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刚 作品数:13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A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A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观察组穿刺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A检查,对照组穿刺前行CT三维重建,两组均行微创穿刺手术,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准确率、术后72h血肿清除量、术后颅内出血例数、治疗后近期(1个月)及远期(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穿刺准确率为95.6%(64/67)显著高于对照纽的61.2%(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5.463,P〈0.05)。观察组72h血肿清除量为(23.64±4.65)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27±2.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1,P〈0.05)。对照组发生颅内出血10例,观察组颅内出血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好=4.485,P〈0.05);对照组脑脊液漏2侧,颅内感染3例,观察组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2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4例(5.97%),对照组病死5例(7.46%),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A能够更好的指导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穿刺准确率,可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 宋会双 姚文娟 刘炜 安艳春 张换立 黄万刚 朱海伟 李静关键词:螺旋计算机 穿刺术 微创性 莪术醇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3年 脑恶性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 a生存率低于10%,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不明,同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脑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演变过程,其病程的发展变化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莪术又名乌姜、黑心姜、蓝姜。莪术醇为我国姜科植物蓬莪术提取物或温郁金、广西莪术提取物的根茎,它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其既能针对多种癌细胞有直接破坏的作用,又能促使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增强从而获得明显抗癌效应。 秦铁城 文海斌 陈珮 葛军 陈素萍 黄万刚 朱海伟 王伟刚关键词:莪术醇 脑恶性胶质瘤 PETCT与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患者分型与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PETCT与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患者分型与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5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PETCT进行扫描,然后以CT灌注成像进行检查,然后将其中不同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中不同分级及脑转移瘤中不同分型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脑膜瘤患者的CBF、CBV及PS均高于胶质瘤及转移瘤,MTT则短于脑胶质瘤及转移瘤,脑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SUV值及SUVmax阳性率均高于脑膜瘤患者,而脑胶质瘤患者中分级较高者的CBF、CBV、PS、SUV值及SUVmax阳性率均高于分级较低者,MTT则短于分级较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转移瘤患者中不同分型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与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患者分型与分级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刘炜 宋会双 张换立 黄万刚 朱海伟关键词:CT灌注成像 脑肿瘤 莪术提取物诱导人脑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莪术提取物(莪术醇)对人脑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莪术提取物诱导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应用人工培养CHG-5细胞,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莪术提取物作用于该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CHG-5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学变化情况;采用MTT法检测莪术提取物对CHG-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丫啶橙染色观察药物作用下对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对凋亡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凋亡,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则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根据实验及统计分析结果分析莪术提取物与其原癌细胞株CHG-5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莪术醇对人脑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增殖表现抑制效应,显示为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P均<0.05);莪术醇的浓度可以影响人脑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密度、形态;莪术醇可以增加人脑恶性胶质瘤CHG-5细胞的凋亡,显示出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莪术提取物对CHG-5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强度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莪术提取物对CHG-5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凋亡率也随之增加。莪术提取物影响CHG-5细胞的周期分布,于G1/S期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这可能是莪术提取物影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秦铁城 文海斌 陈珮 葛军 陈素萍 黄万刚 朱海伟 王伟刚关键词:脑胶质瘤 莪术醇 细胞凋亡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同时机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接受介入栓塞术的患者115例,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后<72h进行栓塞治疗)60例和延期治疗组(发病≥72h后进行栓塞治疗)55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巴塞尔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预后和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治疗组(20.0%vs 36.4%,P <0.01);早期治疗组术后3个月BI评分明显高于延期治疗组[(25.4±1.7)分vs (6.5±1.9)分,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后DLQI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8.5±0.5)分vs (13.6±1.3)分,P<0.05],术后GCS和出院时GOS高于延期治疗组[(6.5±1.5)分vs (5.8±1.4)分,(3.1±0.2)分vs (2.3±0.1)分,P<0.05]。结论在8h内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徐正虎 黄淮 王君 黄万刚 刘炜 高超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动脉导管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及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各45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其中AA抑制率≥50%患者给予输注血小板,再次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MAX(AA)、AA抑制率结果正常后,再予治疗。两组病例根据病情分别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3个月的病死率,以及采用GO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8例AA抑制率≥50%,输用血小板后TEG-MAX(AA)延长,AA抑制率降低,与血小板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组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BI低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差,病死率高,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宋会双 姚文娟 刘炜 安艳春 张换立 黄万刚 朱海伟 李静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微创穿刺组各48例,分别采取神经内镜和微创穿刺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术后1、3、7 d复查头部CT计算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后7 d、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BI评分)。同时记录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长较微创穿刺组显著增长(P=0.020),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异。术后内镜组的残余血肿量明显低于微创穿刺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微创穿刺组(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NIHSS、BI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且内镜组优于微创穿刺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组(P=0.026),内镜组的颅内感染为2.27%,微创穿刺组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4)。结论神经内镜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创穿刺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会双 姚文娟 刘炜 安艳春 张换立 黄万刚 朱海伟 李静关键词:神经内镜 微创穿刺 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80例高分级(Hunt-Hess 4~5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治疗的时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后72 h内进行栓塞治疗)及延期治疗组(发病≥72 h后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出院后3个月巴塞尔指数(BI)评估患者预后。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分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BI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介入治疗时机的相关性。结果与延期治疗组相比,早期治疗组患者术后3 d GCS评分、14 d GCS评分、出院平均GOS评分及出院3个月BI指数均较高,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BI指数)相关因素包括m Fisher分级、介入时机,且BI指数与介入时机呈负相关。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m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介入时机。结论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推广。 黄淮 徐正虎 黄万刚 刘炜 高超关键词:介入时机 HUNT-HESS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