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笑雷

作品数:68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术后
  • 14篇手术
  • 14篇胃肠
  • 13篇细胞
  • 13篇间质
  • 13篇间质瘤
  • 12篇胃癌
  • 11篇肿瘤
  • 10篇胰腺
  • 8篇胃肠道
  • 7篇病理
  • 6篇胃肠间质瘤
  • 6篇临床病理
  • 6篇免疫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小肠
  • 5篇临床病理特点
  • 5篇基因
  • 5篇腹部

机构

  • 5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1篇温州医科大学
  • 6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作者

  • 68篇陈笑雷
  • 17篇闫竞一
  • 15篇姚建高
  • 13篇黄颖鹏
  • 10篇余震
  • 9篇朱冠保
  • 9篇余作黔
  • 8篇沈贤
  • 7篇董千铜
  • 7篇张培趁
  • 7篇韩少良
  • 6篇程骏
  • 6篇张启瑜
  • 6篇章圣辉
  • 5篇周宏众
  • 5篇章晓东
  • 5篇余震
  • 5篇蓝升红
  • 4篇朱雪琼
  • 4篇张陪趁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道手术致胆总管下段穿透性损伤的诊治被引量:6
2004年
陈笑雷张培趁余作黔
关键词:胆道手术手术并发症
老年人胃癌251例临床分析
1997年
老年人胃癌251例临床分析浙江省温州医学院第一附院普外科陈笑雷黄炽森陈向阳①老年人胃癌近年来已引起广泛重视。现将我院1976~1992年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25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男性213例(占84.9%,女性38例...
陈笑雷黄炽森陈向阳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老年人
胃肠间质瘤细胞系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近年来,GIST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本院每年收治GIST病人达50~80例,且GIST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
闫竞一陈笑雷黄颖鹏沈贤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细胞培养细胞系建立生物学特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GIST伊马替尼继发耐药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继发性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c-kit/PDGFR-α基因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甲磺酸伊马替尼(IM)继发耐药机制。方法:对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进行c-kit/PDGFR-α常见突变位点的检测,分为存在c-kit/PDGFR-α二次突变组和无二次突变组,通过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的IGF1R的表达水平。结果: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中发现5例存在c-kit/PDGFR-α不同位点的二次突变,7例未见新的突变。RT-PCR法检测结果发现未见二次突变的耐药GIST中IGF1R基因表达较存在二次突变组显著性上调(P=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R蛋白表达也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结论:证实在无c-kit/PDGFR-α二次突变的继发性耐药GIST组织标本中存在IGF1R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说明IGF1R在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继发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颖鹏胡畅远金劲激闫竞一陈周浔沈贤陈笑雷朱冠保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继发性耐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夏建福姚建高董千铜陈笑雷余作黔余震
关键词:胃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参麦注射液免疫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腹部手术后胃瘫亦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无胃流出道梗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吻合口狭窄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的损伤或残胃的排空障碍, 延缓其恢复时间.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腹部术后胃瘫病例36例,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黄文彬陈伦宽朱立峰杜舟陈忠陈笑雷薛继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胃瘫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胃排空迟缓机械性梗阻
伴有合并伤的胰腺损伤的诊治
2000年
陈笑雷周蒙滔
关键词:胰腺损伤合并伤
胃癌术中腹腔冲洗液Cox-2 mRNA及CEA mRNA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冲洗液Cox-2mRNA及CEA mRNA检测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胃癌腹腔冲洗液RT-PCR法与常规细胞学法(PLC)检出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结果:32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ox-2mRNA及CEA mR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3.1%(17/32)及56.3%(18/32),明显高于PLC检出癌细胞阳性率(21.9%),χ2分别为5.497及4.433,P<0.05。17例RT-PCR法检出阳性病例中,Cox-2mRNA法检出16例(94.1%),CEA mRNA法检出15例(88.2%),两种基因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检测阳性率大致相同,且检测阳性率与浆膜浸润阳性、浆膜浸润面积大、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病期呈正相关。结论:RT-PCR法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Cox-2mRNA与CEA mRNA表达,可显著提高脱落癌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韩少良姚建高张陪趁周宏众程骏陈笑雷陈哲京蓝升红余震朱冠保
关键词:腹腔灌洗
参一胶囊对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对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综合组(奥沙利铂+5-Fu+参一胶囊,B 组)、参一胶囊(C 组)。每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 VEGF 的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后与术前相比,血清VEGF 水平均有下降,但 B 组、C 组和 A 组相比,血清 VEGF 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本文说明参一胶囊有降低结肠癌患者血清 VEGF 水平的作用,为参一胶囊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杨丕汤海轮陈笑雷
关键词:结肠癌参一胶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吡格列酮及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PPAR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Z)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以及对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PGZ(25、50、100μmol/L)、ATRA(0.1、1、10μg/L)及两者合用(PGZ 50μmol/L+ATRA 10μg/L)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PPARγ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PGZ及ATRA均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两者合用效应比单独使用更显著(P〈0.05)。PGZ(50μmol/L)及ATRA(10μg/L)作用72h后均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PPARγ基因表达,且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及ATRA可能通过下调PPARγ mRNA表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
陈亦明余震陈笑雷张培趁余作黔姚建高
关键词:吡格列酮全反式维甲酸胃癌PPARΓ基因表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