉堂何进全何烨
-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素质
- 民族地区综合县级医院中医科发展浅论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结合天祝藏族自治县医院中医科发展过程,论述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观点:只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发挥中医科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中医科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 张克贤何进全
-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医科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以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加强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就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院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通过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从而为更好地培养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 白静雅海向军汪玉堂何进全马斌何烨
-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
-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 叶蓁蓁何烨海向军马卫红何进全马斌顾巧玲苏露杨涛
- 关键词: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生物电阻抗法成人
- 保安族成人体成分研究
- 研究保安族成人体成分变化特点,了解保安族成人体质现状。随机选取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保安三庄"中的大墩村和梅坡村359例(男1 37例,女222例)保安族成人为研究对象。要求其父母与研究对象均为同...
- 白静雅张红东何烨海向军汪玉堂何进全马斌樊洁
- 关键词:保安族肌肉量
- 文献传递
-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血脂水平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调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长期居住该县境内的18-74岁汉族和藏族居民479人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18-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5个年龄组。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脂等指标测定,并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测定标准对血脂异常与否进行判断。结果 该地区居民血脂异常发生率为42.17%,血脂异常类型主要以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主。血脂异常发生率以45-54岁组最高。包括男女性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均为人群最高发生率。血脂异常率表现为男性随年龄增长持续降低,女性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45岁以上女性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增长速度均快于男性。汉族和藏族血脂异常发生率以及4项血脂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具有较高的血脂异常发病率,不同性别的血脂异常发病率和类型有较大差异。
- 白静雅海向军何进全汪玉堂马斌樊洁何烨
- 关键词:血脂血脂测定藏族
- 甘肃农村汉族成人Heath—Carter体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甘肃省农村汉族成人20-79岁共1000例(男500例,女500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甘肃两地农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3-4.4-2.3、3.0-4.4—2.2,均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5-4.5-1.4、5.4-4.3-1.4,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平凉地区男性内因子在50岁达到最低,后逐渐增加,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与男性相反;男性中因子在30岁达最高,后逐渐降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外因子男女相似,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武威地区男性内因子40岁后逐渐降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中因子男女相似,在40岁前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外因子相似,在40岁前下降幅度大,后较平缓。甘肃农村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甘肃农村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北方族群体型更接近。
- 海向军何烨何进全汪玉堂马斌马卫红白静雅席焕久
- 关键词:HEATH-CARTER法汉族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