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彩虹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病理
  • 6篇基因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临床病理特征
  • 4篇病理特征
  • 3篇预后
  • 3篇乳头状癌
  • 3篇突变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癌
  • 3篇胃肠
  • 3篇胃肠道
  • 3篇胃肠道间质瘤
  • 3篇腺肿瘤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2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20篇任彩虹
  • 13篇张声
  • 11篇陈祥娜
  • 10篇陈余朋
  • 7篇王行富
  • 4篇陈林莺
  • 3篇郑珂
  • 3篇李国平
  • 3篇王密
  • 2篇陈祥锦
  • 2篇陈玲
  • 2篇蔡珊珊
  • 2篇曾赛凡
  • 2篇张惠灏
  • 2篇吴平
  • 2篇朱有志
  • 1篇孔令君
  • 1篇崔文霞
  • 1篇林伟
  • 1篇吴坤琳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X9与NM2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探讨SOX9、NM2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选取16例前列腺癌患者与24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取其病理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RNA表达量。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NM23、SOX9 mRNA表达量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比较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NM23、SOX9 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可为前列腺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任彩虹
关键词:前列腺癌NM23基因SOX9基因
联合检测三种血清标记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4年
目的:对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值(AFP-L3%)这三种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中选取248例,对患者的GP73、AFP、AFP-L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FP检测的特异度为72.8%,敏感度为85.6%;AFP-L3%检测的特异度为87.5%,敏感度为58.0%;GP73检测的特异度为76.6%,敏感度为69.6%;对三种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联合检测,最高阴性预测值为93.7%,最高敏感性为95.7%;运用系列试验联合检测法,最高阳性预测值为84.2%,最高特异性为93.7%。结论将GP73与AFP-L3%血清标记物作为肝癌诊断指标,同时联合AFP,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任彩虹
关键词: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以及糖蛋白抗原72-4(CA72-4)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分别选取两组患者,分别为直肠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对其血清中CEA、CA19-9、CA72-4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直肠癌患者的CEA、CA19-9、CA72-4浓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随着临床分期的上升其三项指标的浓度也在随之升高,P<0.05;平行试验观察SEN达到了最高值为81.58%,序列试验后SPE值达到了最高值为94.74%;结论:在直肠癌诊断中,运用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直肠癌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任彩虹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直肠癌
高危型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不同突变表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高危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相同侵袭危险度GIST生物学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危型GIST患者32例进行CD117、CD34、DOG1、Ki67和P16免疫组化染色及石蜡切片DNA抽提,PCR扩增-直接测序,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不同基因型、表现型及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高危型GIST中梭形细胞型20例,上皮样/混合细胞型12例,随着发病部位不同组织形态略有不同。24/32例(75%)患者具有C-kit基因突变,9例为exon11区包含codon557-558位点缺失;3例为exon9突变。获得随访资料的21例患者中有17例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上皮样/混合细胞型有8例,其中6例发生肿瘤复发/死亡。发生肿瘤复发/死亡者其核分裂象数和P16蛋白过表达例数明显高于肿瘤无进展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高危型GIST是一组异质性肿瘤,联合基因型与表现型特点评估处于同一级别GIST的预后有实际意义,P16蛋白过表达可能是高危型GIST预后不佳的因素之一。
陈林莺陈余鹏任彩虹陈祥娜张声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Mena表达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Mena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na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Mena基因5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腺癌中Mena表达上调,肠型与混合型胃癌高于弥漫型,并与胃癌侵袭转移负相关,Mena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基因SNP位点rs3795443的188例对照组等位基因A、G的频率分别为91.0%和9.0%,胃癌病例组等位基因A、c的频率为82.4%和17.6%;AA、A/G和GG的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81.9%、18.1%和0,而在病例组为68.35%、28.09%和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1489,95%CI:1.4607~3.1613,P〈0.01)。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术后生存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Mena表达升高,组织学类型的维持以及侵袭转移与其表达密切相关,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SNPrs3795443位点携带等位基因G的GG和A/G基因型个体的胃癌患病风险提高,提示检测该位点基因型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王密张声任彩虹陈祥娜王行富黎三艳陈余朋曾赛凡
关键词:胃癌SNP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并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4例PTC患者的癌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V600E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PTC肿瘤组织中,86.6%(142/164)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80.5%(132/164)存在BRAFV600E蛋白表达,90.1%(130/143)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患者中检测到BRAFV600E蛋白表达;其中,78.7%(129/164)的患者同时检测到BRAFV600E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同时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大的肿瘤病灶,更容易出现多病灶,更容易包膜侵犯,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更晚的TNM分期(P=0.006、0.022)。结论PTC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并存的患者具有更大肿瘤病灶,更易甲状腺包膜侵犯,更高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更晚的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
崔文霞朱有志郑珂任彩虹张惠灏陈玲林伟郭弘堃陈祥锦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
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九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9例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大体及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结果9例患者中6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7岁。5例为WHOⅠ级肿瘤,4例为WHOⅡ级。镜下于软骨样或黏液样基质的背景中,见低-中等密度的肿瘤细胞呈结节状生长,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双核细胞,核分裂象罕见或偶见。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S-100蛋白、波形蛋白、SOX9、D2-40阳性,Brachyury、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8/18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1%~5%)。分子检测4例呈IDH1 R132C位点突变。术后4例辅助放疗,随访1~59个月,8例存活。结论颅底软骨肉瘤是罕见的软骨来源的恶性肿瘤,预后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张钰陈祥娜任彩虹江常振陈余朋林娜王密蔡珊珊李国平张声王行富
关键词:颅底软骨肉瘤分子诊断技术
NTRK重排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NTRK重排甲状腺乳头状癌(NTRK-rearrange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NRPTC)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Optiview法检测pan-TRK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an-TRK阳性者的NTRK基因重排情况,获得7例NRPTC,回顾性分析7例NRPTC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7例NRPTC中,男女比为3∶4,平均34.29岁。肿瘤最大径0.8~3.5 cm。7例NRPTC均呈多结节样生长,由滤泡、实性、伴或不伴乳头混杂生长,其中5例以滤泡为主,1例乳头为主,1例实性为主。7例中6例可见肾小球样结构,2例乳头水肿和(或)胶原变性;7例胞质均淡染,2例可见乳头核极性反转。4例可见脉管内癌栓,5例侵犯甲状腺外组织。肿瘤背景甲状腺大部分呈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改变,其余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无明显异常。7例NTRK重排阳性者pan-TRK免疫组化均为2+或3+,且BRAF V600E均未突变。荧光定量PCR示:6例为NTRK3重排,1例为NTRK1重排。7例NRPTC随访7~33个月,有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结论NRPTC临床表现具有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率高,部分病例可发生远处转移。镜下大多呈浸润性、多结节状生长,以滤泡结构为主,胞质常淡染。常伴甲状腺内外淋巴管、血管播散。pan-TRK免疫组化结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可以作为NRPTC的初筛方法。
张丽任彩虹陈余朋张声郑珂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肿瘤病理常见分子标记Sanger测序通用引物的探讨
任彩虹陈祥娜王行富张声
表面脱钙法在骨髓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病理工作中常遇到骨或含骨的组织、伴大片钙化的组织,这些组织无法常规直接制片,传统方法是将这些组织固定后进行脱钙,使钙盐溶解组织变软后再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片。然而,常规脱钙处理往往导致组织染色效果欠佳、组织抗原丢失及DNA等核酸分子严重片段化等[1],有时严重影响组织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检测等。近年表面脱钙法逐步应用于病理工作中,即样本按常规组织处理至石蜡包埋,将制备好的蜡块初修至组织面暴露,再置于脱钙液中短时间脱钙后再制片,该方法具体的脱钙效果以及对组织制片、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测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现从常规制片、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检测等方面探讨表面脱钙对组织的影响。
陈余朋王行富张真真胡力文黄茜任彩虹宋芳玲张声
关键词:骨髓脱钙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