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冬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疗效
  • 2篇活质量
  • 1篇低蛋白
  • 1篇低蛋白血症
  • 1篇定位装置
  • 1篇动静脉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愈合
  • 1篇预防下肢深静...
  • 1篇置换术
  • 1篇质量量表
  • 1篇入路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生活质量量表
  • 1篇手术

机构

  • 7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篇任冬
  • 3篇李伟
  • 2篇严丹
  • 2篇柏光泽
  • 2篇杨正刚
  • 1篇范江
  • 1篇李雷
  • 1篇何成奇
  • 1篇王浩然
  • 1篇李雪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屈肌腱鞘麻醉148例报告
2012年
目的:探讨屈肌腱鞘麻醉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屈肌腱鞘麻醉治疗148例164指手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97.97%)例患者接受该麻醉。3例(2.03%)在原注射点加药后完成手术,5例(3.38%)患者术后注射点有肿胀疼痛感。结论:屈肌腱鞘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任冬
关键词:手外科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被引量:59
2020年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极高的功能致残率,传统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而忽视院外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的强化家庭康复训练已被证实为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时间的家庭训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规律随访,利用网络工具及时调整康复计划。2组患者均规律随访12个月,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SF-36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后功能逐渐恢复,试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结果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康复计划及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可心范江李雪杨珊任冬何成奇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家庭康复生活质量量表
动静脉足泵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年
探究动静脉足泵对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0例住院期间采用Caprini评分表、出血风险评分后确认为深静脉血栓中危的患者为对象,25例患者是参照组,常规护理,男、女各13例、12例;(54.37±6.12)岁。25例患者是研究组,使用动静脉足泵,男、女各14例、11例;年龄 (54.17±6.75)岁。本研究在2020年1月开始,在2020年12月结束。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治疗后患肢周径差,研究组更低,P<0.05。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对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中危患者采用动静脉足泵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任冬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活质量
一种克氏针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克氏针定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向套筒、设置在导向套筒内的多组定位孔、设置在导向套筒底端的固定脚架以及设置在导向套筒顶端的错位手柄,定位孔贯穿导向套筒且定位孔相交于导向套筒底端,并且定位孔以导...
任冬
文献传递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4~24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任冬李伟杨正刚刘忠鑫黄楠
关键词:MIPPO技术
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的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关节面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老年患者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我院采用术中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治疗严重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12例患者,其中10例获得随访,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不愈合,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断裂情况,均出现轻度肱骨小头和滑车缺血坏死骨质部分吸收,不同程度肘外翻畸形,空心钉突出骨性关节面情况,末次随访MEPI肘关节评分75~95分,功能恢复优70%,良30%。结论对于严重老年患者肱骨髁冠状面Dubberley3型骨折,经关节面加用无头加压全螺纹空心钉可以让固定方式变得容易,且固定稳定性好,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的中期疗效良好。
任冬李伟李雷严丹柏光泽
关键词:中期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低蛋白血症一直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难点,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新型营养管理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初次单侧THA的237例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定义为低蛋白血症,共计83例(低蛋白血症组),其余154例患者作为正常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围手术期失血量(OR=1.002,P<0.001)及手术当天输液量(OR=1.001,P=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是术后低蛋白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818,P<0.001)。低蛋白血症组患者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患者[25.3%(21/83)vs 5.8%(9/15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8,P<0.001)。结论: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手术当天补液量增多会增加初次单侧THA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术前白蛋白水平更高的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水平更低。
柏光泽李伟任冬杨正刚严丹王浩然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低蛋白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