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人
-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档案馆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北碚扶植自耕农示范区”
- <正>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被国民党一再标榜为"本党的土地政策"、"国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国民党在统治中国大陆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对真正实施所谓 "国策"并无多少热情。
- 黄立人章欣
- 文献传递
- 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被引量:9
- 1996年
- 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的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设在什么地方,对一个国家的大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历来是统治阶级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民国时期,先有民元“定都之争”,后有抗战胜利前后“择都之争”。“定都之争”实质上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性军阀官僚集团、以立宪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之间的一场斗争,结果是后者战胜前者,定都北京。
- 黄立人郑洪泉
- 关键词:国民政府孙中山国统区中国国民党全面抗战行政院
- 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期间史料两则被引量:1
- 1984年
- 这两件史料,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致二十军军长杨森的公函,记载了朱德同志曾兼代该军政治部主任,并指挥该军宣传队。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朱德同志生平参考。
- 黄立人
- 关键词:国民革命军史料党代表公函北伐战争
-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被引量:41
- 1997年
-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黄立人近代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始终是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变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抗日战争这个非常时期,国统区的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对...
- 黄立人
- 关键词:农贷国统区四联总处抗战时期农村合作社合作金库
- 论卢作孚的“计划经济”思想被引量:7
- 2005年
- 卢作孚在成就众多而显彰的事业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价值不菲的思想遗产,本文就其“计划经济”思想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和评论,指出其“计划经济”既非是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是以国家垄断为特征的、与民争利的“统制经济”,而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 黄立人
- 关键词:遗产社会主义公有国家垄断卢作孚
- 关于“陪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1997年
- 研究中华民国陪都史,最主要的是研究重庆陪都的历史。 民国时期,除了重庆以外,长安和北平也曾被国民政府定为陪都。长安虽然被称为陪都10余年,但它自始至终只是名义上的陪都,有其名无其实。被定为陪都的“西京”市,始终停留在“筹备”阶段,并未成为现实,既未具备作为陪都的功能和规模,也未有过国民政府及其主要机构移驻的历史。即使在名义上“西京”陪都也未取得“永久”的地位,所以在明定重庆为陪都后,1943年“西京”改称西安,
- 黄立人郑洪泉
- 关键词:国民政府国统区城市史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国共合作
- 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中国全国工业协会
- 2009年
-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业团体——中国全国工业协会成立于1943年4月。本文分析了中国全国工业协会的缘起、成立的历史原因和开展的主要活动,指出它的成立及活动在中国资产阶级成长史上亦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新的分化和组合;它的成立及其活动,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阶级和阶层意识,提供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政府联系和向社会表达主张的渠道,标志着中国工业资产阶级在组织上的逐渐成熟和政治上的新觉醒。
- 黄立人
- 关键词:抗日战争后期
- 深化综合研究 加强史料整理——《卢作孚书信集》代序被引量:1
- 2003年
- 黄立人
- 关键词:史料实业家
-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的考察被引量:31
- 1994年
- 如果以1940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基本完成的标志,它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由于它对抗日战争的意义,它对战时大后方工业经济,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及它悲壮的传奇色彩,有关的研究一直为众多史学工作者所注目。在此,笔者拟在尽可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工厂内迁进行总体考察,以就教于史家。
- 黄立人
- 关键词:工厂内迁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兵工厂抗战时期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