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秋立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黏蛋白
  • 2篇黏蛋白1
  • 2篇免疫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血清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淫羊藿
  • 1篇淫羊藿苷
  • 1篇诱导凋亡
  • 1篇诱导凋亡作用

机构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7篇何秋立
  • 3篇周林静
  • 3篇张桂芳
  • 3篇高素君
  • 2篇马晓艳
  • 2篇鲁一
  • 2篇孟娜娜
  • 2篇慕竹青
  • 2篇齐路霞
  • 2篇项红霞
  • 2篇韩丽娟
  • 1篇李薇
  • 1篇乔彩霞
  • 1篇倪维华
  • 1篇台桂香
  • 1篇翟瑞萍
  • 1篇孙霞霞
  • 1篇苏龙
  • 1篇张旭
  • 1篇王娟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UC1蛋白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建立双抗体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黏蛋白1(MUC1)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阐明血清MUC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前期制备的MUC1蛋白和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以鼠抗人MUC1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并通过对MUC1蛋白标准品的检测,绘制出标准曲线。临床上收集48例肺癌患者、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应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各组标本血清MUC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cut-off值,得出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同时与临床应用的CA15-3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确定血清MUC1的临界值为1.98μg.L-1,检测肺癌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625 0。CA15-3试剂盒检测肺癌的敏感度为18.7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187 5。结论:建立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临床常用的CA15-3试剂盒。
何秋立张旭王娟翟瑞萍乔彩霞孙霞霞倪维华高素君台桂香
关键词:黏蛋白1酶联免疫吸附法
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化疗后接受CIK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扩增培养CIK细胞进行回输,隔天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及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数、CD4+/CD8+比例及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CD8+T细胞数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改善率为69.6%(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可增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成为其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慕竹青鲁一韩丽娟周林静孟娜娜马晓艳齐路霞项红霞何秋立张桂芳
关键词:CIK生物治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
黏蛋白1与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目前不可被治愈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在消除MM微小残留病、降低复发、提高患者总生存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黏蛋白1(MUC1)为MM相关抗原,以其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部分MUC1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并报道有临床反应。该文讨论MUC1及其作为MM免疫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
何秋立苏龙高素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疗法
B7家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检测B7家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的表达,阐明其在NHL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检测B7家族PD-L1和PD-L2 mRNA在B细胞淋巴瘤(B-NHL)、T细胞淋巴瘤(T-NHL)及NK/T细胞淋巴瘤(NKTL)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PD-L1和PD-L2 mRNA在NHL各细胞系中呈不同程度表达,T-NHL及NKTL细胞系中其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PBMCs(P<0.05),而B-NHL细胞系中PD-L1和PD-L2 mRNA表达量与正常PBMCs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在NHL中, B7家族中PD-L1及PD-L2可能参与了NKTL及T-NHL肿瘤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NKTL及T-NHL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鲁一韩丽娟慕竹青周林静孟娜娜马晓艳齐路霞项红霞何秋立张桂芳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PD-L1PD-L2PD-L1PD-L2
三阴性乳腺癌中PIK3CA基因状态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PIK3CA状态,分析PIK3CA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TNBC患者50例,检测肿瘤组织PIK3CA突变状态,分析PIK3CA突变与TNB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0例TNBC患者中,检测到PIK3CA基因突变9例,突变频率18.0%;其中H1047R突变4例,E545K突变3例,E542K突变2例。PIK3CA基因突变与年龄(χ^(2)=3.55,P=0.060)、肿瘤部位(χ^(2)=1.01,P=0.315)、肿瘤大小(χ^(2)<0.01,P>0.999)、淋巴结状态(χ^(2)=0.76,P=0.385)、临床分期(χ^(2)=0.65,P=0.420)、Ki-67值(χ^(2)<0.01,P>0.999)、P53状态(χ^(2)=0.02,P=0.894)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χ^(2)=1.65,P=0.200)均无明显相关性。预后分析显示,PIK3CA野生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突变型患者(80.5%比11.1%,χ^(2)=28.23,P<0.001)。结论 TNBC患者的PIK3CA基因突变频率较高,TNBC患者PIK3CA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IK3CA基因突变可能与TNBC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李彬张桂芳周林静杨小冬何秋立贾思思黄普超梁嘉欣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促增殖作用及机制研究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 protein,MBP)是大肠杆菌麦芽糖转运系统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麦芽糖的摄取及分解代谢。现代分子克隆中,人们普遍认为MBP无生物活性或具有较低的生物活性。有文献...
何秋立
关键词:MBPTLRS白血病细胞株
文献传递
H129.淫羊藿苷对NB4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宋飞高素君何秋立李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