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解决宽带相控阵雷达瞬时带宽的方法被引量:2
- 2019年
- 相控阵天线需要扩展瞬时带宽以满足使用需求,对扩展相控阵天线瞬时带宽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瞬时带宽的限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仿真计算了阵列各单元或各子阵级别上采用实时延迟线和移相器对提高瞬时带宽的影响。
- 顾军胡瑾贤李春来
- 关键词:宽带相控阵雷达瞬时带宽波束指向子阵
- 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收发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收发系统。串行收发器组包含N个收发器,N>2,数据发送模块使用其中一个收发器作为同步帧数据收发器,用于同步帧数据的发送;数据发送模块使用另外N‑1个收发器作为数据收发器,用于加扰...
- 胡瑾贤黎仁刚李宏圆顾军李春来王宁
- 文献传递
- 基于FastICA算法的敌我识别信号分选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随着现代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敌我识别信号的分选,是电子侦察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盲源分离的思想,采用FastICA算法对敌我识别信号进行分选,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 顾军胡显丹
- 关键词:敌我识别盲源分离复杂电磁环境
- 一种改进的窄带雷达目标分类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介绍了4种经典的窄带雷达目标分类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由于各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基于回波波形的直接提取方法和基于目标的喷气发动机调制(JEM)特征的分类方法联合运用的策略,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为制定对抗措施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胡显丹顾军
- 关键词:雷达截面积
- 外场条件下信噪比估计算法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首先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信噪比估计算法,接着详细分析了其中2种估计算法:自相关矩阵奇异值分解法和M2M4估计法。对该2种算法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自相关矩阵奇异值分解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M2M4估计法,而在信噪比较高时,自相关矩阵奇异值分解法的准确性略逊于M2M4法,但两者差异较小。在外场条件下,对截获到的较大脉宽脉冲应用该2种信噪比估计算法,结果表明:自相关矩阵奇异值分解法的SNR估计值与M2M4估计法接近,但方差更小,算法更加稳定,基本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 高墨昀顾军柴恒
- 关键词:信噪比估计奇异值分解
- 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收发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收发系统。串行收发器组包含N个收发器,N>2,数据发送模块使用其中一个收发器作为同步帧数据收发器,用于同步帧数据的发送;数据发送模块使用另外N‑1个收发器作为数据收发器,用于加扰...
- 胡瑾贤黎仁刚李宏圆顾军李春来王宁
- 文献传递
- 基于GTH规范的高速背板性能仿真与优化设计被引量:4
- 2018年
- 在复杂信号系统中,多模块之间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都是通过背板实现。随着所需要处理信号流量的剧增,其面临着传输通道信号速率高达10Gbps以上、通道包含2组连接器和过孔等阻抗不连续单元以及较长有损传输线等巨大挑战。通过HFSS对传输单元进行建模与S参数提取,使用Siwave、Designer进行通道整体建模仿真,采用协调仿真方法,对通道反射、损耗、眼图等指标进行预测。根据仿真结果指导性能优化设计,成功实现基于GTH收发器规范的高速传输通道设计。
- 李春来顾军王宁徐瑞荣黎仁刚
- 关键词:背板信号完整性阻抗
- 基于数字信道化的DRFM设计被引量:4
- 2018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的数字射频存储(DRFM)系统,推导了相应的多相滤波算法,利用内插技术实现了信号的近似重构,在传统DRFM系统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DRFM系统实现结构,该结构具有同时多信号干扰能力。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 石远东顾军
- 关键词:数字信道化数字射频存储多相滤波
- 一种舰载电子侦察设备的快速高精度姿态补偿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舰载电子侦察设备的快速高精度姿态补偿方法。通过拆解姿态补偿方程,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DSP中进行运算,另一部分在FPGA中进行运算;针对现有的电子侦察领域中信号在坐标变换过程中精度降低较多的缺点,解决...
- 李宏圆黎仁刚朱业腾胡瑾贤张生凤顾军
- 基于JESD204B协议的多路同步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超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已经成为阵列电子侦察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大带宽数据的同步是制约波束形成技术的带宽与稳定性的关键。通过比较传统数据同步传输方案,提出了基于JESD204B协议的系统同步方案,分析了同步设计要点,并对同步信号的传输进行改进,同时采用该方案完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片间同步的硬件测试,最后给出测试结果,为后期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 钟文顾军胡瑾贤李春来
- 关键词:数字波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