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峻
- 作品数:396 被引量:3,05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 (SC)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苏中幼猪 10头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Dorfman法培养SC ,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对角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心肌内注射种植体外扩增的自体SC ,对照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通过心血池显像了解心功能变化 ,评估SC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4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心脏标本 ,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SC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 SC呈梭形 ,贴壁生长 ,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 ,SC生长停滞 ,相互融合形成肌管 ;实验组梗死区内见新生的带横纹的肌纤维 ,排列方向大体一致 ,多核 ,核位于周边 ,细胞间未见闰盘样结构 ;实验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EF)、 1/3射血分数 (1/3EF)优于对照组。结论 SC易于获取和体外扩增培养 ,移植于自体心脏可存活并改善心功能。
- 陆世春陈亦江张馥敏杨志健马文珠黄峻徐清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卫星细胞自体移植缺血性心脏病
- 脂蛋白脂酶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 10 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 (病例组 )肝素化后血浆LPL活性 ,血脂参数和血浆C反应蛋白 (CRP)浓度 ,与 5 4例非冠心病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 ;病例组按照患者临床表型分组 ,分析LPL活性特点。结果 :病例组肝素化后血浆LPL活性低于对照组 [(2 6 18±3 90 )mmol·L-1·min-1vs (35 2 7± 5 96 )mmol·L-1·min-1,P <0 0 5 ],急性心肌梗死组LPL活性明显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双因素相关分析 ,LPL与CRP呈显著负相关 (r=- 0 2 34,P <0 0 1) ;多因素回归分析 ,低LPL活性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OR =6 32 ,95 %CI1 96 - 18 2 4 ,P <0 0 5 )。结论 :低LPL活性是早发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相关联。
- 陈忠马根山黄峻朱铁兵杨志健王连生曹克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表型脂蛋白脂酶脂类
- 辛伐他汀减轻载脂蛋白E^(-/-)小鼠氧化应激及小窝蛋白1的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氧化应激损伤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主要集中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后,而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前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载脂蛋白(apo)E^(-/-)小鼠氧化应激及主动脉内皮小窝蛋白l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中保护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24只6周龄雄性 apoE^(-/-)小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辛伐他汀[5 mg/(kg·d)]治疗组,4周后处死动物。常规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和血清一氧化氮(N0)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内皮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小鼠主动脉内皮的小窝蛋白1的表达。结果两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治疗组主动脉内皮组织的损伤减轻(损伤阳性率33.3%比对照组:75%,P<0.05)。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治疗组 SOD[(135.3±5.5)U/L 比对照组:(97.2±7.6)U/L,P<0.01)和 NO[(28.4±4.1)μmol/L 比对照组:(12.3±2.1)μmol/L,P<0.01]均明显升高,MDA 显著减低[(10.5±0.5)nmol/L 比对照组:(17.3±1.0)nmol/L,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主动脉内皮上小窝蛋白1的表达(表达阳性率41.67%比对照组:83.33%,P<0.05)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在不影响血脂水平情况下,抑制主动脉内皮的小窝蛋白1的表达,减轻 apoE^(-/-)小鼠氧化应激,增加 NO 水平,起到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尹冬华桂鸣刘猛黄峻
- 关键词:辛伐他汀氧化应激小窝蛋白1
- 创新需要胆识和正确的分析形势
- 2006年
- 黄峻
- 关键词:普通病区管理学
- 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1153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9~83岁。收集样本人群的相关信息,测量腰围、血压水平,测定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有明显上升趋势,正常血压(n=420),高血压前期(n=350),高血压(n=383)3组间差异显著[血红蛋白,正常血压(137.5±14.7)比高血压前期(143.4±14.4)比高血压(144.3±13.8)g/L,P<0.01];②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分别同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皆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但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红蛋白同收缩压、舒张压、LDL-C 正相关(P<0.05),同年龄、HDL-C 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血压升高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增加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且该作用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钟海兰卢新政陈秀梅杨晓慧张海锋曹克将黄峻
- 关键词:血压水平血红蛋白血黏度
- EMPEROR-reduced研究:恩格列净对心力衰竭心血管和肾脏结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EMPEROR-Reduced研究是一项关于恩格列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3730例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结果发现,在标准和优化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恩格列净较安慰剂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黄峻
-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被引量:34
- 2019年
- 一、概述(一)定义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 无张宇辉黄峻翟玫胡大一于晓松杜雪平孙艺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方向被引量:11
- 1998年
-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vA)如心室颤动(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所致的心脏性猝死,仍是心血管病临床上的一个未解方程。一些临床试验(主要是应用Ⅲ类药物)尽管使我们看到了药物防治心脏性猝死的一点曙光,但在根本上这个问题尚未解决。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探索的方法和方向存在偏差?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防治工作?
- 黄峻
-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性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
- 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治疗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诱导的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思路.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能够有效诱导治疗性血管新生.为评价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HGF)转移治疗冠心病效果,本实验利用Ameroid缩窄环建立了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模型,并评价了Ad-HG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18只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回旋支近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模型成功后分别直接注射安慰剂和Ad-HGF到缺血心肌部位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心功能和血液供应的改善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Ad-HGF组的心肌灌注有了明显改善.在治疗后4周,Ad-HGF组新形成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Ad-HGF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袁彪张友荣赵忠吴丹莉袁丽珍吴彬王立生黄峻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腺病毒慢性心肌缺血治疗性血管生成
- 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英文)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所有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半定量分析表明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稀疏化及心肌细胞肥大2+~4+组心功能各项指标LVEF分别为(26±10)%,(26±10)%,(24±7)%;PER分别为(1.54±0.32),(1.51±0.40),(1.39±0.23)EDV/s明显差于1+组LVEF分别为(49±7)%,(49±7)%,(47±6)%;PER分别为(2.79±0.33),(2.83±0.31),(2.81±0.35)EDV/s(t=7.927,7.927,8.145,P<0.01)。心肌活检光镜形态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结论: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 王连生吴翔黄峻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形态学心功能DCM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