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忠贤

作品数:46 被引量:47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地震
  • 14篇地壳
  • 12篇地幔
  • 12篇岩石
  • 10篇上地幔
  • 10篇面波
  • 9篇波速
  • 8篇地壳上地幔
  • 8篇S波
  • 7篇岩石层
  • 7篇青藏高原
  • 7篇S波速度
  • 7篇S波速度结构
  • 7篇层析成像
  • 6篇青藏
  • 6篇各向异性
  • 6篇海域
  • 5篇岩石圈
  • 4篇地壳上地幔S...
  • 4篇地震波

机构

  • 44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46篇黄忠贤
  • 18篇郑月军
  • 11篇彭艳菊
  • 11篇胥颐
  • 7篇李红谊
  • 6篇郝天珧
  • 6篇陈虹
  • 6篇罗艳
  • 6篇刘建华
  • 5篇刘福田
  • 4篇陆远忠
  • 4篇苏伟
  • 4篇陈连旺
  • 3篇张世民
  • 2篇李安春
  • 2篇任俊杰
  • 2篇付永涛
  • 2篇戴明刚
  • 2篇雷建设
  • 2篇郭锋

传媒

  • 1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8
  • 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海域地壳-上地幔瑞利波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东部沿海及相邻海域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对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地震活动及深部构造等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利用31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高质量瑞利波资料,采用一种新的混合路径频散的网格反演方法(Occam方法),对中国东部海域瑞利波群速度横向不均匀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反演得到的10—150s共36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以及几个典型地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的深度变化,对研究区域内各构造单元的划分以及它们在速度结构和上地幔低速层埋深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郑月军黄忠贤刘福田李红谊
关键词:瑞利波中国东部海域
龙门山地区上地壳的拱曲冲断作用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15
2009年
地形地貌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揭示,龙门山一带上地壳的汇聚作用表现为松潘-甘孜块体东缘的褶皱拱曲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高角度叠瓦状冲断,近地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北东向展布的拱曲冲断构造带。松潘-甘孜块体东缘的拱起预示着可能有来自深部的顶托。人工地震测深得到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剖面也揭示,松潘-甘孜块体东缘上地壳普遍有较大范围的拱起,上地壳底部的低速层也同步抬升,其隆起范围与近地表的拱曲冲断带比较一致,说明很可能存在来自中下地壳的上拱作用。面波层析成像揭示松潘-甘孜块体与扬子克拉通具有截然不同的壳幔结构,扬子克拉通速度较高,且不存在低速夹层;而松潘-甘孜块体速度偏低,地壳明显增厚,且下地壳及地幔上部存在S波低速层,地幔低速层上涌至壳幔过渡带,甚至侵入四川盆地之下,且上涌的范围与地表拱曲冲断带恰巧吻合,推测地幔盖层与下地壳塑性软弱物质的局部上涌促成了上地壳的拱曲。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拱曲冲断带中段,最大同震位移场位于龙门山拱曲冲断带及四川盆地西缘,揭示松潘-甘孜块体东缘的拱曲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冲断共同受制于两大块体最新的汇聚作用。认为龙门山拱曲冲断构造带是陆内汇聚与壳幔通道流上涌联合作用的结果。爆破地震测深与地震层析成像不显示陆内俯冲图像,两大地块之间中地壳以下似为一近直立的汇聚带,这一构造格架将物质迁移主要限于垂向上,有利于龙门山保持大地形高差,而四川盆地一侧则因难以形成大的构造负载,前陆凹陷作用不显著。
张世民谢富仁黄忠贤任俊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龙门山汶川地震
穿过青藏高原的面波偏振异常及其与速度结构的关系
<正>本文搜集了6个 CDSN 台站(LSA、LZH、ENH、KMI、QIZ、WMQ)以及2个 GDSN 台站(CHTO、 SHIO)的近300条穿过青藏高原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记录,利用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了这些地震波的基阶勒...
陈虹黄忠贤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及邻区SK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60
2004年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台站的SKS波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 .选用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 (CB台网 )和美国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 ,使用SC(SilverandChan ,1991)方法 ,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 80多个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 ,即快波偏振方向 φ和快慢波到时差δt.快波偏振方位在相同地块有一定的优势排列方向 ,大多数台站快波偏振方向都能与过去或现今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得到很好的符合 .整个研究区域所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 0 .4~ 2 .4s之间 ,平均为 1.2s.根据SKS波测量得到的分裂参数 ,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各向异性介质的特性 ,从而探索与岩石弹性各向异性相关的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 .
罗艳黄忠贤彭艳菊郑月军
关键词:各向异性大陆动力学地幔地震资料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被引量:11
1995年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陈虹,黄忠贤(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地震综合预报极值理论由于其不需要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观测资料,而只需各个短时间段内的极大值,故在利用历史资料及现代资...
陈虹黄忠贤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性地震预报
面波偏振与中国大陆岩石层横向不均匀性被引量:14
1994年
本文利用7个CDSN台站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记录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在中国大陆内传播的基阶勒夫波的偏振方向,从而确定波到达台站时的入射方向对于大圆方向的偏离.5°—10°的偏角是常见的,最大偏角可达20°左右.尤其是40s以下的勒夫波,在大多数路径上都显著偏离.这些观测到的现象可以用勒夫波穿过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界线发生的折射作出定性解释.青藏块体的边界和天山褶皱带可引起20—60s(或更长)周期的勒夫波发生折射;华北与华南地块间及华北平原和鄂尔多斯地块间的速度差异一般影响20—40s之间的勒夫波;扬子地台与东南沿海褶皱的差异主要影响20s以下的波;20s以下的短周期勒夫波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多重路径现象.
黄忠贤陈虹王贵华吴依农
关键词:岩石层
中国边缘海岩石层结构研究
<正>研究区包括东海与南海,共使用了研究区内1222个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数据。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边缘海深部结构框架。面波研究将研究区扩展到南纬10°,重磁方法主要针对东海地区,成图网格间距为20km×20km。
郝天珧刘建华黄忠贤胥颐胡忠义
文献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活动的模拟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在二维有限元方法中引进双节点模型,以双节点之间的摩擦系数、破裂强度、动摩擦系数和松驰时间常数等四个量来表征断层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如蠕滑段、闭锁段等,借以研究走滑断裂带上的强震序列及其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鲜水河断裂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反复调整模型参数进行试算,模拟了该断裂带上自1700年以来的强震序列,对其今后的地震趋势做了一定的预测。结果表明:乾宁段在从现在起的大约十五年以内可能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地震,其后该断裂带将维持一个50—70年的平静期。
张周术黄忠贤王建军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活动性
横向不均匀介质中的面波及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近十年中地震面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有很大进展。由于资料增加、反演方法的改进及利用了振幅和波形等更多的面波信息,对于全球及区域上地幔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显著不均匀三维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特征,在理论探讨和实际观测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对于面波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了介绍。
黄忠贤
关键词:面波横向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地震波
用于地震数值模拟研究的数据库及应用平台被引量:2
2006年
罗艳郑月军陈连旺陆远忠黄忠贤
关键词:地震数值模拟数据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