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婕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鲜与甘油冷冻保存角膜供体应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化脓性角膜炎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对比新鲜与甘油冷冻保存角膜供体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化脓性角膜炎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成功施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32例(32眼).根据供体保存方式,分为新鲜供体组(FCT)13例与甘油供体组(GCCT)19例.采集供体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植片情况及屈光状态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完整时间,新鲜供体组为(3.8±2.1)d,甘油供体组为(7.3±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4,P<0.05).植片水肿消退时间,新鲜供体组为(5.7±2.6)d,甘油供体组为(10.4±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8,P<0.01).随访期内甘油供体组有3例发生植片上皮缺损,对症治疗后植片上皮缺损愈合.23例(23眼,除外白内障及先天性弱视)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至20/63~20/25,新鲜供体组和甘油供体组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12)logMAR、(0.28±0.17)logMA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8,P>0.05).结论 甘油保存供体用于DALK术治疗化脓性角膜炎,角膜上皮愈合及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较新鲜供体慢.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可以获得与新鲜供体相似的屈光愈后.
- 宋鹏隋文婕丁刚贾艳妮李素霞高华
- 关键词:甘油化脓性角膜炎并发症
- Substance P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 目的: 体外培养小鼠角膜上皮干/祖细胞系(TKE2),建立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模型,通过添加substance P(SP),研究SP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
- 隋文婕
- 关键词:高糖诱导体外实验
- 文献传递
- 圆锥角膜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角膜最薄点位置及厚度分析
- 目的:研究中国不同临床时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最薄点位置与厚度分布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圆锥角膜及分析圆锥角膜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正常对照组68人(136眼)、初期圆锥角膜组103人(103眼...
- 隋文婕张阳阳宋鹏陈敏刘明娜高华
-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圆锥角膜及分析网锥角膜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临床完成期圆锥角膜患者62例(66眼)、初期圆锥角膜患者57例(57眼)及正常对照者35例(70眼)行三维眼前节分析仪(ALLEGROOculyzer)检查。角膜后表面高度图形态分为岛型、不完全岛型、桥型递增型、桥型递减型、不完全桥型及不规则型6种。分析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图形态学特点及角膜最薄点与顶点及瞳孔中心之间位置关系,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图形态以不完全桥型(6l%)和桥型递减型(26%)为主,初期圆锥角膜组以桥型递增型(40%)和不完全岛型(25%)为主,完成期圆锥角膜组以不完全岛型(33%)和岛型(56%)为主。正常对照组、初期圆锥角膜组、完成期圆锥角膜组角膜最薄点位于顶点颞下方比例分别为81%、86%、76%,最薄点与顶点距离分别为(0.59±0.20)mm、(0.77±0.27)mm、(0.66±0.32)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3,P〈0.01);最薄点偏离顶点颞下方角度分别为:(41.96±17.30)°、(49.14±18.83)°、(49.40±16.7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2,P〈0.05)。结论 可疑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后表面由不完全桥型向桥型递增型发展,角膜最薄点偏离顶点距离增加要警惕圆锥角膜的可能。
- 隋文婕宋鹏刘明娜李素霞贾艳妮高华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圆锥角膜
- 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与原发圆锥角膜地形图特征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与原发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及分析继发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199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3例(20眼)为继发组,随机选取相同时期某一时间段内确诊的原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8例(25眼)为原发组.原发组与继发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8.9±2.8)岁(15~28岁)和(24.3±9.1)岁(19~48岁);眼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5.39±1.33)mm(23.3~27.8 mm)和(27.09±2.43)mm(25.3~30.1 mm)(t=3.942,P<0.01).对2组患者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比较2组角膜最溥点位置,角膜前表面最大模拟曲率(Kmax),角膜模拟散光度,角膜中央3 mm区平均曲率及3 mm区散光度,角膜前、后表面距最佳拟合球面距离(Diff值),角膜后表面形态等.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组角膜最薄点在4个象限的分布为颞下18眼(72%)、颞上4眼(16%)、鼻下1眼(4%)和鼻上2眼(8%),继发组为颞下8眼(40%)、颞上4眼(20%)、鼻下4眼(20%)、鼻上4眼(20%).原发组和继发组角膜模拟散光度分别为(5.85±3.26)D和(3.95±2.51)D(t=-2.142,P<0.05);3 mm区散光度分别为(4.12±2.11)D和(2.82±1.50)D(t=-2.187,P<0.05);2组患者后表面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圆锥角膜地形图形态较原发圆锥角膜相对规则,角膜散光度小.角膜最薄点分布均匀且靠近角膜中央,提示角膜中央过多切削可能是继发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
- 张阳阳隋文婕宋鹏刘明娜陈敏高华
-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