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
- 作品数:10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Endobutton钢板结合锁骨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4
- 2013年
- 背景: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损伤,目前对其内固定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意见。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这种罕见损伤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1年收治的3例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采用锁骨解剖锁定钢板+钢丝喙突下环扎、锁骨解剖锁定钢板+锁骨钩钢板、锁骨解剖锁定钢板+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行内固定。比较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肩关节功能评估等。结果与结论:1例病例漏诊,仅诊断为锁骨中段骨折。3例病例均得到12个月以上的门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分别在内固定后12,9,11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病例3的Endobutton钢板未取,取出内固定后无再脱位发生。在患者取出内固定前及取出内固定后对疼痛、日常功能、活动度及肌力进行综合评估,3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前评分分别为64,71和92,取出内固定后评分分别为68,79和95。使用双Endobutton钢板结合锁骨锁定钢板治疗的病例功能恢复最好。提示双Endobutton钢板结合锁骨钢板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内固定选择。
- 陈羽宋烜俞思明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锁骨中段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锁骨钩钢板
- 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陈羽董英海
- 关键词:膝关节骨挫伤临床医师骨质异常CT检查
- 喙锁韧带重建中锁骨钻孔位置的数字解剖学被引量:4
- 2015年
- 背景:经喙锁骨道的喙锁韧带重建是一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锁骨钻孔位置直接决定骨道的质量及治疗的成败。目的:观察锁骨不同钻孔位置对喙锁韧带重建过程中骨道位置的影响。方法:使用Mimics 13.0软件对60个肩部的CT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得到喙锁结构模型。根据目前2种主流喙锁韧带重建方案的钻孔位置及一种作者提出的理想的钻孔位置在模型上虚拟手术建立骨道,并进行相关的测量以评估其安全性。方案1:钻孔位置距锁骨远端30 mm,位于锁骨表面前后缘的正中;方案2:钻孔位置距锁骨远端40 mm,位于锁骨表面前后缘的正中;方案3:与锥状结节尖端和喙突基底部的中点在同一直线上,在锁骨上表面的后缘。结果与结论:重建方案1的喙突骨道在男性模型中过于偏内侧。重建方案1和2的骨道均不在锁骨正中。重建方案3的喙突及锁骨骨道均位于正中。以距离锁骨远端一个固定数值来确定钻孔位置的方法在男女性的模型中得到的骨道差异很大。锁骨端的钻孔位置应与锥状结节尖端和喙突基底部的中点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应靠锁骨上表面的后缘,才能保证喙突及锁骨骨道的居中。
- 陈羽宋烜陆骅张天浩姚兵
- 关键词:数字解剖学锁骨喙突喙锁韧带重建肩锁关节脱位
- 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肱骨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30例、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3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早期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宋烜张天浩董英海俞思明谢晶晶陈羽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自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骨折固定术髓内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25例、PFLP治疗25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术后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8.8±5.6)个月。两组在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及术后下地扶拐负重时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PFLP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LP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PFNA相对手术时间短、扶拐行走时间早。
- 张天浩宋烜陈羽谢晶晶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 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Endobutton)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Endobutton治疗30例、锁骨钩钢板治疗3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按Kadsson标准评定:Endobutton组优28例,可2例;锁骨钩钢板组优20例,可8例,差2例。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non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
- 宋烜陈羽子树明谢晶晶陆骅
-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
- 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3年
- 背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全面的修复前评估及合理的修复前规划是临床手术的关键。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修复前评估和修复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修复前将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建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开窗、骨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结果与结论: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并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可以准确的进行三柱分型。Mimics13.0软件施行的胫骨平台骨折开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可以逼真模拟临床手术,并且有效估算植骨量。结果证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有利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修复前评估及规划,应该作为修复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 陈羽宋烜张海兵
- 关键词:数字化骨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虚拟手术
- 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性通道建立的数字化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锁骨及喙突相关解剖学特征进行数字化研究,探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道的安全位置。方法使用Mimiesl3.0软件对30例无肩锁关节及喙锁结构损伤的单侧肩部薄层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喙锁结构三维重建,男、女各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9.3岁;左、右侧肩各15例。对喙突及锁骨进行解剖学测量,参照锥状韧带的解剖位置在模型上建立虚拟骨道,评估该骨道的安全性及相关参数。结果男性锁骨全长[(147.70±5.34)mm]、锥状韧带止点中心到锁骨远端的距离[(35.90±3.16)mm]、斜方韧带止点中心到锁骨远端的距离[(22.68±1.23)mm]均较女性[(133.09±6.61)、(30.48±0.54)、(18.69±1.65)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锥状韧带止点中心及斜方韧带止点中心到锁骨远端的距离与锁骨全长的比值、喙突内倾角,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锁骨锥状结节尖端在锁骨上表面投影的后缘向喙突基底部前缘中点建立的骨道在喙突及锁骨上均位于正中。该骨道相对于躯干矢状面内倾35.23°±2.36°,相对于冠状面后倾5.91°±2.14°。结论为保证骨道安全,锁骨端的骨道中心应位于锥状结节尖端在锁骨上表面投影的后缘,喙突端的骨道中心应位于喙突基底部前缘中点。骨道内倾约35°后倾约6°。
- 陈羽宋烜陆骅
- 关键词:肩锁关节计算机模拟
- 带襻钢板结合微型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带襻钢板结合微型钢板治疗 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带襻钢板结合微型钢板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26~56岁,平均(38.6±10.2)岁。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5例,摔倒8例。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2 ± 11.5)min;骨折愈合时间(90.6±5.1)d。肩关节功能按改良 Karlsson 标准评定,优18例,可 2例。结论带襻钢板结合微型钢板治疗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宋烜张天浩陈羽子树明谢晶晶李博姚兵陆骅
- 关键词:微型钢板锁骨远端骨折
- 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7
- 2013年
- 背景:随着胫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的增加,锁定钢板内固定已成为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目的:研究分析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比较内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差异。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胫骨远端骨折时踝关节的应力分布机制以及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胫骨远端骨折,足处于跖屈位时,易引起胫骨后踝骨折;中立位时,易引起Y型骨折;背屈位时,易引起胫骨前缘压缩。锁定钢板在抗扭转外力上比髓内钉效果要好,且腓骨的完整对于2种固定的效果均有一定的帮助。当腓骨不能够有效固定的时候,锁定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比髓内钉固定的稳定性更好。且内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时的骨折愈合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 谢晶晶宋烜王占朝陈羽刘昌海周强陆骅
- 关键词:骨折胫骨骨折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