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俊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脐带Wharton’s jelly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培养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过程中,细胞形态常易变得宽大不规则,传代不易贴壁,死亡率高,找到一个维持细胞稳定的方法是有必要的。目的:拟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和扩增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培养,实验组用DMEM/F12培养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观察组织块游出细胞的时间和细胞形态,每隔3d或4d更换培养液,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用0.25%胰酶消化后,按1:2或1:3的比例传代。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中从8~10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实验组中从6~8d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四周游出贴壁,1周后可见多数呈长梭形或扁平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围绕组织块成旋涡状,前3代细胞形态及传代间隔时间两组基本相同;3代以后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易于贴壁,传代死亡率低,生长曲线提示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周期显示第3,6代7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且第3,6代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CD44,弱表达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结果提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出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时间提前和有助于促使细胞贴壁,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形态稳定性,提高增殖能力,并且不改变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表达。
- 巴云涛关方霞胡祥杨波杜英张天祥田毅乔晓俊王成春谷晨熙雷宁静王晓薇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JELLY干细胞
- 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颅脑损伤被引量:5
- 2011年
- 背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方法:以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SD大鼠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脑损伤48h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于脑损伤48h时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NSS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内的迁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在受损伤脑组织周围可发现经Brdu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下降速度较快;巢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受损大鼠脑组织后,以上调巢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功能。
- 张天祥杨波关方霞胡祥杜英乔晓俊田毅巴云涛段小兵邓晓辉谷晨熙郑文迪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性脑损伤尾静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
- 糖尿病创面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cells,ECMs)是皮肤发生、修复、重塑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糖尿病创面中ECMs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9(keratin19,K19)及β1整合素(β1-integrin)的表达,探讨ECMs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角蛋白19及β1整合素在各年龄组糖尿病患者创面及正常人全厚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创面各组角蛋白19及β1整合素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1.73±15.31、22.32±5.42,均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创面皮肤组织中ECMs数量少、增殖分化能力差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永涛王喜梅乔晓俊袁德品唐银科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糖尿病创面角蛋白19Β1整合素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相关因子及行为学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研究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丹参等诱导剂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因此有可能成为治疗脊髓损伤新的种子细胞。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后,对急性闭合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脊髓组织中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将细胞收集并制成浓度为1×109L-1细胞悬液。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1周,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1mL干细胞悬液,盐水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巢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后3d及1周,在损伤区及临近的脊髓节段可见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受损伤脊髓节段1cm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提示急性闭合性脊髓损伤大鼠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行为学得到改善,受损脊髓节段局部神经元细胞分化明显增多,修复速度加快。
- 乔晓俊杨波关方霞胡祥杜英张天祥田毅巴云涛段小兵邓晓辉谷晨熙雷宁静王晓薇
- 关键词:BBB评分巢蛋白脊髓损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 颅内肿瘤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2011年
- 目的评估颅内肿瘤病人呼吸暂停低通气的类型以及肿瘤切除术在改善呼吸紊乱方面起的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肿瘤病人(22例幕上,8例幕下)术前、术后进行睡眠呼吸检测。结果术前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23.3,18例病人存在阻塞性呼吸暂停,3例病人存在阻塞性和中枢性呼吸暂停。术后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为9.6(P<0.05)。结论脑肿瘤病人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些合并疾病会增加颅内压,从而加重临床症状。肿瘤切除能明显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现象。
- 邓晓辉杨波欧阳松云张智峰段小兵乔晓俊张天祥
- 关键词:颅内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 背景及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因其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成为医学研究难点,但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治疗SCI已成为研究热点。骨髓间充...
- 乔晓俊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BBB评分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多导睡眠仪监测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暂停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呼吸紊乱的类型、程度及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方法对2例脑外伤、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在入院当天、1周后及2周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然后将睡眠呼吸监测相关指标与患者的意识状态和GCS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呼吸暂停,包括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4例昏迷患者的呼吸暂停程度与其GCS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存着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但在不同的患者,中枢性呼吸暂停和阻塞性呼吸暂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脑外伤和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
- 邓晓辉欧阳松云张智峰宋来君段小兵张天祥乔晓俊杨波
- 关键词:脑外伤脑出血昏迷低通气低氧血症睡眠呼吸监测
- 海洋单细胞海藻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海藻具有广阔的药理活性前景,加强其研究对有目的进行应用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观察海洋单细胞海藻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细胞传代获得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洋单细胞海藻作用前后细胞CD133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海洋单细胞海藻,阴性对照加不含药的PBS,将稀释成4,6,8,10g/L的海洋单细胞海藻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并作用24,48,72h,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生长周期,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胶质瘤干细胞不易聚团成球,出现贴壁分化,并逐渐明显;加药后胶质瘤干细胞CD133表达量明显减少;出现的贴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停滞在S、G2/M期细胞数增加,而G0/G1期细胞数减少;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海洋单细胞海藻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且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 段小兵关方霞邓晓辉杨波张天祥田毅乔晓俊李远梁硕朱万万
- 关键词:脑胶质瘤干细胞CD133巢蛋白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