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波

作品数:40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第二轮中央重点建设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艾滋病
  • 13篇影响因素
  • 10篇病毒
  • 9篇结核
  • 9篇高危
  • 6篇高危行为
  • 4篇多药
  • 4篇转介
  • 4篇梅毒
  • 4篇耐多药
  • 4篇结核病
  • 4篇艾滋病病毒
  • 4篇艾滋病相关
  • 4篇长途卡车司机
  • 3篇疫情
  • 3篇随访管理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肺结核
  • 3篇高危性

机构

  • 37篇南宁市疾病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宾阳县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何波
  • 31篇农丽萍
  • 24篇姚敏
  • 20篇李斯斯
  • 20篇汤洪洋
  • 17篇林倩
  • 13篇岑平
  • 10篇黎舒
  • 8篇徐红
  • 8篇邓小芳
  • 5篇邱媛
  • 5篇许秀东
  • 5篇陈文才
  • 4篇黄家运
  • 4篇农全兴
  • 4篇雷程远
  • 4篇黄晓芳
  • 3篇粟玉芳
  • 3篇孙恒
  • 2篇李启新

传媒

  • 10篇实用预防医学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职业与健康
  • 3篇广西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7—2019年,每年4—7月在南宁市市区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较严重的H县和BY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中≥50岁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及探讨影响其感染HIV的可能因素。结果 2017—2019年共调查≥50岁暗娼421人,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92.40%和81.47%,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V感染率为6.89%,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县域均高于市区,HIV感染率县域高于市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知晓AIDS知识、接受宣传干预、2019年调查的暗娼是≥50岁暗娼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促进因素,≥60岁年龄是≥50岁暗娼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障碍因素。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是≥50岁暗娼感染HIV的保护因素,场所位置为县域是≥50岁暗娼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HIV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该人群的特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综合干预服务,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套使用率。
何波郭丹农丽萍汤洪洋姚敏刘君辉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行为
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在广西边境地区对长途卡车司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的要求,2013年5-6月在广西浦寨边境贸易城的停车场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HCV抗体检测,分析其中商业性行为者行为特征。结果共调查400名长途卡车司机中,有15.00%(60/400)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有过商业性行为,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0.00%(48/60),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33%(56/60)。调查对象答对6条以上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7.25%(389/400),HIV感染率为0.25%(1/400),梅毒检出率为2.25%(9/400);HCV检出率为0.50%(2/400)。HIV、梅毒和HCV两两间,均未发现双重感染。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感染传播与长途卡车司机的商业性行为有关。结论需要不断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使其改变高危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减少经长途卡车司机造成的艾滋病传播与蔓延。
何波农丽萍粟玉芳阙子文张建明钟海东
关键词: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广西南宁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检测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随访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应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广西南宁市存活的HIV/AIDS病人10 478例,2015年内完成随访检测率为81.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病程阶段、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地区类别、是否参加抗病毒治疗等因素,与HIV/AIDS病人是否完成随访检测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性性接触感染(OR=1.960,95%CI:1.541~2.492)、母婴传播(OR=2.713,95%CI:1.959~3.758)、病程阶段为艾滋病(OR=1.614,95%CI:1.426~1.826)、已接受抗病毒治疗(OR=7.831,95%CI:6.953~8.819)是随访检测的保护因素(P>0.001);地区类别为本省其它地市和外省(OR=0.661,95%CI:0.588~0.744,P<0.001)是随访检测的危险因素(OR<1)。结论广西南宁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随访检测率较低。地区类别为本省其它地市和外省是随访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途径为同性性接触感染、母婴传播、病程阶段为艾滋病、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有较好的随访检测依从性。应进一步加强对随访检测率低的人群尤其是流动病例的沟通与管理。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随访管理工作的质量,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农丽萍何波李斯斯姚敏农全兴徐红邓小芳覃威翱
关键词:随访管理影响因素
南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基层防控服务模式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基层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在推广应用不同时期中,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探索提高南宁市新报告病例ART和及时ART的有效措施。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7—2019年南宁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接受ART的相关信息,分析基层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推广应用不同时期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和及时ART情况。结果病例报告当年接受ART的比例由2017年推广前的74.2%提升至2019年推广后的84.6%,呈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χ^(2)=53.167,P<0.01)。及时ART比例由2017年推广前的77.8%提升至2019年推广后的86.5%,也呈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χ^(2)=31.925,P<0.01)。病例在确证后9个月以上才开始接受ART的比例由2017年推广前的5.4%下降到2019年推广后的0.3%,呈逐期下降的趋势(χ^(2)=83.46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及时接受CD4细胞检测是推广前病例及时ART的有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和及时接受CD4细胞检测是推广期病例及时ART的有利因素,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是推广期病例及时ART的不利因素;病例来源为检测咨询和及时接受CD4细胞检测是推广后病例及时ART的有利因素。结论推广应用和实施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后,南宁市新报告病例ART和及时ART的比例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且当地各县(区)的各个机构已把该工作模式作为常规工作开展,使扩大治疗的各项措施越来越好地得到完成和实施,表明该模式具有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应进一步推广。
农丽萍郭丹何波汤洪洋岑平林倩姚敏李斯斯徐红吴敬兰农梦妮许秀东覃威翱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南宁市5县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5县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纳入南宁市5县农村地区的1 185例HIV/AIDS患者及1 013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人口学资料、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结核病患者合并HI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85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为9.8%(116/1 185),1 013例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率为3.1%(31/1 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程阶段为AIDS、近1年有咳嗽、有结核病史、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是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有商业性行为是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南宁市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TB检出率和结核病患者HIV感染率均较高,且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两类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TB/HIV双重感染的传播和蔓延。
何波农丽萍黎舒黎火佳林倩汤洪洋姚敏李斯斯岑平陈文才吴敬兰覃威翱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影响因素
不同档次场所暗娼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不同档次场所暗娼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2020年,每年的4—7月,在南宁市城区和H县、BY县,对不同档次场所暗娼开展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低档场所梅毒感染率为9.52%,高于中高档场所(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0,P<0.01)。低档场所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χ^(2)=43.7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50岁以上和感染HIV是低档场所暗娼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场所位置在市区、汉族、初中及以上文化、坚持使用安全套是低档场所暗娼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汉族、坚持使用安全套是中高档场所暗娼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不同档次场所暗娼的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应结合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活动。
何波农丽萍汤洪洋刘君辉姚敏许秀东农梦妮吴敬兰
关键词:暗娼梅毒影响因素
南宁市某县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况调查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危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感染状况。方法 2020年4—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南宁市某县某镇≥60岁的农村老年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调查的1 077名农村老年人中答对≥6道的总体知识知晓率为37.5%,农村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初中及以上文化、配偶接受过HIV检测是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在婚的农村老年人与配偶发生性关系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达88.4%;有2.8%的调查对象承认曾经发生过婚外性行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3%。HIV抗体阳性率为1.3%。结论南宁市某县农村老年人群HIV感染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低,高危性行为在农村老年中仍存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安全套推广使用仍然较困难。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岑平姚敏黎火佳林倩李斯斯吴敬兰农梦妮
关键词:老年人艾滋病知晓率高危行为
广西某县高危性行为者梅毒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B县低档场所嫖客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市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每年4-7月在广西南宁市B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出入低档场所的嫖客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5m L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其中梅毒感染状况及探讨影响低档场所嫖客人群感染梅毒的可能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共调查1 174名低档场所嫖客,梅毒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为6.39%,梅毒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5.03%(20/398),5.68%(22/387)和8.48%(33/389),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OR=2.82,95%CI:1.33~5.99)是低档场所嫖客感染传播梅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南宁市B县低档场所嫖客梅毒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60岁及以上为高危因素。梅毒感染是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应将艾滋病与性病防治结合,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干预,降低梅毒在嫖客人群中的传播与蔓延。
农丽萍何波农全兴林倩李斯斯黄晓芳李启新张世真韦献林
关键词:梅毒影响因素
空间流行病学在耐多药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2年
我国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负担最大的3个国家之一,我国耐多药结核病控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全面认识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传播规律,国内外研究者应用空间流行病学对耐多药结核病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予以综述,以期为制定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黎舒邱媛何波黄家运
关键词:耐多药空间流行病学聚集性分析分子流行病学
广西南宁市HIV/AIDS患者转介服务模式与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医疗卫生机构为HIV/AIDS患者提供转介服务的效果,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艾滋病转介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获得HIV/AIDS患者的CD4检测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单阳家庭配偶HIV抗体检测率;通过15个县、区上报的转介报表,收集转介情况,追踪转介人群到位治疗情况;通过对建立艾滋病转介服务体系前后防治艾滋病的各项考核指标和HIV/AIDS患者的有效转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估转介服务模式的效果。结果建立转介服务体系后,在当年新发现报告病例中,转介率由76.89%提高到99.48%(χ^2=462.757,P<0.001);成功转介治疗率由57.02%提高到82.42%(χ^2=244.632,P<0.001);CD4检测率由61.46%提高到98.70%(χ^2=813.233,P<0.001);当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由56.04%提高到83.35%(χ^2=290.75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年发现报告并已抗病毒治疗病例确证距治疗平均天数由(26.37±12.64)天缩短为(17.11±6.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4,P<0.001)。在累计报告当年存活未治疗的病例中,转介率由26.09%提高到59.48%(χ^2=370.243,P<0.001);成功转介治疗率由17.01%提高到52.42%(χ^2=137.647,P<0.001);CD4检测率由37.49%提高到51.73%(χ^2=67.4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当年存活可随访的病例中,CD4检测率由77.56%提高到87.21%(χ^2=331.498,P<0.001);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由77.08%提高到83.54%(χ^2=226.009,P<0.001);HIV/AIDS患者的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率由76.29%提高到90.49%(χ^2=179.66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南宁市HIV/AIDS患者转介服务模式是有效的。今后进一步加强存活未治疗病例的管理和提高医疗机构结果告知服务质量,以确保HIV/AIDS患者的有效管理和治疗,防止HIV的二代传播。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岑平林倩李斯斯徐红姚敏覃威翱邓小芳
关键词:艾滋病HIV/AIDS病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