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经肝胆道置管扩张胆总管末端清除胆管结石40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置管,应用球囊扩张肝胰壶腹并推出胆道结石进入小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40例胆管结石患者,21例肝(胆)总管结石患者加入A组,19例左(右)肝管结石患者加入B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数值、手术操作时间、胆道结石大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中结石彻底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A组血清直接胆红素(53.4±11.6)μmol/L高于B组(11.2±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P<0.001);A组的手术时间(61.2±15.3)min较B组(91.3±21.4)min明显缩短;胆道结石彻底清除成功率A组18例(85.7%)和B组10例(52.6%),χ2=5.62,P<0.025;彻底清除结石患者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及胆道狭窄率均分别是0和30%(P=0.036);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肝球囊扩张肝胰壶腹清除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它对于胆(肝)总管结石疗效优与肝管结石。
- 孙运福耿建利毕永辉李文晓李胜勇乔建文白亮李光金
- 关键词:胆结石气囊扩张术
- 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某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302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发病率为13.91%,无多部位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以深部手术切口为主(10例,占23.81%),其次为下呼吸道(9例,占21.43%)和消化系统(7例,占16.67%)。4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送标本培养38例(占90.48%),共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86.11%,革兰阳性菌5株,占13.8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OR=1.48)、超重(或肥胖)(OR=1.40)、术前放射治疗(OR=2.98)是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手术时间长、超重(或肥胖)、术前放射治疗是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 李秀军乔建文毕永辉耿建利李文晓白亮
- 关键词:肝胆肿瘤医院感染
- ^(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直肠癌复发12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更可高达9%。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复发的重要方式,但复发肿瘤多侵犯骨盆或其他盆腔脏器。手术切除机会较少。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应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直肠癌复发12例.总结报道如下。
- 李胜勇黄慧选乔建文
- 关键词:组织间永久植入癌复发术后复发率局部复发率
- 套入式端侧吻合加Prolene线连续缝合在胰肠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v,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目前常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其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优于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采用胰肠端侧吻合加外层Prolene线连续缝合的PD31例,总结报道如下。
- 乔建文李胜勇耿建利于仲剑高若辉汤天平孙治环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术胰瘘
- 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患者60例。术中应用射频止血技术(raido-frequencyhemostasis,RFH)30例为射频组,传统钳夹法(clampcrushingmethod,CCM)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指标,病变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引流量,术后第1、7天ALT及T—BIL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FH组术中出血(219±62)ml明显少于CCM组(416±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1,P〈0.05),RFH组未发生大出血,CCM组5例术中损伤肝静脉,3例出现大出血。术后3d引流量RFH组明显少于CCM组,术后第1、7天ATJ,r及T-BIL比较,RFH组明显小于CCM组(分别t=5.987,16.803,22.264,8.386,8.255,均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RFH组明显快于CCM组。结论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具备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 耿建利李胜勇周忠晓孙运福于仲剑高若辉乔建文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止血技术射频
-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被引量:4
- 2002年
- [背景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病例报告 ]1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 2 1例在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 ,其中 8例死亡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高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应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一旦发生 。
- 朴松山张宪乔建文李林虎姜惟龙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肾功能衰竭胆汁郁积并发症
- 经皮经肝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选取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经皮经肝球囊扩张取石组(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alloon dilation,PTBD)30例、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组(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30例。PTBD组经皮经肝穿刺置入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行球囊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两组术后均常规引流3d。结果PTBD组及EST组分别有28例(93%)及29例(97%)成功取净结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及17%。数据采用《检验。60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EST组胆管结石复发率及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高于PTBD组(Х^2=6.41,P〈0.05)。结论PT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且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PT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
- 李胜勇耿建利李玉亮于仲剑李秀军孙运福乔建文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 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分析
- 2002年
- 乔建文王晓琳
- 关键词:并发症ARF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
- 端侧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缝合胰肠吻合与端侧胰管置入胰肠吻合比较
- 2009年
-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肠吻合口瘘者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20%。避免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回顾性分析57例PD患者的资料,探讨端侧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缝合和端侧胰管置入2种胰肠吻合方式与吻合口瘘之间的关系。
- 乔建文孙学军耿建利李胜勇李文晓于仲剑高若辉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术
- 无胆肠瘘的胆石性肠梗阻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2年
- 乔建文王晓琳
-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剖腹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