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胃空肠造瘘术结合肠内营养治疗放射性肠炎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3个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50 Gy),2个月后出现腹痛、腹泻,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每天肛门可少量排气,身体与放疗前相比明显消瘦,体质量下降25 kg,下肢出现浮肿。入院后肠镜检查:直肠上段至乙状结肠下段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质脆触及易出血,毛细血管扩张,有多处小溃疡;X线钡剂检查:直肠上段至乙状结肠下段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壁不规则,可见溃疡;病理检查:可见杯状细胞肥大,腺体增生、变形,见急性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内膜下可见泡沫巨噬细胞。确诊为放射性肠炎。
- 张广峰任卫星姚永华
-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肠内营养治疗空肠造瘘术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乙状结肠
- 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胀、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最终发展为肠梗阻及肠内、外瘘,因此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引起关注。
- 任卫星李崇敏刘国辉
-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肠道损害脓血便
- 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65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索痔病手术新方法。趋向微创,无痛。减轻混合痔术后排便引起的剧痛,术后肛缘水肿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寻找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手术术式。方法:采用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65例,并进行随访观察0.5~4年。结果:所属时间缩短,创面明显缩小。充分保留肛管皮肤。除5例混合痔患者因长时间应用抗凝扩血管药物,有术后出血,均无副损伤发生。结论: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更充分地保留了肛管皮肤,缩小了手术创口,使病人术后更快地恢复活动和正常生活,减少了病人数后排便疼痛的痛苦,更好地预防术后瘢痕引起的肛门狭窄。
- 任卫星朱彦君李崇敏
-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 手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56例体会
- 2001年
- 任卫星李崇敏段国新
- 关键词: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
-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5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患者共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9~69岁。损伤部位:右胆管裂伤2例,肝总管裂伤1例,胆总管横断伤1例,胆总管裂伤1例。胆道损伤发现的时间:1例胆总管损伤术后发现,余4例术中发现。
- 任卫星刘国宏杨冬秀
- 关键词:胆管损伤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损伤肝总管右肝管
- 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教训
- 2005年
- 任卫星李崇敏
- 关键词:异位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异位阑尾炎诊治典型病例报道急性炎症
- 壳聚糖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可行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壳聚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发生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5只大白兔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A组创面不做药物处理即关腹,B组、C组创面分别置入透明质酸钠及壳聚糖各15 ml(均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关腹。观察12 d腹腔粘连情况。结果:A、B、C组腹膜粘连发生率逐渐降低,且粘连级别亦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预防术后腹膜粘连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 李崇敏任卫星刘国辉
- 关键词:壳聚糖腹膜粘连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在重症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较早应用于创伤患者,随着DCS理论在创伤患者的应用,重症创伤患者的治愈率逐渐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现将本院2011年1月救治的2例重症腹部创伤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 张广峰任卫星刘国辉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创伤患者重症SURGERY病例资料腹部创伤
- 腹茧症3例诊断分析
- 2011年
- 腹茧症亦称为小肠茧状包裹症、特发性硬化性腹膜炎、慢性纤维性包裹性腹膜炎、小肠禁锢症等。其特征为腹腔内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致密的灰白色膜样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似蚕茧。由于临床极少见,又缺乏特异性,故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于2008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腹茧症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 张广峰任卫星姚永华刘莉
- 关键词:腹茧症纤维结缔组织小肠禁锢症
- 桥本甲状腺肿误诊5例报告
- 2009年
- 张广峰任卫星李崇敏
- 关键词:甲状腺肿门诊误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体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