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娟
- 作品数:45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12例临床分析
- 目的了解急性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以及急诊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例急性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特征、住院...
- 彭长农王丽丽潘楚梅衣为民徐验龙娟张治伟
- 关键词:升主动脉药物治疗人工血管置换术
- 文献传递
- 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与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与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门诊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6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所有患者被分为心血管疾病组(122例)和无心血管疾病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等一般资料;又根据全天收缩压平均值中位数(122mmHg)分为<122mmHg(168例)和≥122mmHg组(168例),进行心血管疾病比较。结果:(1)与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年龄较大,吸烟、高血压比例及血浆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动态血压:心血管疾病组全天SBP平均值[(119.8±8.7)mmHg比(124.4±9.6)mmHg]、白天SBP平均值(dSBP)[(121.4±9.3)mmHg比(128.0±10.3)mmHg]和夜间SBP平均值(nSBP)[(114.4±4.2)mmHg比(120.8±4.7)mmHg]均明显升高(P均<0.01);两组患者诊室血压无明显差别;(2)与<122mmHg组相比,≥122mmHg组脑卒中(20.2%比25.0%)和总心血管疾病(32.7%比39.9%)比例明显升高(P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管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全天平均SBP值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3、1.36,P均<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压预测其心血管风险优于传统诊室血压;全天SBP平均值可能是一个用于预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较好的动态血压指标。
- 曾繁芳陈协辉王丽丽龙娟赵洪磊胡伟罗颖易文雅
- 关键词:血压心血管疾病
- 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检出率、伴随的临床症状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MI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11例AMI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者16例(5.15%),平均年龄47.6岁,其中45岁以下占56.3%(9/16),有吸烟史者66.6%(10/16),诱因为情绪激动者25%(4/16),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者50%(8/16),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仅为12.5%(2/16)。5例患者曾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获成功(5/5)。结论 正常或轻度异常冠脉患者亦可发生AMI,吸烟和过度劳累可能为诱发冠脉痉挛而导致AMI的重要因素。大致正常冠脉AMI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的演变与冠脉异常的AMI患者无明显差别。
- 曾展生李忠红衣为民龙娟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Z5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微小RNA-21和金属基质蛋白酶-2表达水平改变及意义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金属基质蛋白酶-2和微小RNA-21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瓣膜置换术的11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5例合并慢性心房颤动(观察组),55例为窦性心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肌组织中的微小RNA-21及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2)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P-2水平、CVF及微小RNA-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组织MMP-2正向上调及微小RNA-21水平上升会对胶原代谢产生影响,导致心房重构,其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胡伟龙娟王丽丽
- 关键词:金属基质蛋白酶-2微小RNA-21心房组织心房颤动
- 冠状动脉瘤及其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国人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瘤的检出率、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3年12月至2006年12月8628例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冠状动脉瘤进行总结和分类,并与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结果86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瘤80例,检出率为0.927%,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冠状动脉瘤检出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心绞痛病史者72例,42例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存有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人72例;瘤体内发现血栓61例;瘤体发生于单支冠状动脉者63例,2支者6例,3支并左主干者6例;无一例瘤体破裂。本病可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临床后果,抗血小板、抗凝及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国人成年人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少见的亚类或变异型,非一个独立临床疾病,动脉瘤和狭窄通常是共有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易引起心肌梗死,如不积极干预,则愈后较差。
- 李忠红衣为民刘幼文彭长龙龙娟刘强
-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造影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48例成功实施了直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 ,选择 6例直接急诊PCI术失败未能行早期再灌注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 ,分别记录术前半小时与术后即刻、术后 3小时、术后 6小时、术后 2 4小时、第 3天、第 7天的十二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时期的QTd。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后 6小时QTd即明显下降 (P <0 .0 1) ,术后2 4小时下降至高峰 ,此后维持稳定。治疗组术后 6小时以后QTd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直接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可使患者QTd明显缩短。
- 李忠红王娟田芳龙娟张志伟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QT间期离散度
-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例被引量:4
- 2020年
- 1989年Campeau[1]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3荷兰Keimeneij等[2]首次报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术,随后更多的临床研究发表,使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2-3]。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减少出血,增加安全性和增加患者舒适度[4-5]。而经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和出血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特别是给予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6-7]。
- 曾繁芳王丽丽龙娟胡伟吴志业黄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桡动脉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介入治疗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比较早期冠脉介入治疗和行药物治疗稳定后的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 14 2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入院后早期 ( 72h)和药物治疗稳定后的延迟介入 ( 5~ 7d)治疗 ,并进行 6个月的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 早期介入组有 3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冠脉血栓事件 ,延迟介入治疗组有 4例患者于术前发生心肌梗死 ,随访 6个月两组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在早期介入治疗组再次住院率 ( 17%∶2 2 % ,P <0 0 5 )和再次血管重建术率 ( 12 %∶17% ,P <0 0 5 )明显低于延迟介入治疗组。结论 对经危险分层为高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行在阿司匹林、利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保护下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的 。
- 彭长农胡雪松方卫华衣为民刘幼文刘强龙娟李忠红金光临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低分子肝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Scr),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事件。CIN定义为术后48~72h内Scr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44.2μmol·L-1(0.5mg·dL-1)。结果 186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CIN(CIN组),152例为非CIN(非CN组),CIN发生率为18.3%。CIN组患者年龄较非CIN组更大(P<0.05),CIN组肾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合并心力衰竭(Killip≥Ⅱ级)的患者明显多于非CIN组(P<0.01),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发生了CIN;CIN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N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60mL·min-1)、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心源性休克、术前他汀治疗与CIN的发生有关。CIN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非CIN组延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CIN的危险因素,术前他汀治疗是减少CIN发生的预测因素。
- 徐验衣为民龙娟罗颖张怡清胡伟郭文玉
- 关键词:造影剂
- MicroRNA在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microRNA(miRNA)在心房颤动的心房重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病况分成心房颤动组(104例)和窦性心律(窦律)组(94例),均行外科开胸术治疗,术中取样两组患者右心耳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量和Cx43mRNA表达量,并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患者心房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心房细胞异常增大,肌纤维异常增粗且断裂,同时表现出大小不均、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间质纤维化明显等特点。心房颤动组miRNA在心房组织中的表达量[(0.614 9±0.175 7)×103]明显低于窦律组[(2.298 6±0.390 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3,P<0.01);但两组Cx43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4,P>0.05);心房颤动组Cx43蛋白表达量[(0.576 2±0.201 0)×103]显著低于窦律组[(1.145 0±0.373 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7,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明显;同时该类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致使其相关的靶基因Cx43蛋白的表达量也随之下调,二者呈非负相关,说明miRNA并不能直接通过对Cx43的表达调控而参与到心房重构中。
- 胡伟龙娟王丽丽
-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RNAS心房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