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颖
- 作品数:95 被引量:88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蒸发散主导影响因子被引量:18
- 2008年
- 利用2005年全年盘锦芦苇湿地梯度观测和涡动相关系统的监测数据,对芦苇群落的蒸发散变化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月份芦苇群落蒸发散日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曲线;芦苇群落蒸发散主要受当地气象因素、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芦苇湿地蒸发散与净辐射、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响应。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生长季主要因素有:净辐射、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和地表温度;影响非生长季主要有:净辐射、地表温度和风速。同时,植被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对蒸发散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叶面积指数与气孔导度是芦苇群落蒸发散的主导影响因子。
- 于文颖周广胜迟道才周莉何奇瑾
- 关键词:芦苇群落蒸发散湿地潜热通量
- 农作物气象保障服务平台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 2019年
- 阐述了农业遥感等数据平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有关农业遥感大数据服务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作物类型精准识别、作物产量估产机理研究以及遥感大数据研究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气象保障大数据的尺度转换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中遇到的问题。该平台的建立需要全面整合专家智慧、遥感技术、大数据、服务方式等研究理论和技术,将深刻改变农业遥感应用模式,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推动农业、气象等综合信息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 武晋雯冯锐纪瑞鹏于文颖张玉书孙龙彧郭亮赵一俊
- 关键词:服务平台
- 辽宁省人口承载力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基于1997—2006年辽宁省10 km×10 km分辨率气象资料,通过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计算了农田、草地和湿地的生产力及其动态。结果表明:近10 a来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呈略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1997—2006年辽宁省植被年平均总净第一性生产力(农田、草地和湿地)为3.63×107t.yr-1,其中农田、草地和湿地分别为2.18×107t.yr-1、0.99×107t.yr-1和0.46×107t.yr-1。应用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在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1997—2006年辽宁省的年平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 226.9万人、2 035.3万人和2 015.1万人。
- 赵先丽周广胜隋兴华于文颖李丽光
- 关键词:农田草地湿地人口承载力
- 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 2019年
- 以晚熟水稻品种盐丰47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粳稻秧苗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加快,主要体现在播种至出苗期和出苗至1.5叶龄期。粳稻秧苗生长速率与积温、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对粳稻秧苗的最终株高影响不大。1.5叶龄至2.5叶龄期,粳稻秧苗主要发展根系,2.5叶龄至3.5叶龄期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且播期晚的秧苗根系生长健壮。粳稻秧苗株高、干物质、根冠比与日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间、日平均相对湿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确定晚熟粳稻适宜播种期在4月18日前后。
- 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于文颖
- 关键词:单季粳稻分期播种微环境秧苗素质
-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Ⅲ、Ⅳ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Ⅱ播期少用积温4000C左右;I和Ⅳ播期最大分蘖数较Ⅱ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Ⅲ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Ⅲ和Ⅳ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Ⅱ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Ⅲ、Ⅳ播期最大分蘖数较Ⅱ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Ⅳ播期株高较Ⅱ播期偏低,Ⅲ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Ⅲ、Ⅳ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Ⅲ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Ⅱ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0C和200℃左右,Ⅳ播期少用100℃左右;I、Ⅲ、Ⅳ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Ⅱ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C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Ⅳ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Ⅲ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Ⅳ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千质量最高,Ⅱ播期最低。(5)‘辽星1’在I、Ⅲ、Ⅳ播期的产量较Ⅱ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Ⅱ播期增加5.66%,Ⅲ和Ⅳ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3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 于文颖纪瑞鹏冯锐武晋雯张玉书王鹏王婷
- 关键词:水稻温度播期
- 温度对东北平原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水稻(Oryza sativa)田是农业环境中甲烷(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东北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开展典型水稻田CH4排放监测、分析CH4排放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对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来降低水稻田温室气体CH4排放具有的一定参考意义。该研究将两地2017-2018年水稻田CH4的高频通量、温度、水稻生育期数据相结合,研究CH4的排放过程、不同时间尺度的排放特性及其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7年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CH4的年排放量分别是26.77 g·m^−2和16.17 g·m^−2。两地2018年CH4的排放量均比2017年明显增加,年际变化差异显著。三江平原6月和7月排放量最大,分蘖期是CH4排放高峰,最大排放速率为0.127μmol·m^−2·s^−1,非生长季基本无CH4排放。辽河平原拔节抽穗期和成熟期是CH4排放高峰,7月CH4月排放量最高,拔节—抽穗期的排放速率增加至0.102μmol·m^−2·s^−1,然后逐渐减少,生长季末出现第三个峰值,在非生长季存在CH4排放弱日变化。2018年与2017年的气温持平,但5—9月土壤温度比2017年略有升高。三江平原生长季夜间CH4排放与土壤温度符合指数相关关系,孕穗到排水前CH4排放对温度变化最敏感(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1.336),辽河平原只有泡田到返青期CH4排放与土壤温度符合指数相关关系(温度敏感性系数Q10=2.846)。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典型水稻田的灌溉制度、淹水条件、种植方式基本相同,而辽河平原水稻田CH4排放比三江平原水稻田低。土壤温度变化对三江平原水稻田CH4排放速率的影响比辽河平原强。
- 贾庆宇李晓岚于文颖周莉温日红谢艳兵赵一俊孙胜阳
- 关键词:辽河平原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
-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与早期识别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9年
- 作物干旱是干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的粮食产量。为了积极应对干旱灾害影响,实施对作物干旱的早期精准预警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已开展的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干旱临近—发生阶段作物根系、气孔、叶水势等对早期干旱响应的敏感信号和指标;干旱发生—发展阶段中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同化代谢与干物质累积等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干旱发展—结束过程中的复水效应与干旱影响损失定量模拟评估技术等;梳理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综合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监测和预警指标种类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以及作物干旱地面监测与识别技术等相关成果。探讨了未来通过开展作物对干旱应激响应的生理生态过程机制研究,进而准确捕捉到作物响应干旱胁迫的早期信号,为实现作物干旱的早期识别、提前预警和应对作物干旱灾害的不良影响提供依据。
- 纪瑞鹏于文颖冯锐武晋雯张玉书王茜
- 关键词:干旱胁迫预警
- FY3/MERSI和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异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为进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EOS/MODIS数据与FY3/MERSI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性分析,分别选取2008年8月16日、2009年8月30日EOS/MODIS和FY3/MERSI遥感数据,分林地、灌丛、旱田、水田、城市、沙地6种不同地类进行了植被指数计算,并从数据相关性、直方图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MODIS/NDVI和MERSI/NDVI有着共同的直方图走势,动态范围基本一致,各类地物的反演结果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一致性,其中林地R2最高,达到了0.8624。
- 冯锐纪瑞鹏武晋雯张玉书王宏博陈鹏狮于文颖张淑杰
- 关键词:EOS/MODIS植被指数
- 1980—2010年辽西地区春玉米发育期变化及其对产量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利用1980—2010年辽西地区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发育期和玉米产量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辽西地区春玉米发育期的变化特征,并研究了春玉米发育期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0年辽西地区6个观测站春玉米抽雄—开花期和开花—乳熟期日数变化趋势一致,其余发育期日数变化趋势不同;建昌站和绥中站春玉米各发育期日数变化显著,除阜新站外,其余5个站春玉米全生育期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彰武站全生育期日数增速为5.00 d/10 d,建昌站全生育期日数增速为7.03 d/10 d,绥中站全生育期日数增速为6.57 d/10 d,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辽西地区各站春玉米发育期日数距平变化较大,不同阶段发育期日数距平的变化趋势不同,1980—2010年春玉米各发育期日数均呈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的变化。
- 赵先丽李丽光王宏博赵梓淇蔡福于文颖张晓月丁抗抗李晶
- 关键词:春玉米发育期气候倾向率
- 辽宁省旱田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构建被引量:4
- 2010年
- 随着EOS卫星的升空,人们最关注的是NOAA的NDVI产品能否延续以及能否用高分辨率的产品替代,因此笔者利用2005—2008年并行观测4年间5月下旬—9月下旬的MODIS-NDVI和AVHRR-NDVI资料,通过对NDVI时序的预处理,采取分区评价的方法研究二者之间的拟合关系。根据AVHRR-NDVI资料,重构1999—2009年MODIS-NDVI的长时间序列。结果表明:MODIS-NDVI与AVHRR-NDVI之间有着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675~0.906(n=52),其中辽西最高,辽北、辽中地区次之,辽南稍低。通过检验,该拟合方程准确率除辽中地区平均准确率75%外,其他地区拟合方程的准确率都超过80%,拟合效果理想。通过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明显地反映出植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寻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武晋雯冯锐纪瑞鹏张淑杰于文颖孙龙彧张玉书
- 关键词:ND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