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太增

作品数:53 被引量:39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收入差距
  • 7篇城乡
  • 6篇城乡收入
  • 5篇农村
  • 5篇城乡收入差距
  • 4篇实证
  • 4篇市场经济
  • 4篇农村劳动力
  • 4篇进城
  • 4篇进城农村劳动...
  • 4篇劳动力
  • 4篇产业结构
  • 3篇政府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民工
  • 3篇份额
  • 2篇邓小平
  • 2篇政府行为
  • 2篇政府主导

机构

  • 48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作者

  • 53篇任太增
  • 4篇刘新争
  • 2篇李佳莹
  • 2篇李刘艳
  • 2篇李敏
  • 1篇谭征
  • 1篇靳晓婷
  • 1篇王现林
  • 1篇喻璐
  • 1篇杨玉珍
  • 1篇殷燕
  • 1篇刘玉珂
  • 1篇孙慧文
  • 1篇吴磊
  • 1篇韩云昊

传媒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当代经济研究
  • 3篇中州学刊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经济论坛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经济学家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改革
  • 1篇中国市场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价格月刊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府主导、企业偏向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一个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三方博弈的结果。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谈判机制是在政府主导和企业偏向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住户部门所占份额偏低,政府偏向、企业偏向严重是这种国民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的必然结果。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过分追求以及经济增长目标与提高住户部门份额之间的矛盾,导致我国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总是被动的。在全社会建立起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谈判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平等的工资谈判机制,是我国国民收入格局进入良性循环的前提。
任太增
关键词:政府主导讨价还价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架构、功能及运行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架构上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核心层、产业创新支撑层、决策管理层、创新环境配套层等四个层次,承担资源集成功能、共性技术共享功能、知识产权服务功能、融资与推广服务功能、人才培训及服务功能。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具有主体多元、动态开放、系统耗散等基本特性,形成动力上划分为企业推动型、智力驱动型和政府支撑型三种类型,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意衍生模式和技能扩散模式的交互耦合运行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运行保障上要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协同、优势企业培育上发挥决策管理层的引导力,发挥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的保障作用。
任太增
关键词:架构
劳动份额、制度羁绊与劳动者讨价还价能力被引量:17
2010年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份额处于较低水平。劳动份额偏低是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的表现,而此种能力取决于一系列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人的选择权和第三方力量,工资的历史传统和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我国的制度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方偏向同时,由资方偏向的制度环境造成的劳动份额过低的格局只有通过改变制度环境来实现。
任太增
关键词:劳动份额讨价还价制度环境
城市偏向制度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任太增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内生性外生性
文献传递
邓小平混合经济思想初探
2001年
邓小平的混合经济思想萌芽于改革之初 ,明确于 80年代中后期 ,90年代初最终确立。邓小平的混合经济思想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紧密相连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邓小平混合经济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始终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
任太增
关键词: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市场经济
需求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趋势被引量:16
2002年
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产业结构取决于资源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业结构取决于需求结构 ,而需求结构取决于收入水平。区域间相近的收入水平导致各区域内的需求结构具有相似性 ,这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提供了可能 ,政府的非市场化行为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政府的非市场化行为限制了区域外的需求和供给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迫使区域内需求结构被动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也只能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偷生。
任太增
关键词: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区域经济政府行为比较优势自然经济
悲观性预期与中国消费需求不足被引量:3
2004年
中国消费需求之谜 ,是指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且无法用已有的消费理论解释的现象。我国居民在转型期形成的悲观性预期是导致我国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 ,必须改变居民的悲观性预期 。
任太增
等级制度、经济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被引量:7
2006年
在我国的各种收入差距中,城乡收入差距是最为突出、涉及面最广的,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我国在收入分配上面临的主要矛盾。虽然工业化初期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从根本上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系列社会制度安排的结果,尤其受制于社会等级制度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等级制度使广大农民陷入结构性的机会不公平状态,向工业、向城市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分布。平抑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是实行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任太增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被引量:93
2001年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许多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梯级产业转移的构想。但我国目前区域优势产业的现状表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有人们想象中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根据资源禀赋判定的地区优势与市场竞争形成的地区优势之间出现了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决定地区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外,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别对地区比较优势有决定性影响;同时,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要素的丰缺程度对国内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影响度大为下降。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要取得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关键不是如何发挥其要素丰裕之所长,而是尽快弥补其制度环境之所短。
任太增
关键词: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素禀赋制度环境区域优势产业
公平、效率与社会福利被引量:17
2000年
人们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争论源于对公平的不同理解,与效率相对的公平只能是结果上的公平。当把公平和效率看作目的时,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当把公平和效率当作增进社会福利的手段时,公平和效率之间就具有了替代关系。静态地分析,社会福利是公平和效率的增函数,动态地分析,最大的公平和最高的效率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公平(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加与效率(公平)的降低引起的社会福利的损失相等。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公平与效率的替代关系并不完全存在,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微观领域效率优先,宏观领域公平优先应成为目前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原则。
任太增
关键词:公平社会福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