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
-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普研究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综合与专科ICU病原菌耐药及抗菌药应用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医院综合ICU与专科ICU病原菌构成、耐药水平及抗菌药应用差异,为ICU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综合ICU 962例与各专科ICU 1 173例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药敏资料,并计算平均每日抗菌药物应用强度(DDDs),分类汇总后比较综合ICU与专科ICU的菌谱构成、耐药水平及抗菌药物应用差异,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综合ICU的病原菌来源以呼吸道与腹腔为主,专科ICU以呼吸道与血液为主;综合ICU与专科ICU均以非发酵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50.73%、37.43%;葡萄球菌属在专科ICU检出28.30%,明显高于综合ICU的1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ICU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占27.23%,而专科ICU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占22.68%;鲍氏不动杆菌在综合ICU的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高达85.9%,远高于专科ICU的56.7%。结论综合ICU与专科ICU菌谱构成及抗菌药物应用均有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高流芳陈菁蔡晓扬陈金龙陈柱张民伟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并发重症肺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观察其不同治疗时期的肺部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的各项肺部感染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12周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治疗12周后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治疗12周后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若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立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则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肺部感染等,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情况。对此,应谨慎缩减药量,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 陈金龙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重症肺炎
- 综合ICU与专科ICU细菌耐药与抗菌药应用比较
- 目的 分析我院综合ICU与专科ICU菌谱构成、耐药水平及抗菌药应用差异,为ICU感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综合ICU与各专科ICU住院患者的细菌药敏资料,并计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抗生素...
- 高流芳陈菁陈金龙
- 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1例AD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40例和多巴酚丁胺组4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 d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3 d后6 min步行距离、24 h尿量、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7 d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情况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 d,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左西孟旦组周围血管阻力(SVR)、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均明显低于多巴酚丁胺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和24 h尿量都增加,而呼吸频率、心率都降低(P<0.05);用药7 d后,两组LVEF增高(P<0.05),而LVEDD无明显改变(P>0.05);左西孟旦组6 min步行距离、24 h尿量、呼吸频率、心率及LVEF较多巴酚丁胺组改善更明显(P<0.05);左西孟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多巴酚丁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治疗老年ADHF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安全性更高。
- 陈金龙黄淑琼宁耀贵余剑华汪芸
- 关键词:左西孟旦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和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予以PRVC和VC两种通气模式各通气2h,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并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PRVC模式与VC模式比较,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平均气道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可明显降低PIP,改善Cst,符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要求。
- 余剑华张民伟陈金龙郭峰宁耀贵吴焱琼
-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
- 利奈唑胺治疗危重患者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通过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危重患者,了解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和分析2009年1月—2010年3月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奈唑胺治疗总有效率为73.07%,细菌清除率为8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重症患者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 陈金龙张民伟陈福真
- 关键词: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 GICU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G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分析慢阻肺患者脱机困难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GICU病房救治的39例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设21例成功脱机拔管为A组,18例脱机困难、在GICU病房行床旁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为B组。以临床上常用的各项生理学指标为基础,对A组及B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寻找脱机困难患者行气管切开的高危因素。对B组患者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4 d为界,在气管插管14 d以内行气管切开者8例为B1组,其余10例在气管插管14 d以后进行气切则设为B2组,对此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时机进行分析。结果 Alb、BNP指标以及帕金森病、心功能不全是ICU慢阻肺机械通气脱机困难患者行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1组患者的住GICU天数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B2组(P<0.05),B1和B2两组患者间抗生素治疗天数、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BNP这两个指标以及帕金森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是GICU慢阻肺机械通气脱机困难患者行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应该在气管插管14 d以内行气管切开较佳,以降低入住GICU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吴焱琼陈金龙徐颢张民伟
- 关键词:气管切开时机
- 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PR-AKI)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但其仍是导致产妇和胎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深入理解妊娠期间肾脏的生理性改变有助于对PR-AKI进行正确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本文总结了妊娠期间肾脏的适应性生理变化,肾功能评估,PR-AKI的诱因、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期临床上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PR-AKI,改善孕产妇和胎儿预后。
- 宁耀贵徐颢罗维远陈金龙余剑华张民伟
- 关键词:妊娠急性肾损伤
- 重症医学科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ICU 14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AKI临床诊断标准筛选AKI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检测AKI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记录尿量、住ICU时间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43例ICU患者中符合2012年KDIGO-AKI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6.7%),其中病死32例(32.65%),需肾替代治疗50例(51.02%),随着AKI患者年龄和分期的增大,病死率越高;病因构成中脓毒症性AKI患者48例(48.98%),非脓毒症性AKI患者50例(51.02%),脓毒症性AKI患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非脓毒症性AKI患者长(t=2.292,P=0.024;t=2.083,P=0.040),且行肾替代治疗比率较高(χ2=4.083,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少尿、休克、酸中毒、AKI 3期、升压药物、感染和需肾替代治疗是AK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中AKI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AKI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对降低AKI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宁耀贵余剑华陈金龙卢桂阳徐颢张民伟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预后
- ICU感染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ICU感染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为ICU患者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34例ICU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34例ICU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比较两组中存活者与死亡者的检测结果、不同感染部位与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者与存活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感染患者血清PCT、TNF-α、急性期相应的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其表达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余剑华马爱萍李娜张丽陈金龙
- 关键词:血清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