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浩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黄胸鼠
  • 4篇灭鼠
  • 4篇灭鼠剂
  • 4篇抗凝血灭鼠剂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ELISA
  • 2篇病媒
  • 2篇病媒生物
  • 1篇登革热
  • 1篇电热蚊香片
  • 1篇东方田鼠
  • 1篇洞庭湖
  • 1篇洞庭湖区
  • 1篇毒饵
  • 1篇毒杀
  • 1篇毒性
  • 1篇性疾病

机构

  • 17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沈阳军区疾病...
  • 1篇株洲市疾病预...
  • 1篇永州市疾病预...
  • 1篇祁阳县疾病预...

作者

  • 17篇龙浩宇
  • 5篇黄谊
  • 5篇王军建
  • 5篇段丽琼
  • 4篇黄志雄
  • 4篇姚松银
  • 3篇吕炜
  • 3篇陈立奇
  • 3篇高立冬
  • 2篇龙智钢
  • 2篇庄世锋
  • 2篇郑军
  • 2篇杨浩
  • 2篇段绩辉
  • 2篇李正祥
  • 1篇刘国平
  • 1篇李源浩
  • 1篇蔡亮
  • 1篇戴携
  • 1篇文岚

传媒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疾控机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能力及现况调查
2024年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各级疾控机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能力及工作现状,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全省疾控机构病媒科室设置、人员情况、工作经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能力与开展情况、实验室设施设备、宣传及科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全省各级疾控机构137家,设相对独立病媒监测部门的有20家,占14.60%,75家疾控机构无专人负责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占54.74%,配备经费机构数占调查机构数的23.36%。全省从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人员共342人,市级、县(区)级平均配置病媒专业人员分别为5.07、2.18人,男女性别比为1.51∶1,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占60.23%;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类为主,占44.44%;职称构成以中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83.92%;人员类别以兼职及固定为主,分别占78.36%及75.73%;生态学监测工作年限以<3年为主,占63.96%。有生态学监测工作开展能力的疾控机构占59.85%。51家疾控机构配备各类病媒生物实验室,占37.23%。2023年,50家疾控机构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占36.50%。全省近5年开展科研项目2项。结论 湖南省疾控机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能力现状有待提升,应持续加强病媒生物控制能力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科研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黄谊肖珊黄志雄段丽琼姚松银龙浩宇张兆强
关键词:疾控机构病媒生物
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实验室检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试验观察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长沙市城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方法用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投药期18d,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10/23),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21.21%(7/33)。结论在长沙市城区,近年来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地方,黄胸鼠仍存在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
龙浩宇王军建黄志雄彭亚南
关键词:黄胸鼠杀鼠灵溴敌隆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
湖南省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分析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0~2004年湖南省各县、市疟疾疫情资料、发热病人血检、荧光抗体检测以及媒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省疟疾发病率由1980年的89.27/10万至2004年下降为0.19/10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由1980年的2.73%至2004年下降为0.06%;近3年本地居民未查见带虫者;1990年以来湖南省感染病例逐年减少,输入疟疾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1%和93.49%;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疟媒介。结论当前湖南省疟疾以输入病例为主,年发病率已连续9年控制在1/10万以下,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段绩辉庄世锋邓胜平张湘君李正祥郑军龙浩宇王郭清
关键词:疟疾
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交叉抗药性试验观察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观察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交叉抗药性。方法 :在实验室作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分别摄食0 .0 2 5 %杀鼠灵、0 .0 2 5 %敌鼠钠盐、0 .0 0 5 %氯敌鼠、0 .0 3 75 %杀鼠迷、0 .0 0 5 %溴敌隆毒饵 4d。结果 :黄胸鼠死亡比分别为 0 / 5、0 / 5、1/ 5、2 / 5、2 / 5。黄胸鼠对溴敌隆抗性发生率为 5 0 % (5 / 10 )。摄食溴敌隆或杀鼠灵或杀鼠迷存活鼠 ,对杀鼠灵抗性发生率为 10 0 % (10 / 10 ) ,杀鼠灵抗药性试验存活鼠对大隆抗性发生率为 62 .5 % (5 / 8)。结论
王军建陈立奇龙浩宇
关键词:黄胸鼠抗凝血灭鼠剂
50%氰氨化钙对致倦库蚊卵及幼虫杀灭效果观察
2021年
目的评价50%氰氨化钙(荣宝)对蚊虫生长过程中卵、幼虫的杀灭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为新型卫生杀虫剂的可能性。方法测试40 mg/L氰氨化钙水解产物单氰胺对致倦库蚊卵孵化的影响;测试不同剂量50%氰氨化钙(荣宝)对幼虫发育的影响。所有计算和分析均在Excel和SPSS软件包进行。结果50%氰氨化钙(荣宝)对蚊卵孵化没有影响。氰氨化钙对Ⅰ~Ⅳ期幼虫的LC_(50)分别为5.339、4.443、2.242和3.089 mg/L。结论50%氰氨化钙对蚊幼有杀灭作用。
黄谊段丽琼吕炜龙浩宇高立冬
关键词:氰氨化钙致倦库蚊杀灭效果
不同样品中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与传统发酵法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快速纸片法与传统发酵法在不同类型样品中检测大肠菌群的一致性。方法用快速纸片法和传统发酵法同时检测同一样品的大肠菌群,比较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假阳性率。结果两种方法检测5类样品总符合率为88.2%(糕点95.7%、冷冻饮品82.5%、卤菜66.7%、水质100%、餐具96.4%);冷冻饮品被污染程度不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有影响;纸片法的不典型性结果真阳性率只有51.2%,且在不同类型的标本中分布不同。结论使用快速纸片法试纸必须根据相对应类型的标本研制和配对使用,对于不典型结果判断需用传统方法确证。
龙浩宇龙歆孜龙智钢
关键词: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
改良抗凝血灭鼠剂毒杀抗药性黄胸鼠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初步观察改良抗凝血灭鼠剂毒杀抗药性黄胸鼠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无选择性试验和现场间隔投药方法。结果在实验室黄胸鼠摄食改良抗凝血灭鼠剂毒饵4d,两组毒杀率分别为81.25%和85.00%。现场考核,在检测有抗药鼠的两个单位中,应用改良抗凝血灭鼠剂60d内控制了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0.33%;用未改良的抗凝血灭鼠剂未控制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16.14%;另7个未检测是否有抗药鼠的单位,用改良抗凝血灭鼠剂45~60d控制了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0~1.37%。结论初步认为改良抗凝血灭鼠剂能够毒杀对抗凝血灭鼠剂有抗药性的黄胸鼠。
王军建龙浩宇姚松银黄志雄陈立奇
关键词:抗凝血灭鼠剂黄胸鼠鼠密度抗药性毒杀投药方法
洞庭湖区域新鼠类群落格局下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的思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洞庭湖区鼠类群落因三峡工程引发明显变化后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为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历史调查资料和目前洞庭湖区域鼠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与历史数据相比,三峡工程实施后,洞庭湖湖滩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为绝对优势种演变成以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为优势种的群落,侵入湖滩生境的黑线姬鼠是多种鼠源疾病的主要宿主,是重要的病媒有害生物之一。洞庭湖区域最近20年与鼠类有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与黑线姬鼠种群密度(r=0.588,P=0.021,n=15)和其在湖滩鼠群落中的比例(r=0.553,P=0.032,n=15)显著性相关。洞庭湖每年的水文变化规律决定鼠类种群在湖滩和人类工作居住环境间来回迁移,这种新的鼠类群落格局可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水文变化导致的湿地鼠类群落结构变化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鼠类的媒介作用能力,更有可能为潜在人兽共患病提供了演化机会平台,需特别引起重视。结论 黑线姬鼠已大面积侵入洞庭湖湖滩生境,建议投入适当研究经费,开展相关研究,掌握相关规律,预防疾病发生。
龙浩宇张琛张美文李波柳嘉毅黄华南杨浩陈生宝彭进平
关键词:洞庭湖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群落黑线姬鼠东方田鼠
BG-Trap法在伊蚊成蚊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采用BG-Trap法进行伊蚊监测,探讨该方法应用于登革热蚊媒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在伊蚊监测场所用BG-Trap法分时段进行监测,用非参数统计分析的Chi-Square过程和t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用BG-Trap法对伊蚊进行监测,15:00—17:00监测效果明显高于9:00—11:00(雌:χ^(2)=18963,df=1,P<0001;雄:χ^(2)=18667,df=1,P<0001;总体:χ^(2)=37500,df=1,P<0001);从12:00开始,按每小时一段统计诱蚊效果,以15:00—19:00时段对伊蚊引诱效果最好,平均捕蚊量为(618±21)只/h,平均小时诱蚊量与12:00—15:00有极显著的差异(雌:t=275,df=146,P<0001;雄:t=678,df=156,P<0001;总体:t=1016,df=304,P<0001)。结论可将BG-Trap法引入伊蚊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
段丽琼黄谊姚松银龙浩宇戴携
关键词:白纹伊蚊应急监测
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生物学特性 ,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粉迹法调查空间鼠的活动分布 ,现场和实验室观察黄胸鼠的食性及摄食规律。结果 黄胸鼠在天花板上、管道井、地面 3种环境的密度分别为2 1.3 3 %、16.67%、6.13 %。现场该鼠对葵瓜子、花生米、玉米、大米摄食率分别为 94.0 0 %、16.67%、6.3 5 %、5 .48%。抗凝血灭鼠剂毒饵投放后 ,1~ 4d摄食率分别为 12 .18%、2 9.44 %、5 2 .79%、65 .48%。结论 黄胸鼠主要在天花板和管道井内活动 ,有嗜食葵瓜子特性 ,对新投放的毒饵有较强的回避行为。分析了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危害的原因并提出防制对策。
王军建陈立奇姚松银龙浩宇戴德芳李源浩周纯良
关键词:黄胸鼠建筑物生物学特性食性毒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