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雅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罗湖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异位症
  • 3篇手术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异位症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插管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预见性护理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全麻
  • 2篇全麻插管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动

机构

  • 7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8篇于雅
  • 3篇王春平
  • 2篇赖小娟
  • 2篇邓晓云
  • 2篇吴秀娜
  • 2篇周健
  • 2篇张海燕
  • 2篇袁清连
  • 2篇何春娥
  • 1篇许学岚
  • 1篇石丽萍
  • 1篇石瑾秋
  • 1篇康春阳
  • 1篇温美珍
  • 1篇刘建平
  • 1篇昌淑娇
  • 1篇江华萍
  • 1篇昌淑姣

传媒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 将69例足月头位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利用PHENⅨ型号盆底电刺激治疗仪行产后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行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两组均于1个疗程后进行盆底肌的肌力分级评定(专科手法检查及张力治疗头筛查),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产后盆底康复后肌力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盆底肌的肌力改善有效及显效例数为18例和15例,对照组盆底肌的肌力改善有效及显效例数分别为14例和8例;治疗组阴道紧缩度改善例数为32例,对照组阴道紧缩度改善例数为20例;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及阴道紧缩度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9,2.16;P <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行产后康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产妇的依从性好,产后盆底肌力提高,阴道的紧缩度增强.
邓晓云于雅吴秀娜张海燕
关键词:康复护理产后期盆底肌
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广东籍汉族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9例(内异症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9例(对照组)的MIF基因-173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①内异症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3.06%、34.69%、12.25%;对照组MIF基因-173位点GG、GC、CC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23%、32.65%、6.12%,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IF基因-173位点G、C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41%、29.5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7.55%、22.45%,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基因-173位点G/C多态性可能与广东汉族妇女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王春平石丽萍于雅石瑾秋康春阳许学岚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疾病遗传易感性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妇科全麻插管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护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在妇科全麻插管腹部手术后病人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来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26例妇科全麻插管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选择66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和6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分析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1.52%;对照组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6.67%。χ2检验,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妇科全麻插管腹部手术后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于雅胡海涛赖小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全麻插管腹部手术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
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及护理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产妇促使排尿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科室分娩产妇并产后尿潴留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产妇均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促使排尿,每日2次,每次约20 min,而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腹部热敷,腹部按摩,开塞露肛注等传统方法诱导产妇排尿。观察比较两组尿潴留改善情况。通过比较产妇排尿情况了解诱导排尿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3,p<0.05),试验组尿潴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显著,操作安全、简便,且无创、无痛、无任何副作用。
邓晓云于雅张海燕吴秀娜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后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手术,对其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健康、平稳,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的周密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于雅王春平赖小娟周健昌淑姣何春娥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护理围手术期
全麻气管插管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对全麻插管腹部手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进行全麻插管的妇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P<0.05).结论 对全麻插管的腹部手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于雅袁清连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全麻插管腹部手术肺部感染
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对麻醉拔管后咽喉水肿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全麻拔管后咽喉水肿的效果。方法:将全麻拔管后咽喉水肿患者10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9)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n=42)生理盐水氧气雾化,比较两组咽喉水肿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咽喉水肿所致症状体征消失21例,有效率71.43%,术后5d,咽喉水肿所致症状体征消失35例,有效率93.88%;对照组术后3d咽喉水肿所致症状体征消失12例,有效率54.76%,术后5d,咽喉水肿所致症状体征消失26例,有效率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水肿疗效确切,方便、安全。
于雅温美珍何春娥江华萍周健昌淑娇
关键词:气管插管拔管后氧气雾化吸入咽喉水肿
MI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254 T/C(rs2096525)及-173G/C(rs7556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病理学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MIF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分析两组MIF基因型的分布及MI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MIF基因+254 T/C多态性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4%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66%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T基因型为参照,病例组携带CC基因型是对照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危险的4.89倍,95%可信区间为1.01-23.83;且携带C突变基因的个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OR及其95%可信区间为1.86(1.15-3.02)。病例组和对照组间MIF-173G/C各G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基因+254 T/C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易感性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发生的遗传易感标记。
于雅袁清连王春平刘建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