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淑民

作品数:2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清代
  • 7篇督抚
  • 6篇政治
  • 4篇乾隆
  • 4篇君臣
  • 4篇法律
  • 3篇行政
  • 3篇雍正
  • 3篇雍正朝
  • 3篇君臣关系
  • 3篇家族
  • 2篇地方行政
  • 2篇刑名
  • 2篇政治过程
  • 2篇司法
  • 2篇田文镜
  • 2篇乾隆朝
  • 2篇晚清
  • 2篇明清
  • 2篇法律思想

机构

  • 21篇河南省社会科...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6篇魏淑民
  • 1篇吴静

传媒

  • 4篇寻根
  • 3篇中州学刊
  • 2篇中原文化研究
  • 2篇公民与法(综...
  • 2篇明清论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清史研究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司法实践中督抚和按察使的差异化行为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清代省级司法主体中,掌握地方最高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督抚大员和作为一省刑名总汇的按察使至关重要。职位的不同,决定他们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按察使常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就事论事的刑名技术色彩,督抚则更多基于地方行政大局以至君臣关系的考量通盘筹划,对具体的刑名司法问题大而化之,甚至偶有否决按察使刑名建议的情形发生。两者之间的差异化行为特征,不仅反映了近代修律改制之前司法原本就是行政的应有之义,也提醒现代研究者跳出"就司法论司法"的狭隘范畴,还原更为深刻、鲜活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关系。
魏淑民
关键词:清代督抚按察使司法实践
清代河南传统家族的墓葬、祠堂与家规
2021年
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长期而普遍性的存在,家族法是中国法律史的重要研究对象。家谱、祠堂、族田是家族的典型标志性符号。中国古代家族发展有"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的说法。近世唐宋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家族聚居南盛于北,往往不遗余力纂修家谱、修建祠堂、置办族田.
魏淑民
关键词:中国法律史祠堂家族法族田经济重心
君臣之间:清代乾隆朝秋审谕旨的政治史解读被引量:3
2012年
秋审制度是清代独具特色的国家法律制度。垂意刑名的乾隆皇帝在每年秋审季节常常迭降谕旨,申饬外省督抚在办理秋审中宽纵行事、市恩枉法。从司法上行到政治层面,可以发现制度律例背后君臣政治关系的深义。一方面是乾隆皇帝迭降秋审谕旨的要害,从下到上依次有三个层面:警戒小民百姓、整饬吏治全局并且警惕臣下"干誉"。另一方面是外省督抚回应谕旨的要害,首先是必须认错,其次才是具体怎么认错的技巧问题。在虚词惶恐的回避主义中,他们对于上谕批评外省吏治的核心问题往往不予承认。乾隆皇帝在连年迭降上谕、不断叮嘱申饬之余,多少也有些无奈。综观这一政治过程,也说明了乾隆皇帝和督抚之间政治关系的复杂维度。
魏淑民
关键词:秋审君臣关系政治过程
清代乾隆朝省级司法职能研究——一种地方行政和君臣政治关系的视角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土壤。清朝法律史在中国传统和近代法律的递嬗历程中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同于学界已经深入探讨的清末修律改制问题,本文主要选择乾隆的省级司法职能作为切入...
魏淑民
政治过程视野下的清代乾隆朝监毙类事件研究——兼论清代君主“乾纲独断”说被引量:1
2015年
按例,清代斩绞监候重犯在监毙命,负有统管地方刑狱之责的督抚大员须题奏君上,日积月累形成大量例行的日常报告。对于此类常规的清代刑狱类事件,本文将借鉴动态政治过程的分析手法,基于君臣关系的独特视角,生动刻画清代外省督抚大员和乾隆皇帝在处理地方监毙等类司法事件时你来我往、生动有趣的互动过程,进而自然呈现并剖析乾隆君臣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状态,是为一部鲜活生动的由地方督抚和乾隆皇帝共同演绎的精彩刑名电影,某种程度上也是动态的司法实践过程对专制君主'乾纲独断'之传统认识的深化和修正。
魏淑民
关键词:政治过程乾隆帝督抚君臣关系
从《植物名实图考》论清人吴其濬的人文思想被引量:1
2022年
吴其濬是集清代状元、督抚大员、科学家于一身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代表作《植物名实图考》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思想与情怀,包括养民爱民的仁政思想、托物言志的政治抒发以及淡然透彻的生死价值观,充分彰显了其作为饱受儒家思想熏陶濡染的传统士大夫,置身晚清时局“医国苏民”的政治家风范,并且广泛体现于水利学、矿冶学等多个领域。科学与人文,正是成就《植物名实图考》重要意义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维度。百年吴其濬研究,在关注“科学”领域丰硕成果基础上逐渐转向“人文”视角,充分发现并高度评价其人文思想光辉,正是大时代变迁在吴其濬学术研究上的映射。
魏淑民赵连芳
关键词:状元《植物名实图考》人文思想
时代之镜像:改革开放以来康百万庄园(家族)开发利用、社会传播与学术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8年
康百万家族是明清以来豫商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康百万庄园是中原民居典范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开发利用、社会传播与学术研究虽系区域个案,却无一不折射出变革时代的种种烙印,成为时代之镜像。其自身境遇,经历了作为从批判对象的阶级教育展览馆(直到1979年),到八九十年代作为旅游景点门前冷落,再到2000年以后由于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成为"豫商文化家园",并带动了康百万庄园(家族)的社会传播与学术研究。其社会传播,经历了从探究传承12代400余年之财富密码到推崇留余家风家训等文化基因的跃升。其学术研究,经历了从庄园自然属性(建筑艺术)到社会属性(家族历史文化)的演变,即使自然属性的研究也逐渐侧重文化内涵的阐发。以上种种既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向上成长的历程,也一再启示我们历史研究的本质属性是求真求实。
魏淑民
关键词:康百万庄园社会传播学术研究
巩义康百万家族谱系新论
2018年
巩义康百万家族是明清以来豫商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该家族纵跨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富裕十二代,历经四百多年辉煌。鼎盛时期,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泾、渭、沂六河,土地多达18万亩,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招牌,民谚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魏淑民
关键词:家族谱系民国时期鼎盛时期金字招牌明清
河南巡抚田文镜法律思想与雍正朝政治
2022年
清代河南巡抚田文镜是雍正朝汉军督抚的典范人物,更是雍正时期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革除积弊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因此,探析其刑名法律思想与行政实践的探究,不应局限于力行保甲、严惩老瓜贼、整饬监狱、注重日常教化等具体而微的领域,更宜放在其力行雍正新政的王朝政治宏观背景下理解,并与李卫、鄂尔泰等雍正朝其他宠臣综合考量。君臣之间,共同成就了雍正朝“严”字当头、务求“实”效的政治特征。
魏淑民
关键词:清代雍正朝督抚田文镜法律思想
雍正朝耗羡归公政策的出台及其在甘肃省践行情况探略被引量:2
2007年
雍正朝开始正式推行的耗羡归公政策是清代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从本质上讲,该政策是将原来私下默许的、半合法的、疏于规范的耗羡公开化、合法化、规范化。本文旨在简要探讨宏观层面上耗羡归公政策的出台背景及过程,并专门以西北重地——甘肃省为个案介绍其具体践行情况。
魏淑民
关键词:雍正朝耗羡归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