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群
- 作品数:71 被引量:1,175H指数:2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特征的影响机制被引量:2
- 2025年
- 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随林分发育的变化,对造林后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8、21、27和40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林龄阶段0~10、10~20和20~40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胞外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林分发育,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增加,在40年生达到最大。土壤酶活性呈现单峰型的变化模式,其中纤维素水解酶、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在8年生达到最高,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峰值则在21年。在所有林龄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水含量、总氮、速效磷和可溶性有机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水解酶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氧化酶活性则主要由土壤水含量和速效钾调控。综上,土壤养分含量是影响酶活性在不同林龄阶段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评价养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忽视速效钾对氧化酶活性特征的重要作用。
- 卢安琪陈志杰陈志杰王振宇李帅军冯莉绚王思荣邹秉章黄志群
- 关键词: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
- 亚热带幼林树木功能性状与叶片氮磷重吸收率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本研究以亚热带29种3年生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29个树种功能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29种幼林平均氮、磷重吸收效率分别为50.5%和57.3%。22种丛枝菌根树种的氮重吸收效率平均为52.7%,显著高于7种外生菌根树种(45.1%)。29个树种的细根组织密度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7种外生菌根树种细根直径与磷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22种丛枝菌根树种的功能性状对氮重吸收效率和磷重吸收效率无显著影响。在29个树种中,菌根类型、比叶面积、细根组织密度、叶厚度及叶厚度与菌根类型的相互作用共同解释氮重吸收效率变异的27%,比根长、细根碳含量、细根碳氮比、菌根类型、叶片碳含量及叶片碳含量与菌根类型的相互作用共同解释磷重吸收效率变异的35%。因此,亚热带树种根系功能性状能较好地预测了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综合多个功能性状可以更好地揭示不同生物因子对养分重吸收的相对重要性。
- 鞠雯黄志群傅彦榕王涛王振宇余再鹏
- 关键词:功能性状
-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氮循环的指示被引量:10
- 2016年
- 通过测定中国亚热带5个不同林龄(3、8、14、21、46a)杉木人工林不同序级细根氮稳定同位素(δ^(15)N)组成,研究它们对土壤净氮矿化、硝化速率的指示并将其与叶片δ^(15)N值对土壤氮循环速率的指示作用进行对比,从而探索研究植物同位素对土壤氮循环状况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δ^(15)N值间具有极显著差异,3年生幼林与46年生老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分。不同序级细根δ^(15)N值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具有随着序级增大δ^(15)N值逐渐降低的趋势。细根δ^(15)N值与土壤净氮矿化和净硝化速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并有随着细根序级减小相关性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片δ^(15)N值与土壤氮循环速率间则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叶片来说,细根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能更好地指示土壤氮循环速率,且序级越小的细根指示作用越强;细根δ^(15)N值反映出尽管中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现象严重,氮素可能仍是处于速生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限制因素。
- 郑璐嘉黄志群何宗明刘瑞强肖好燕杜婷
- 关键词:年龄序列杉木细根稳定同位素
- 几个东南沿海防护林树种对土壤碳、氮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探索福建东南沿海退化木麻黄林地的改良树种——纹荚相思、巨尾桉、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肯氏相思5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含量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层所含碳、氮含量不尽相同,但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即土壤表层集中了大部分的养分,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在0~10 cm土层,碳、氮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8.6%~64.7%、38.4%~55.5%,与木麻黄林相比(CK),纹荚相思林土壤碳、氮含量分别增加4.2%、21.75%;不同树种、不同土壤层的盐基阳离子含量各不相同,其中Ca^(2+)、Na^+的含量远高于Mg^(2+);Na^+含量最高,其次为Ca^(2+),Mg^(2+)含量最低。作为最活跃的0~10 cm土壤层,纹荚相思林的交换性Na^+的含量最高,为0.23 g/kg;交换性Mg^(2+)可能是东南滨海沙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决定因子。
- 黄猛丁国昌李树斌林宇黄玉梅赵苗菲黄志群何宗明
-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碳含量氮含量
- 次生林不同演替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 2021年
- 本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选取了5个演替阶段(4~5年、8~12年、18~22年、25~30年和35~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脂肪酸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均在8~12年林分最高。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和真菌细菌比均在4~5年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5年林分和25~30年林分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磷比、pH、铵态氮、土壤容重以及全碳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林龄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郑荧枫李雪万晓华邹秉章王思荣黄志群
-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
- 福建海岸沙地5种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明福建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机制,为海岸带防护林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种主要防护林为对象,分别为次生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人工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和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s fatty acid, PLFA)比较了不同防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1)海岸沙地不同防护林土壤中共检测到18种PLFA生物标记,在尾巨桉和次生林中种类最多,湿地松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最少。(2)土壤总磷脂脂肪酸、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含量均表现为尾巨桉和次生林较高,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较低,土壤真菌含量为尾巨桉林最高,丛枝菌根菌含量为次生林最高,真菌和丛枝菌根菌含量在其他防护林间无显著差异。(3)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4种人工林。(4)土壤pH、细根碳氮含量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凋落物木质素/氮和细根碳氮比。[结论]不同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中引种尾巨桉和乡土树种,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 高伟高伟叶功富刘海黄志群
- 关键词:海岸沙地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亚热带
-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6年
-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中设置互换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来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在米老排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受碳源的限制。而在杉木林中,加入米老排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3种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杉木林中,添加高质量的米老排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24%、53%、25%、28%,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杉木林中去除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44%、25%、52%,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增加了21%。但是,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对两个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影响。米老排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格局不同,土壤养分有效性可能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凋落物和根系在不同树种人工林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
-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余再鹏王民煌刘瑞强郑璐嘉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树种
- 阔叶和杉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比较被引量:44
- 2013年
-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19年生阔叶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探讨树种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人工林0~40cm土层碳储量平均为99.41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33.1%;土壤氮储量为6.18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22.6%.阔叶人工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碳和氮储量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60、1.49和1.52倍,两个树种的枯落叶生物量、碳和氮储量均有显著差异.枯枝落叶层碳氮比值与土壤碳、氮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阔叶人工林细根生物量(0~80cm)是杉木林的1.28倍,其中0~10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占48.2%;阔叶人工林细根碳、氮储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在0~10cm土层,细根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阔叶树种比杉木的土壤有机碳储存能力更大.
-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胡振宏杨靖宇余再鹏王民煌
- 关键词:杉木土壤碳土壤氮枯枝落叶层细根
-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被引量:47
- 2017年
- 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取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对不同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氮矿化速率进行为期一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的研究,分析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占总土壤矿质氮库的55.1%~87.5%和56.1%~79.1%,林分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格氏栲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库和矿质氮库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在植物非生长季节(10月至次年2月)较大,在植物生长季节(3—9月)较小.各林分全年土壤净硝化速率均较低,净氨化速率是净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存在形式,林分类型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人工林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月份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各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均在11月和2月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矿质库及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而非数量控制.
-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凋落物
-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其与养分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7年
- 以武夷山不同海拔(600、900、1300、1500、1800、2000和2100 m)的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植物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氮、磷养分浓度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旨在探索海拔梯度间水分、养分变化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随海拔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乔木叶片δ^(18)O随海拔变化不显著.总体上看,叶片氮浓度未观测到规律性的变化,高海拔地区的叶片磷浓度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氮浓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海拔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主要由光合速率的变化引起,水分状况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海拔梯度间植物叶片磷浓度的差异对光合速率影响显著,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
- 孔令仑林捷黄志群余再鹏徐自坤梁艺凡
- 关键词:海拔生活型水分利用效率养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